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实习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时间:2022-04-03 05:19:14

基于学生实习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用工需求及我校就业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分析掌握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趋势,实行增加“校企合作”单位、以扩大“订单式”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研究分析我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学生实习调研

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调研了南京长安汽车、徐庄软件园、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上海NIIT、海信惠而浦(浙江)、九川科技(浙江)、台科视讯(苏州)、浙江万航钢结构、大金(苏州)电器、柯尼卡美能达、奇川电子、中盛光电等企业,与企业人事处等主管部门就学生的能力培养、行业的发展与运作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参观了考察了企业的装配车间、职工的生活住宿环境,对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生活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今职校毕业生中有一部分是从事简单的机械拆装或技术含量较低的流水线装配工作,还有一些是担任生产车间或流水线的管理人员(这些人一般能吃苦耐劳、技术熟练且具备生产管理能力)。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交流中,有一些企业反复强调,应聘者所学专业并不受限制,应聘者的情商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们选聘员工的关键。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发现,一些学生不能吃苦耐劳、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地工作,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存在偏差,缺少合理的人生发展规划。

二、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1.良好的敬业精神

企业希望员工能做到: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技艺纯熟巧妙;将单调重复的日常工作做得更精细、更专业,并持之以恒,做到位,做扎实;尊重和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履行公司的经营方针;保持对工作持久的热情,不要抱怨额外的工作;遵循工作流程,按正确步骤做事;认真、如实地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

2.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里谈到的适应能力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依赖性较强,缺少独立工作和生活的必备素质。参加工作后,他们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不能较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在的工作需要多人参与共同完成,企业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较强的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便较快地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这些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调研给我们的启发与思考

1.要注重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教育事业是以“育人”作为第一要务的。我们在从事职业教育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公司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再有学问、再有能力的人,如果道德品质不好,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学生工作后不能吃苦耐劳、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地工作,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这要求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正确的择业观。怎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养成教育,需要思考和研究。

2.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已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教育训练、自行培养人才的趋势下,新进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已不是企业选择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取而代之的是该人接受训练的可能性,即学习力如何。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旨在为学生就业做准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为了使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提出职校学生所具备的中的基础知识“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即可,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够用、实用、必需”。那么“够用、实用、必需”等这个度,应该如何去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是一个挑战,值得研究。

3.要以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

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能收到比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这种项目模块式教学方式也符合动态变化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要以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这就需要派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与训练项目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但是这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何开发,开发得如何至关重要,它不是实际生产环境的再现,而是为对实际生产环境的综合与提升,是能满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求。所以,以典型工作过程开发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值得研究。

4.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有其独特性,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进行技能训练。要搞好职业教育,既要有符合学校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项目教材,又要有数量足够、技术先进的实训场地和设备,还要有经验丰富好技能娴熟的任课教师。而这些条件的满足,有时是很苛刻的。所以,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目前情况看,学校与企业在某些方面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存在的脱节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多与企业交流,了解社会的最新信息并实时地体现到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中,从而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学生。因此,应该多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及实践活动,或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来进行交流,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要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中心目标,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促使学校良好、快速地发展。

2.课程改革的原则

(1)坚持有利于学生的原则。

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收知识的能力出发,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知识的灵活性,使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2)坚持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进行课程改革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因素,让课改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将课改政策落到实处。

3.课程改革努力方向

(1)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没有哪位学生不想当一名好学生?没有哪位老师不想当一位好老师?”绝大多数的学生来学校上学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想将自己的学生教育成才,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为此,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学校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努力探索,使教师将工作做在平时。

完善学校的各项规则制度,建立合理、公平的考评机制,使教师日常的工作能在最后的评价上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工作做在平时,不搞临时突击”。为此,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师考评机制,提高教师的日常工作效能,向每一堂课要教学质量。

(3)努力探索,将“要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要学习”。

本学期的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和试题库的建立,在学生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加大德育学分制的推行力度,继续狠抓考风建设,使学生注意日常行为的养成和平时的知识积累。为此,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学生考评机制,建立合理、公平的考评机制,使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学生难教,课堂难管”的局面。

(4)努力探索,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鼓励广大教师投身课程改革,大胆创新,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生成的过程中,起着中介的催化作用。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程,才能愈来愈接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相信,借助于课程改革,我校会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上一篇: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浅析 下一篇: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改革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