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时间:2022-04-04 07:55:55

ST-T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有ST-T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与无高血压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从而研究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6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胸闷、胸痛病人分成有高血压病组与无高血压病组,然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高血压病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78.7%)高于无高血压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1.1%,P=0.006)及三支病变(25.0%,P=0.04)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结论:高血压病痛人冠状动脉病变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高血压;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805-02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心电图有ST-T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目前文献报道尚少。为此选择16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高血压病病人与非高血压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9月-2007年2月在我院冠心病诊治中心住院的心电图有ST-T改变的病人166例,分为高血压病组和非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组108例,男85例,女23例,年龄43岁~84岁(64-80岁±8-51岁),非高血压病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35岁~78岁(63-31岁±10-68岁)。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胸闷、胸痛,病程2 h至20余年,发作时间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心电图均有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左室导联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 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剔除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肿瘤、糖尿病等。

1.2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ISH确定的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入选病人高血压病史2个月至35年。

1.3 血脂测定和高脂血症定义,收集病人空腹12 h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血脂分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酶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照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脂测定质量控制符合“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规定的技术要求。采用最近美国国立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Ⅲ(NCEP/ATPⅢ)制定的标准,清晨空腹TC≥5.20 mmol/L,LDL-C≥3.38 mmol/L,TG≥1.70mmol/L,HDL-C≤1.04 mmol/L。

1.4 冠状动脉造影方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为人路途径,以Judkm's法进行多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把靶病变分为正常、单支病变、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以管腔狭窄程度分别规定为0~24%为无狭窄,25%~49%为轻度狭窄,50%~74%为中度狭窄,75%~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的临床基本特征,高血压组年龄为64-80岁±8-51岁,非高血压组年龄为63-31岁±10-68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冠状动脉造影特征:高血压组三支病变患病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病组单支病变患病情况:前降支病变19例和18例,回旋支病变1例和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0例和1例。二支病变:高血压病组前降支+回旋支病变的12例,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3例;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3例;非高血压病组前降支+回旋支病变4例,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3例。

3 讨 论

冠心病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Frammgham心脏研究发现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呈连续的等级相关。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参与冠心病发生机制可能为血压增高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血管产生湍流和切应力变化,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间的连续性中断,内皮细胞回缩,从而暴露内膜下的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于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可释放出许多细胞因子进入动脉壁,对促发粥样硬化病变中平滑肌细胞增生起重要作用,由损伤或炎症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下,致血管壁增厚、僵硬,在粥样斑块形成的参与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成。

高血压病心室肥厚致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胸前导联出现继发性ST-T改变,也因为左室肥厚增加心肌耗氧量出现胸痛。而本研究所观察的病例中高血压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1.1%,P=0.006)和三支病变(25.0%,P=0.04)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说明有高血压病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特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较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可致心肌细胞坏死及心功能减退,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发病数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但未能达到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次研究观察的样本量较小有关。国外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血压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程度不仅可以定量,而且可以预测发病情况。血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的范围和程度,血压水平越高,病程越长,则越易发生多支病变。收缩压或舒张压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重,受累血管及病变范围也越多,积极防治高血压病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减慢冠心病发展的进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积极控制高血压,可延缓或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本资料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少,仅对研究对象入院时的静态分析,未考虑其是否受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观察研究时,未能进行跟踪随访,对疾病进展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上一篇:53例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分... 下一篇: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