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时间:2022-04-04 02:19:07

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06-01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的教育体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谁都不能说自己给予孩子的是最好最完善的,谁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合适最正确的,但有些最基本的东西是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坚持的,也是任何教育者和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的。

一、夯实做人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现代教育的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学生先学会做人,学做文明人。育人首先要育德,这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道德品质。学生时代是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在育人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首要前提;在诚实守信的规范要求下,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这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这是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注人类生存发展。

二、夯实走向社会的基础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第二因素是指学会在一定环境中为完成某种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第四因素是指学会适应社会迅速变化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即自我生存所需要的能力。因此,作为肩负教育任务的学校必须明白“今天的学生,明天的社会人”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三、夯实学习力的基础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将人的成长比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这棵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根深才能叶茂。要使一棵小树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必须具备树的品种、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及水分等条件。无容置疑,学校承担着重大的任务,要让学生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学校教育必须去培育品种,给予其生成的土壤、阳光和水源。因此,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读懂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成长的信息,掌握改变学生的策略和方法。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

四、夯实身心健康的基础

多少年来,学校的教育活动是被动式进行的,给学生一种“距离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形“墙垛”是师生常处于一种“我教你学”的状态,教师的权威和尊严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不敢爱老师,对老师所教的科学知识又怎能感兴趣呢?其次是学生之间的“隔膜”。同班同学在学习上、行为上,互相之间漠不关心,这种隔膜成为形成热烈学习气氛的障碍。还有就是学习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鸿沟”。概念、定义、祖国山水名胜、异国风俗人情,在教师纯理论的分析下,学生觉得陌生而格格不入。对教学内容产生了“距离感”,学生怎么能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呢?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育者要通过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环境氛围,缩短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身心主动发展。我们要以爱换爱,师生融洽沟通,理解相容,要建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同学关系,使学生在融洽的人际情境中乐学、善学、积极主动地学。

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首先要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时代在发展,新时期的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希望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希望孩子的兴趣特长能够得到更好的引导和展现的机会,希望学校在课堂教学之余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立足山巅,放眼未来,让孩子在积极的氛围中亲身体会,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创新、学会感恩。我们应该给孩子终生受益的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终生发展的教育。

上一篇:学习,有爱相伴 下一篇:让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