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钢筋混凝土柱常见的质量通病

时间:2022-04-03 10:40:08

如何控制钢筋混凝土柱常见的质量通病

【摘 要】随着我国房屋房屋建筑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其质量也在提高,当然也包括房屋的抗震问题和墙体材料的使用及推广。在以往传统建筑方式中的砖混结构已经被现在流行的框架结构所取代。其中竖向承重混凝土构件结构中的柱也很重要。在公民建结构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构件部分就是钢筋混凝土柱。作者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常见的质量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质量通病;措施

随着我国房屋使用结构的质量要求提高,人们对房体抗震性的要求也有提高。其中也包括墙体新材料的使用和推广。现在比较流行使用的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房屋结构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砖混结构,并逐渐的将其取代。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问题,并对其施工通病做到未雨绸缪。在实践中现场的质量检查时,我们经常看到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板之间的质量状况相比要差的比较多,从内部看,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集中反映出来的。

1.施工中常见柱质量通病及原因

1.1强度较低

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均匀度比较差,大多比同级的混凝土梁板要小。造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了配合比例,搅拌物中的水灰比例较大,造成施工后期的坍落度加大。当然也有后期的搅拌不均匀和振捣不实等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拆模期提前,养护工作做的不好的话,也会出现早期脱水表面酥松情况。

1.2“软顶”情况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软顶”的情况,由于施工过程中柱子顶部的沙石浆多于石子的比例,造成表面的松散和裂缝。造成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和配比度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配比中的混凝土水灰比例大,振捣快而不实,还没有充分排水的时候,第二次的浇捣就已经形成,坍落度加大。

1.3蜂窝和孔洞的分析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蜂窝、孔洞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比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程度不够。第一次下料过多造成振捣面不平均且不实。第二步的分层建筑过程中的混凝土离析度偏高,没有很好的对模板的缝隙进行封堵,或者它的支撑不够牢靠,发生移位现象,造成漏浆损失。

1.4露筋现象

由于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缝隙不实,钢筋垫块的部分随着震动移位(有的时候也由于垫块较少),产生了漏水现象,导致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发生混凝土皮表的露筋现象。也有的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太小位置不够紧凑,浆料中的石子卡在了钢筋中,水泥浆的转动过程中对钢筋不能完全包围,也会发生漏筋现象。所以,混凝土配合比例不正确或者浇筑方式不好的花,沪宁图离析缝隙过大,浇捣没有浆包裹,发生漏浆严重以至于漏筋。要强调的是,有的本模板表面失水过大时,也容易使混凝土缺愣露筋。

1.5麻面现象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模板的表面粗糙或者清理不干净时,会造成混凝土的麻面现象。如果浇筑时模板的湿润程、养护不好的花,也发生麻面、缺愣情况。

2.有效控制的几点建议

2.1强度不好的控制措施

首先,要确保混凝土的原材料采购质量,相关人员必要严格把关验收,并且入场后要做抽样再次检查。然后,在配比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际的精准核定。不允许任意加水或者参杂其它外加剂。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不要备错误观念影响。再次要做到搅拌的充分。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数值,控制混凝土的和异性与用水量的比例。

2.2混凝土柱“软顶”的控制措施

第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和坍落度配合比例,不要出现泌水过大现象。第二不要滥用掺水剂,减少用水比例,以防止混凝土的易合控制。第三,要合理安排浇筑的工序,适当放缓浇筑速度有利于后期的二次浇捣的筑顶和排除水分。第四,如果在连续进行大柱体浇筑的时候,一定要分段进行,切记不要忘记的是浇水要分层,特别是商品混凝土浇筑的时候。

2.3混凝土柱蜂窝孔洞的控制措施

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一定要控制比例和含水量。并且要做经常性的抽查和计量,有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减水剂,以达到搅拌的充分性。

2.4混凝土露筋的控制措施

第一,浇铸铅,要自己检查钢筋和保护层厚度等要点是否已经符合要求,如果发现有不符合的地方,必须要马上整改。第二,应当采用适当径料比例的石子,这样在钢筋密集的时候也不会受截面影响。第三,必须保证固定填块和垫块之间的有效距离,这样才能使保护层不受损害。第四,如果在振捣过程中发生了钢筋移位情况,一定不要撞击钢筋,进行密捣振实。第五,用清水认真清洗填块缝隙,保持混凝土浇筑前的湿润度。第六,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不能拆模过早。

2.5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的控制措施

第一,在浇筑前,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性,浇筑模板中不能有剩余的干水泥和杂质,并对其做认真的水分养护工作。第二,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要求捣实,不可以有漏浆现象发生。第三,在捣后的模版拆除工作中,混凝土的拆模不要用力过大或者过快,这样不利于棱角的完整性。第四,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整体性保护,并按相关工程要求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3.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的有效控制

混凝土柱除以上原因会造成质量问题以外,还会受其它设计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结构性问题。这都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加固进行解决。通常可以采用采用增加构件或建筑物的截面和配筋的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或两面包型钢的外包钢加固法;使用纤维增强聚合物修复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碳纤维布加固法;运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建筑物表面的粘钢加固法;采用外加预应力型钢撑杆对混凝土柱进行加固的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受火灾或施工差错引起混凝土柱的强度下降而进行的局部加固法等方式进行。

对于截面过大时。其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采用外包钢加固法是近年来施工的常见手法。它是一种传统的常用方式,通常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两个方式相互比较之间,还是干式更为适合、方便。

众多方式中,施工的便捷程度和耐腐性最佳的就是碳纤维布加固法。它具有结构尺寸小和轻等优点。但是由于碳纤维布材料的特殊性,使横向包裹的方式也对柱子的加固有很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大的优点。

我们最后要提到的是粘钢加固法。它是目前加固过程中一种比较方面常见的结合胶粘贴钢板的有较强承载里的加固方式。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对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影响非常小。在国际上它是一种适用面较广的先进的加固方法。不仅在建筑上使用,而且在公路桥梁也普遍采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一定要认真的研究混凝土的各种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情况,并且要对不同情况采取各中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施工中要总结失误的具体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各种通病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异,周兆桐.混凝土手册(第一分册) [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江正荣.实用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70―7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35―41.

上一篇: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探讨 下一篇:矿山设备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