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下的庶民式乐观

时间:2022-04-03 11:25:37

最 近又到台风季,这不是适合游台湾的季节,如果能换时间出游,那最好不过,但若不行,那您一定要看过本篇,做好准备再去。

台风是音译,先根据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它的英文是typhoon,希腊语、阿拉伯语是tufan,发音都和中文特别像,而在阿拉伯语和英语中都是“风神”的意思。台风有很多“马甲”:发生在中国、日本、菲律宾一带就叫台风;发生在美国一带,就叫飓风;发生在南半球,就叫旋风……

台风的命名是否跟台湾有关?在多种起源说中,的确存在这种说法。因为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可见,台湾经常直面台风,并替大陆挡了不少风!

台湾相声剧《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曾说:“台风多、地震多,不是什么人住的地方……”这是调侃,却也部分地说出了事实。台风、地震的确很多,其风最早发生在4月下旬,最晚12月上旬,其中以8月袭台次数最多,7月、9月次之,每年的7月-9月由此成为台湾的台风季。台风经常性地影响台湾民众的生活,尤以1959年“八七水灾”中死伤最为惨重。但即使如此,台湾人民仍优哉游哉地把台湾打造成了最宜居、最适合旅游的地区之一。

对城市而言,台风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因短时间内大量降雨导致下水道瘫痪引发内涝:若下水道系统不给力,水淹了路,车与车上的人就将陷入危险之中;若窨井盖被水冲走,下水道就会变成吃人的恶魔;假如低层住户进水,将引发触电危险。

台北也曾为内涝所苦,直到当市长时还淹过,甚至捷运一些路段曾停运6个月之久,但同样是马在任时,台北开始痛定思痛,专心打造“下水道政绩”。而这几年,郝龙斌更是大力搞“路平专案”,即:除了必须在路面保留的井盖之外,其他十几万个井盖全埋到地下。维修时人们就要像“偷地雷”一样借助GPS找井盖。这样一来,即使还有少数水淹台北的情形发生,但市民出行安全可以基本得到保障,城市还因井盖变少而更美了,即使对于少数留在路面上的井盖,也要通过艺术化,使其变成景点和资产。

所谓到位的预防就是:一不给英雄们站在井盖消失的下水道口引导路人的机会;二不让人因一次冒失涉水就付出生命的代价;三用不着有关部门疲于奔命补破网。改善路况靠的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而是建设者应该知道“路应该是平的”这个常识!

台风来时,汽车容易泡水,台北市从2001年“纳莉风灾”后,就开始在台风期间开放高架道路与陆桥,供民众临时停放车辆了。

台北案例所道出的或许就是“台湾常遭台风正面袭击,但城市受损程度常常较低”的原因。我还想说一个案例,那就是公然建在断层上的台北101。在地震多发地带建这么高的楼,就好比坐在火药桶上,但101真有资本得瑟:这座曾经的世界第一高楼外观被设计成了糖葫芦一样的竹节式,能使大楼更坚固、更轻、更有弹性,而深达60米的地基更使其不易倒塌。大楼第88-92层之间还有一颗大球(调质阻尼器),除了可供观赏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遭到台风和地震冲击的大楼保持平衡。换言之,101是最典型的台湾式防台防震建筑,以其巍然挺立的身姿,让业界黑心颤抖。当然台湾也不是没有反面例子。譬如,因“苏力”送来暴雨,新启用的台中市“议会议政”大楼居然漏水了;因要防震,台湾电线杆多在地面上,但也因此常遭台风吹倒,防震就不能防台,也是一个难解的结儿……

台北101体现出的“既危险又宜居”的台湾STYLE,也体现在防台工作相对不易的广大农村山区。历次曾让台湾哭泣的台风,其所造成的后果大都是泥石流毁掉山区村落、农民察看田地时溺水……风不可怕,风带来的雨和泥石流才可怕:4年前“八八水灾”时小林村灭顶、3年前20名陆客魂断苏花,元凶都是台风造成的泥石流。因此台湾特别重视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重视种植能保持水土的树木,而对于槟榔、茶这种不能固水土的植物以及山区建筑的规格,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违规就要开罚。我亲眼看到阿里山里一座楼建成后就变成了蚊子馆,楼盖好了却不能用的原因是“它太高了”。此外,旅馆什么的随意加盖,也是会挨罚的。

当然,即使预防,台风还是会对山区造成巨大危害,这就需要当局有事前果断撤离、事后妥善安置灾民的应对措施了。“八八水灾”中,屏东县许多民众被困,一位机警的村长及时发现险情,带领全村脱险。而灾后,把灾民安置在军营达半年之久,有的小学校还成了临时安置点——台湾偏远山区的小学都很坚固漂亮。

假如当局处置失当,那么会有人出来负责。“八八水灾”后一个月,“行政院长”刘兆玄和整个“内阁”就因应对太慢拍拍屁股下台了。当然,台风警报拉起后,全台湾都要进入战备状态,各级首长都要亲临一线,否则就会被叮得一头包。高雄“市长”陈菊就曾因为3年前“凡亚比”袭台时,她老人家在家睡大觉,一直被念到今天。当官的如临大敌,民众也不会掉以轻心,譬如因钓客被刮进海里淹死的案例经常出现,台湾民众平常就纷纷学习游泳,以便台风来时好逃生。

每次台风来,最倒霉的都是农民,因为主要的灾损都跟农产品有关,台风后菜价飙涨、果菜绝产都算“谢天谢地”了,因为身处不利地形的农民还可能因台风而有所死伤。

不过,台风虽是破坏狂,也被乐观的台湾人民“玩坏了”。台风将来时,最纠结的是各地县市长,他们总要在放与不放台风假中两难,因为放不放都有人骂。有时假已经放了,台风却没来,意外中奖的民众就乐得出外购物逛街看电影。最近的一次是,在“苏力”登陆前一天下午,全台停班停课,当天台北各大电影院爆满,防灾变成了嘉年华。即使台风真来了,也自有媒体把灾情播报变成娱乐八卦,有让记者在洪水中边游泳边直播的,有让记者用油条测风速的……台民众一般没机会上街摸鱼、放鸭子,但因台风而进水的人家,往往事后要扔一些泡水的东西,竟意外催生了一堆拾荒者和收藏者,这也成了台湾特色:张信哲小时候曾捡了一张大床回家,从而开启收藏之路;三毛小时候看见有人把树干丢在路边,越看越投缘,就拖了回家,也开启了收藏之路。而这两桩异曲同工的拾荒逸事,可能都是台风造成的吧。

可以说,生在台湾,就必须与台风共生,学会苦中作乐。毕竟,台湾物产丰盈,台风居功厥伟,风神的子民,自然要学会在风中欢乐地生活。

然而,假如您只是过客,那就无需追风逐浪,特别是,遇到台风季,不要住山上,因为,台风可以让整座山改变模样。

不过当然,台湾如今的防台防洪经验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由此,历代建设者都功不可没。最后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嘉南大圳与乌山头水库之父”日本技师八田与一毕生为台湾水利建设出力,他遭遇意外去世后,妻子不愿离开台湾,就在日本战败后一个台风天的清晨,跳进了乌山头水库的放水口……现在去已成景区的乌山头水库,您还能看到台湾人民为纪念八田与一而建的雕像。而那些真正曾为建设台湾出力的人,其实也一直都活在民众的心底。

上一篇:影视动态 7期 下一篇:石头向你Say 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