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为何花10亿美元?

时间:2022-04-04 09:56:52

数据中心为何花10亿美元?

Facebook迄今已经拥有4个数据中心,然而不久前,扎克伯格提交了第5座数据中心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地点拟设在德克萨斯州的沃斯堡市,造价高达10亿美元。这10亿美元都花在哪些地方了?

―Harington

数据中心成本分为建设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建设成本包括数据中心的建造成本以及服务器的采购和更新成本等。而运营成本则指设备实际运行时每个月的开销,例如电费和维护费用等。

储存和处理日益庞大的社交数据,是Facebook建立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购置和更新服务器是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开支。据统计,在Facebook成立以来的10年中,数据中心已经存储了超过4000亿张图片,处理了用户发送的7.8万亿条消息。另外,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上传视频到Facebook了。Facebook称其全球每位用户平均上传的视频数量上升了75%,日益增长的用户信息迫使它购置和更新越来越多的服务器。

一份Google对数据中心成本模型的分析显示,典型的传统数据中心的成本中,有大约78%的资金都花在了服务器的购买、更新和日常维护上。

在数据中心投入运营之后,就会相应地产生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电费、设备维护费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等。

对于数据中心这样的用电大户来说,日常的电费和维护费用(主要是降温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上述Google做的分析还指出,若选址在一个电费较高的地方,数据中心相关的维护成本占比就由15.6%升到了39%,电费占比也升到了26%,而服务器占比则降低到了只有35%。因此数据中心大多选址在能源充足和温度较低的地方。

Facebook一直都在追求建立更高效更节能的数据中心,坐落在美国爱荷华州阿尔图纳市和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最新尝试。

阿尔图纳市拥有丰富廉价的水资源和风力资源,Facebook在阿尔图纳市的数据中心将100%使用风力电能;而吕勒奥这个地区的温度常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方便数据中心散热。在这两处数据中心,Facebook只需要支付几乎为零的电费和散热方面的费用,巧妙选址让它省去了不少开销。

数据中心虽耗资巨大,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标配,不仅Facebook,Google、微软和亚马逊也不惜花费重金进行大型数据中心的布局。这些巨头在加大数据中心相关方面投资的同时,也在寻求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器和资源更丰富的地理位置来降低成本。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马颖君

微博互动专区

烨水_17761:《第一财经周刊》是我最喜欢的商业杂志,它不会讲太多听不懂的宏观知识,更多的是对一个行业或者一间公司的分析,市场份额、发展历史、竞争对手……很生动也易懂,确实能从杂志中get到知识。

RE:那就共同进步吧:)

曹景行:#老曹之见#今天一窝蜂“创新”同昨天一窝蜂“开发”一样低能和粗野。(转沪港小生)很高兴见到国内媒体还能有如此清醒的观点。上海《第一财经周刊》这篇主编评论很到位,大家现都在为创新而创新,你搞“创投中心”,我建“科创中心”,领导们为了迎合领导……

RE:谢同行夸赞。

楚人南渡:前几天在机场买了本《第一财经周刊》,上面说深圳有个小伙想创业但不知做什么好,就做了个机械臂,用手机应用控制,貌似销量不错。早上跟人探讨了下谁会买这机械臂。有人说,这个机械臂会不会比较长,可以伸到别人窗子里偷东西;或者打架力量比较大。这玩意想象空间似乎挺大。

RE:嗯,不知做什么好,一不小心就做成了,其实也蛮刺激人的。

爱看球的KK:一财周刊的封面总是一如既往的好,让人看了就想买,加上关于股票的主题实在是应景,在上海回北京的高铁上,有这样一本杂志陪伴,实在是一件幸事。

RE:股海茫茫,希望助你一臂之力。

读者来信

我想和一财君说个问题

一财君你好:

我已经看周刊四年了,今天想表达一下,希望不要嫌我絮叨。大学毕业后我按照家里的意愿进入地方银行上班,现在从事柜员工作9个月了,每天都重复着繁琐又毫无乐趣的工作。

首先我们说下信任。银行柜员是个生活在监控下的岗位,除了监狱,应该没有哪里比柜台柜员更“享受”监控了。我工作的银行本来规定,柜员离开柜台只要把钱箱和抽屉锁好就可以了。现在变态到,离柜的时候抽屉里的钱也要放在钱箱里头锁好,说不这样做会引诱“他人”犯罪。这里的“他人”指的是其他柜员,就怕其他柜员路过别人柜台时顺手一下。有一句话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本来就有那么多摄像头了,还要时不时的防范家贼,从一开始建立的就是一种不信任的劳务关系。

然后我们说说犯罪。要说过去没有计算机的时候,现金犯罪经常发生,我相信。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在监控下有谁还能抱着一堆的现金到处乱跑呢?要是系统里的账和实际的金额不符,一看就知道。银行现在要担心的应该是怕“内鬼”或者“罪犯”们如何利用系统漏洞转移资金。这就让我们说到了最终的问题,科学技术。一家银行到底应该花多少钱在系统建设上呢?我不是会计,也不是董事长,但是我知道,至少比12306花的多。一个客户,和买不到火车票相比,他的钱要是突然不翼而飞,你觉得他会更关心什么呢?如果银行的系统不能想得比黑客快,比罪犯多,比内鬼深,那迟早会出现它们所不希望看到的“资金不翼而飞”。毕竟银行的系统相当于是金融界的“国防系统”。现在我感觉自己每天活得就像机器人,我想那些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的柜员已经麻木到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自己了吧。面对一个只会给予表面限制,但不去改变实质问题的雇佣者,又能说什么呢?我想唯一让他们欣慰的就是那份稳定吧,但是李开复先生说过,“未来,稳定的工作都会被机器取代。”

―潇

RE:mm务实,居安思危,善观察,想必最终能理顺自己的职业之路吧!要离开这份“稳定”,除了勇气,你还要对自己想做的领域多了解一点。

给一财君的信

亲爱的一财君:

我要向你表白!求刊登(′,, ,,`)!

再过十天我就要走进高考的考场了,临近高考反而落得清闲,于是抓起手机给一财君写封信。

第一次遇见一财周旰是在高一的时候。我很喜欢研究数据一类的东西,喜欢统计,喜欢简洁。一财周刊正好包含了这一切,封面设计得干净大方不失潮流,数据不但精准而且处理得很清晰,便于阅读。不得不说,最初吸引我的,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表格。

之后我渐渐发现,一财君想要告诉我们的不只是数据这么简单。没有生命的数据只是对事件的阐述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一财真正想传递给我们的,可能是站在传媒者视角的客观及具有辩证性的分析与感悟。

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文字,一直坚持到今天。

阅读之后好多问题接踵而来。“幸福指数”那期之后我就在想:大学去哪座城市?而以后创业又该去哪座城市?一财周刊上面的很多公司都比较重视在海外深造过的学生,那么我要不要考虑出国,或者本硕连读?而前几天出的毕业生找工作那一期,阅读后我便有了自己所希望的和想驰聘的领域,大学奋斗有了目标,也就不再迷茫了。

感谢一财君陪我走过青春里最美好的3年。给予了我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让平凡的我得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使我知道还有更多和我一样看一财周刊的高中生,另外还充实了我的作文素材库,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角落,而是一片天空。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第一财经周刊》可以越办越好,而我也会作为一财君的千千万万个读者之一,继续支持下去!

祝好!

P.S.:一财君已经好久没有说诺基亚了,好想知道它最近怎么样了~听说下半年Lumia要出两款机器,是真的吗?

―SaveDOC

RE:很开心拥有年轻又有思想的读者群。“让平凡的我得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这句话低调又不失自信,如果我们能带来这样的功效,一定是一种荣幸。Lumia的消息估计要等到9月。

买买买?

《深圳,深圳》这期里的《天生购物狂》,乍一看的确挺吸引人,但当我把自己代入其中,却感受了一些槽点。

先看购物前的设定,我需要下载一个App!每家店的App不同怎么办?而且,把我爱好一一写上去感觉也比较麻烦,线下购物有一种探索的乐趣,如果是有目的的购买,搜索框内轻敲几下明显更为快捷,而且还有同类产品对比。关于那个优惠推送,一边看手机一边盯商品的景象真是傻到……董明珠那句话挺值得重视的,智能为什么就非得和手机相亲相爱呢?

再看购物中,激活镜面屏幕查看信息,跟扯出标签看,是多了几分信息容量还是技术感?的确酷炫,但实际功能变化不大。至于定位,商场里有分区指示,我宁愿抬头看标语,不想盯手机……结账设定没什么好说的,更方便快捷是迟早的事。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说说自己对购物的设想吧,网络购物的弊端就是没法触摸,只能通过信息去判断,但其实信息也还有完善的空间,比如买衣服,能否让每个人把自己的模型代入,然后看试衣效果呢?至于实体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在消费者的体验上做文章,不一定处处都要和互联网亲密接触。最近有点小激动,做梦都是国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了,所以说错了也不要怪我。

―话多的高三汪

RE:心忧天下的样子很可爱。

雀巢销毁400万吨咖啡,确定吗?

一财君好!看到特写“雀巢困局”说:“雀巢在东莞的咖啡厂销毁了400万吨速溶咖啡。”一般一火车车皮载重60吨,这400万吨用火车来拉的话,约摸得装6.7万个车皮,很壮观的。比较乐观的估计,目前全球每年咖啡总产量也就是800万吨左右,东莞一个厂销毁一批咖啡的量几乎就占了全球年总产量的一半,这个数据可信吗?请核实。

―Chho

RE:数据有误,多了一个关键的“万”字。我们在这期里更正了,谢谢你的指正。

本周我推荐

“六一”到了!

你的童年应该在里头能找到吧!有一点点怀旧吗?还是打起精神做你的成年人吧!昨日不会重现。

推荐人:葵葵

上榜理由:童年记忆

上一篇:进入货币篮子,只是个形式问题 下一篇:麦德龙,不当“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