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04 10:38:27

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舞蹈和音乐是我国艺术界两朵经久不衰的奇葩,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颇有意义;而师范生作为未来灵魂的工程师,给他们授课时更该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熏陶结合起来。总之,对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的探究,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首先对舞蹈、音乐、舞乐集合课堂、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定。第二部分从舞蹈、音乐诠释着生活原生态之美,书写艺术的真、善、美意境,表达人类普遍的审美情趣,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四个方面阐述在师范类课堂实施舞蹈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论述了师范类课堂舞蹈和音乐之所以能够结合的原因及结合的意义――舞蹈和音乐历来有统一的传统,音乐和舞蹈都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音乐和舞蹈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真、善、美,师范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要求,开创艺术相通之路,才能创造艺术新境界的要求。最后,从六大点论述了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一)坚持师范类舞乐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二)坚定不移地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三)将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肢体语言完美融合;(四)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地糅合在一起;(五)紧抓师范的真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据古代相关文献记载,诗歌、舞蹈、音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三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堪称“三位一体”。由此可知,我国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舞蹈和音乐作为艺术的表现形态,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仍有着不可分割的相通之处。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将舞蹈和音乐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对于发挥两种艺术形式的优势,深化内涵、拓展范畴,以及由两者杂糅衍生出来的创新实验的展开,都有着很好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舞蹈与音乐

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表情达意的重要的艺术形式。具体而言,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主要是肢体)“运动”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突出特点是将时间与空间糅为一体,有节奏地表现舞蹈艺术家所要展现的画面或者故事情节。一般情况而言,舞蹈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包括强身健体(比如现在常见的体育舞蹈,以广场舞为典范)、进行社交(如交际舞蹈)、祭奠先祖或某些具有象征性的文化(如现在某些少数民族仍保持一些古老的舞蹈,以纪念先祖,传达后人追念之情)等等。舞蹈的功能多元化,是由舞蹈本身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舞蹈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就我国而言,在5000年以前,华夏先祖就已经创造性地通过肢体有节奏的扭动来进行聚会的娱乐活动,这说明舞蹈的源头是普通大众的劳动这一最为基本的活动。人们在活动中经常通过舞蹈来释放劳动之后的疲惫之感,获得身心的愉悦。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后,舞蹈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时代,同时也保留着不同舞蹈的特色。而后两千年华夏文明中,舞蹈一直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存在于我国文明中。

音乐也是表达人类喜、怒、哀、乐普遍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方式,与舞蹈一样,音乐的由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一代文豪鲁迅《门外杂谈》记载的“杭育杭育派”,或许是我国音乐的最早起源。鲁迅在文中指出,远古人们为了协调劳动的步调,促使劳动者共同发力,也为了在繁重的劳作中暂时忘却疲劳,自发喊出“杭育杭育”的劳动号子,当为我国诗歌的萌芽。其实,“杭育杭育”本身并非诗歌,而是音乐的最初表现形式,但古代诗与音乐本来就是一体的,这从“诗歌”一词就可以看出:当写出来的诗,经过声音的拉长演绎出来时,就成了歌。目前,人们常用两种方法给音乐分类。一种依音乐是根据人声来表达,还是通过乐器来传达,将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前者为声乐,后者为器乐。另一种,按照音乐的风格类型,将音乐分为古典、民族和流行三种。有时,人们也会根据音乐产生的地域,将音乐笼统地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不论哪种分法,音乐都是通过“听”来完成人们欣赏过程的。

(二)舞乐结合课堂

所谓“舞乐结合课堂”是指将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它突出了舞蹈和音乐不可分割的关系。舞蹈和音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结合,主要是把音乐的韵律感与舞蹈的肢体美融合,让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还能一饱耳福,更为真实地感受两种不同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欣赏与享受。两者在课堂中的结合,从音乐角度来说,舞蹈突破时空限制的艺术特点可以给音乐的编创带去灵感;从舞蹈角度而言,音乐的韵律感、节奏感又会给舞蹈肢体的扭动带去某种艺术的启示。总之,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三)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责任。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不能忽略听课的主体是未来教师的一员,不仅要通过舞蹈和音乐的训练增强其技能,更应该突出道德教育的熏陶。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的要义,就是老师不仅要掌握好扎实而渊博的专业知识,还须有高尚的人格和正派的作风。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的展开,尤其要注意师范学生道德的培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二、 在师范类课堂实施舞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舞蹈、音乐诠释着生活原生态之美

生活是一切艺术最为根本的源泉,舞蹈和音乐也不例外:诠释着生活最为真实也最为原始之美。正如前面所言,舞蹈和音乐都产生于人类的劳动活动,是人类劳作的产物。既然舞蹈和音乐自劳动而来,必然带有劳动活动质朴无华的特点。事实亦如此,舞蹈和音乐在产生之初,的确打上了劳动的印记――音乐以劳动时人们发出的劳动号子为创作素材,而舞蹈则以劳动动作的再现为编创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明不断积淀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这为舞蹈和音乐的发展加入了不少新的要素,一度促使舞蹈和音乐发掘自劳动外的生活素材。但不论如何深化拓展,舞蹈和音乐以表现人类生活为主这一要点始终没有改变。正因为如此,舞蹈和音乐诠释生活最为原始、本真的美的初衷没有改变,这是在师范类课堂实施舞乐教育的原因之一。

(二)舞蹈、音乐书写艺术的真、善、美意境

艺术之所以为人们代代相传,在于它深层反映着人类普遍的真、善、美情节。舞蹈和音乐作为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书写着真、善、美的意境。不论何时,不论何处,亦不论何种民族,都一致认同真、善、美为艺术的最终评判指标。舞蹈和音乐在表达情感时,试图营造一份或恬静,或悲烈,或雄壮,或清秀的美好画面,试图表达人类骨子里存在的或同情,或悲悯,或默默祈祷的善良情感,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难能可贵。需要指出的是,舞蹈属于一种“无声”的艺术形式,而音乐恰恰相反,需要借助声音来表达,是“有声”的艺术方式。舞蹈和音乐的这一差别并不妨碍两者的结合,甚至反倒为舞乐结合提供了理由,或者说两者的这种差异弥补了各自的空白。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文素养,传递人文关怀,舞蹈和音乐作为人类真实、善良和美好情感的传播使者,在课堂上实施相关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舞蹈、音乐表达人类普遍的审美情趣

舞蹈与音乐作为艺术,其无穷魅力在于表达着人类普遍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联想、美的享受。审美是意识的范畴,没有固定的边际,不像现实生活一样受到种种约束。舞蹈和音乐正满足了人们普遍审美情趣的要求,将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在艺术海洋的遨游中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就现实生活而言,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完全脱离舞蹈和音乐的影响,尽管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举个简单的例子,最为普通的活动――走路、跑步等――若加以节奏的辅助,即具有了舞蹈的雏形;而人们另外一些活动――诸如说话、演讲――则是音乐的不成熟表现形式,仍具有音乐的要素。许多人在生活中不如意时,都会投入到舞蹈和音乐的怀抱,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舞蹈和音乐能够表达人类普遍的审美情趣,这是师范类课堂实施舞乐教育的又一原因。

(四)舞蹈、音乐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就广义的文化而言,音乐、舞蹈和传统文化一样,都攘括在大的文化内涵之中。就这个角度而言,舞蹈和音乐又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的一环。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传统,也说明了舞蹈和音乐在传承华夏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儒家经典名著――《论语》就记载了孔子对于音乐的看法。孔子谈到《韶》(舜、禹时代的音乐,传说为夔所作)时,言《韶》乐“尽善矣,又尽美矣”,谈到《武》(周武王伐商,孔子认为是以下犯上)时,认为“尽美矣,未尽善矣”。孔子对《韶》乐和《武》乐的不同态度,表明了人类早期的音乐思想,这是音乐属于文化范畴的重要例子。舞蹈也是如此。随着舞蹈和音乐的发展,舞蹈文化和音乐文化也逐渐建立起来,成为文化绽放光彩的两朵重要的奇葩。

三、师范课堂教学舞乐结合的原因及意义

(一)舞蹈和音乐历来有统一的传统

诗歌、舞蹈和音乐速来都有统一的优良传统,这在我国古典文献有明文记载。《毛诗序》记录了这么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人们作诗是因为情感达到了某个爆发点,堆积在心底的情绪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表现在诗中,也体现在真真切切的言语之中,当言语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人们往往会做嗟叹之状,当嗟叹也不足以发泄时,就会拉长声音,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递情感要素。倘若音乐的吟唱也不足以完全表达情感,人们往往会将情感直接寄托在“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艺术形态上。由此不难看出,舞蹈和音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类情感的发泄,两者是一种传承和递进的关系,本质上没有区别。舞蹈和音乐有一体的传统,这是在师范课堂教学中将之结合的前提条件,是它们能够互相包容、互相促进的原因所在。

(二)音乐和舞蹈都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曾说,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表现着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舞蹈和音乐最初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使得它们始终无法摆脱生活的影子,久而久之,也反映出生活的一些本质性的特征。舞蹈和音乐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不仅仅在于生活的平凡,也在于平凡之中的“美好”。比如,源自于中东地区的“肚皮舞”,通过扭动臀部艺术化的展示肚皮之美,就反映出生活中“永恒之美”的特征;又如我国经典民歌之一的《茉莉花》,歌唱家通过悠扬的歌声将茉莉花的“色、香”展现在人们眼前,令欣赏者如闻其香,一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自然之美。有艺术家进一步将舞蹈的形式融入民歌之中,两者相得益彰,越发显出生活平凡之外“美”的本质。

(三)音乐和舞蹈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真、善、美

音乐和舞蹈有着共同的归宿,这是舞乐得以结合的一大重要因素。分别而言,“真”是指人类情感、人类活动本来面目不经人文更改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善”是指在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符合最广大人们的诉求,以促成社会的进步;“美”则指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带给人们的愉悦的现实或心理享受,往往与人们的审美标准息息相关。真、善、美都属于价值判断的范围,舞蹈和音乐追求真、善、美,这是由舞蹈的本质特征和使命所决定的。这是舞蹈和音乐能够结合的最为本质的原因。试想,如果舞蹈和音乐任何一者对真、善、美有本质上的追求差异,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融合,因为本质相反,越融合越糟糕。

(四)师范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要求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群体的重要生力军,他们承担着祖国教育的重要任务。师范课堂将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是培养师范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必然要求。任何艺术都有它不同的地方,只有秉承兼容并包的思想将不同种类的艺术囊括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艺术修养,为其未来的教学生涯铺垫好坚实的艺术专业基础。倘若只是狭隘地专修一门艺术且不深入研习之,很难真正领悟艺术的真谛,甚至是否能入艺术之门径也有待于商榷。因此,因课堂受众是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应毫不犹豫将舞蹈和音乐的教授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五)开创艺术相通之路,才能创造艺术新境界

舞乐结合又是开拓艺术领域,创造新的艺术境界的必然要求。光有舞蹈优美的动作,缺乏音乐或其他艺术的配合,舞蹈会显得过于孤立而难以博取欣赏者的一致认同;光有音乐的听觉享受而缺乏视觉对美好事物的涉猎,也显得孤立单薄。为了开拓艺术新境界,需要师范课堂将各种艺术杂糅在一起,取长补短,演绎出美妙的艺术天堂。

四、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一)坚持师范类舞乐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种秉承寻根式思维的思考模式。师范类舞乐教学课堂也应该追根溯源,力求表现最为根本的生活本身,探讨其中存在着的某些普遍的哲理要素。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的教学,应该积极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比如,在万物苏醒的春天,柳树抽出嫩芽,花骨朵儿隐隐约约地露出半边脸儿,溪水从容流淌,偶尔一阵微风略过,一切显得那么安静与富有希望。舞蹈和音乐的教习可以依据艺术风格,选择大自然这种安静祥和的表现风格,使人在欣赏时产生一种似曾相识而唯美的感受。师范生的课堂更应该与大自然和生活联系起来,未来的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即使无意于在登上艺术的山峰,也可以因为课堂的学习,对大自然和生活多几分领悟,热爱生活的点滴。此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还是一种重实践的教学观,舞蹈和音乐来源于生活,既要表现生活,也要经得住生活的考验。这主要体现在创造出经典的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作品,让之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挺拔。

(二)坚定不移地追求艺术的真、善、美

如果说创新是艺术生命延续的理由,那么,保持艺术真、善、美追求的永恒不变,则是其生存的基本根基。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要坚定不移地追求真、善、美,这是一种艺术要求,也是一种艺术境界的营造。真实、善良和美好,这三者都属于价值属性的判断范畴,它既是做人的境界追求,也是艺术的永恒追求。比如我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以动人悠扬的旋律为主,配上恰到好处的舞蹈表演,将整个音乐剧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年轻的军人为了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与妻子家人依依惜别的情景。欣赏完这个剧本,观众无不为其中的场景所感染:真实再现战争年代的真实场面,斯人斯景,历历在目;为了国家利益而将个人利益暂时抛开,这是一种崇高的善的表现;而由于这一音乐剧具备了真与善的基调,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就十分美好。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的展开应沿袭这样的优良传统,将教学真真切切地拉上真、善、美的舞台。

(三)将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肢体语言完美融合

音乐主要通过声音传递情意,舞蹈则不然,它重在用饱满的肢体语言来书写艺术的真谛。因此,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态,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要消除两者的隔阂,实现它们的完美融合。世界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指出了音乐具有很强表达性,它能弥补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义。而舞蹈家Twyla Tharp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我成长时期,感情和欲望都令我羞涩。而通过舞蹈,我终于可以应付自如,不再觉得羞涩。”这体现了音乐和舞蹈都是人们在羞于启齿时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师范生舞乐结合课堂教学要紧紧抓住舞蹈和音乐的表现功能,将无声的舞蹈和动作表现不强的音乐努力结合,找到其中的相通相容之处,不能割裂地看待。

(四)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地糅合在一起

目前,艺术的发展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局面,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二者的融合,而不是单方面地偏向一方。汲取民族的、传统的精华,艺术才显得有厚度;融入现代的要素,才能与时俱进,显出活力。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这是艺术传承的必由之路,艺术从来不是凭空而生的,是时间与艺术磨合后的产物;同时,艺术也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同进步,否则,很容易经不住群众的考验,为人们所抛弃。舞乐结合课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严肃的态度,也是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舞蹈和艺术要获得真正长久的生命,继往开来是必由之路。比如我国著名的音乐剧《茉莉花》,就很好地将音乐的轻灵与舞蹈的柔美融为一体,人们仿佛在茉莉花的天堂品味着生活与生命的美好。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含蓄美的一面,又吸收了现代的音乐唱法和舞蹈动作,对我们的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是有启示意义的。

(五)紧抓师范的真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范”的真正含义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类舞乐教学课堂的展开要紧抓“师范”二字的真正内涵。“学高为师”要求我们以扎实的舞蹈和音乐专业基础(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的艺术技能培训。“身正为范”是指教师除了对师范生技能关注外,还要格外注重师范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警示我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为人处事的引导。

(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标启示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要以学生为教学之本,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用心去领悟艺术的魅力,自内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师范生舞乐结合课堂更应该以学生为主,因为舞蹈和音乐除了先天的艺术天赋外,不断的训练是重要途径。况且,作为未来老师的师范生受老师耳濡目染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对他们的教学生涯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总之,舞蹈和音乐结合势在必行,师范类艺术课堂教学要注重两者的有效结合。舞蹈和音乐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两朵绽放光彩的花朵,诠释着生活原生态之美,书写着真、善、美意境,表达着人类审美情趣,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它们历来都有统一的传统,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真、善、美的共同艺术追求。要开展师范类舞乐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坚持师范类舞乐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坚定不移地追求艺术的真、善、美,将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肢体语言完美融合,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地糅合在一起,紧抓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义,并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 唐美丽; 刘正; 李海洋.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J]. 华章,2014(01).

[2] 王波. 舞蹈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意义[J]. 青春岁月,2013(09).

[3] 张薇.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D]. 中央民族大学,2013.

[4] 张苏苏. 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J]. 大众文艺,2013(07).

[5] 钟连生. 论舞蹈本体与舞蹈音乐的创造性想象[J]. 大众文艺,2014(01).

[6] 张海涛; 黄. 舞蹈音乐中的“艺术形象”初探[J]. 音乐时空,2013(12).

[7] 果蕾. 舞蹈音乐结构对舞蹈表演的影响探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8] 麻树槐. 谈舞蹈音乐和舞蹈的关系[J]. 成功(教育),2012(03).

[9] 张赞. 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改革与探索[D]. 上海师范大学,2013.

[10] 黄; 张海涛.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与音乐创作浅谈[J]. 音乐时空,2013(11).

[11] 李素芳. 浅谈新课标视域下师范舞蹈课中的德育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2013(08).

[12] 张薇.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D]. 中央民族大学,2013.

[13] 林文娟. 对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的思考[J]. 神州,2013(01).

[14] 肖宇丹. 分析当代舞蹈音乐结构与当代舞蹈表演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2014(12).

[15] 黄玫瑰.福建高校舞蹈学课程设置现状与完善――以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福建师范大学为例进行对比研究[J].艺术教育,2014(01).

[16] 高静. 舞蹈音乐与舞蹈表演情感布局的关系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

上一篇:体育运动与科学补水 下一篇:中日文化的比较―以猫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