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教材从备好学生开始

时间:2022-04-03 07:56:54

备教材从备好学生开始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背景等,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否则,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徒劳无功的,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下“找规律”一课,课件出示两幅场景图:A图中的盆花、彩灯、彩旗排列无规律,B图中的盆花、彩灯、彩旗排列有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哪幅图?

生:喜欢B图。

师:为什么?

生:有规律。

师:盆花摆放有什么规律?

生:盆花一蓝一红重复出现。

师:几盆一组?

生:两盆一组。

师:盆花一蓝一红排列下去,第15盆是红花还是蓝花?自己先找一找,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后,师指名回答。

生1:15÷2=7(组)……1(盆),是蓝花。

师:你怎么知道是蓝花?

生1:因为第1组的第1盆是蓝花。

师:这是第几组的第几盆?

生1:第8组的第1盆。

师:你用的是计算法。(板书:计算法)谁还有别的方法?

生2:我没有计算,因为第1盆是单数,是蓝花,那么第15盆也是单数,所以也是蓝花。

师:你用的是列举法。(板书:列举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默不作声。

师:其实这样的问题还可通过画图表示。(用蓝、红粉笔依次画圆)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提出了第17盏彩灯,第21面、第35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等问题,都是教材上的内容。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遵照文本,每个问题都由老师提出,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走”。尤其是在解决“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时,教材中列举了3种方法,当学生只说出了两种方法时,为了不违背教材,老师自己介绍了画图法。课后,我了解了几个学生,他们认为画图法是低年级学生才用的方法,看到这类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计算。由此可见,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思维,因学而教,顺学而导。基于此,我帮这位老师重新设计了这节课,下面是修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五一班同学为新年联欢会设计了这样一幅场景图(课件)。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都有什么样的规律?(指名回答)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1:第10面、第56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生2:第20盏、第3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生3:第32盆、第47盆花是什么颜色?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老师教你们解决,还是你们自己解决?

生:自己解决。

师:我们先看盆花的问题,是先解决第32盆还是第47盆呢?

生:第32盆。

师:好!你们自己试一试吧。(然后指名回答)

生1:32÷2=16(组),是红花。

生2:我不需要计算,因为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32是双数,所以第32盆花是红花。

生3:老师,我觉得这种方法好,而且我知道47是单数,所以第47盆花是蓝花。

……

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求知、探知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了有关的数学信息,并通过思考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备教材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教学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小)

上一篇:让学生不再“被方程” 下一篇:校本研训:创新改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