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对当地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时间:2022-04-03 05:13:05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对当地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是由西南联大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联合组成。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昆明校舍不足,故将文法学院的学生迁到蒙自组成西南联大蒙自分校。蒙自分校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就是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蒙自分校的学生对蒙自当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蒙自分校;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清华、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迁至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随后京沪失守,战火危机长沙,长沙临大被迫再度迁往昆明,重新命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战时的昆明,难民云集,校舍紧张,一时无法安置下所有的师生。后因蒙自县城有中法战后的领事馆、哥胪士洋行等空房可用,经商议后于1938年5月将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同年8月,昆明新校址建成,文法学院迁回到了昆明。

尽管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中,蒙自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宁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学生们用功读书,教师认真授课,他们为西南边城的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西南联大师生的迁入在当时给这个地处滇南小城的蒙自社会生活上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在当时的情境下,民风朴实的当地人民,纷纷给予了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蒙自期间,他们成为当地各界密切关注的对象。因此,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就有了示范性的效应。

在蒙自期间,联大师生们经常喜欢光顾两家餐馆,一家是“雷稀饭”,而另一家是安南咖啡馆。雷稀饭主要经营稀饭为主,味美价廉,因为老板姓雷,为人和蔼,联大师生经常光顾,所以送这个店铺一个雅号:雷稀饭。联大文学院外语系教授吴宓还特为这家店铺题写了一副对联——“无名安市隐,有业利群生” 。喜欢安南咖啡馆是因为当时联大的教授有很多是留洋归来,甚至有一些就是洋人,例如文法学院的英文教授燕卜荪教授就是一位英国人。这些人习惯于西方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因此,来到蒙自小城后便时常光顾出售安南咖啡和面包的“安南咖啡馆”。与此同时,联大师生的偏爱也为蒙自当地人所接纳,蒙自人在引入更多的西方饮食和文化之时,也开始重视自己饮食文化的发展。例如,蒙自的“过桥米线”驰名天下,当年蒙自分校师生抵达蒙自时,当地乡绅还以此米线款待过在战火中继续学业的师生们。这也为云南这个著名的饮食品牌——“过桥米线”走向全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联大师生为蒙自带来了新的饮食卫生习惯。当时,蒙自当地尤其是餐馆内的苍蝇比较多,而在蒙自当地人的眼里通常将苍蝇视为“饭蚊子”而不予理睬。后来还是一位联大的教授提出了蒙自的饮食卫生问题。这才使得蒙自各界引起注意,从而在蒙自开展了一场范围较广的群众卫生运动,之后很多餐馆还开始使用食品用纱罩防蝇,清洗餐具餐桌等,食品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而这场运动的开展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得不归功于当时入迁联大的师生们。

(一)蒙自分校对当地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影响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在蒙自3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在1938年的五.四纪念日,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的师生以及省立蒙自中学的学生400余人在蒙自中学大礼堂召开纪念会。在会上,师生们高呼 “继续五.四精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汉奸,抵御暴敌”的口号。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抗日。同当地的党部和教育局一道,将城内一座戏台改为演讲台,并且分发抗日宣传材料。这使得在抗战后方,这个平静的蒙自小县城同样燃烧起抗日救亡的熊熊火焰。在抗战一周年的时候,蒙自分校同蒙自各界举行了热烈的抗战募捐,所得款项全部供给前线所需。蒙自分校的师生虽然生活艰苦,但捐款最多。蒙自各界受到感动,也纷纷慷慨解囊。自此之后,蒙自的大街小巷纷纷传唱抗日爱国歌曲,爱国热情薪火相传至今。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建立为当地带来了妇女解放的新理念。当时蒙自的封建思想还比较顽固,妇女地位较低。新娘上街必须打“遮羞伞”穿短身大口袖衣,各阶层的妇女穿着都比较保守。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迁入,为蒙自带来了新鲜自由的空气。钱穆教授的《回忆西南联大》中有一则记载,“联大女生自北平来,本皆穿袜。但过香港,尽露双腿。蒙自女生亦效之。短裙露腿,赤足纳双履中。”这在当时蒙自小城内被当地人民视“有伤风化”。 但是由于联大特有的示范性效应使得蒙自当地妇女受到感染。蒙自妇女的衣饰很快受到联大女生的影响。

联大蒙自分校女生对于当地妇女解放的影响还不仅仅止步于衣饰打扮。联大师生中有青年男女恋爱经常携手漫步于校内外,而当时蒙自受封建思想影响,男生与女生之间通常没有什么交流。因此这种现象对于蒙自妇女来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尤其是追求自由恋爱的思想在当地得以萌芽。蒙自当地男女自由恋爱的渐渐多了起来,时至今日,封建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现象在当地已经消失,婚姻全凭自主。这也是一项历史性的伟大进步,这种改变与联大蒙自分校师生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三)南湖诗社的形成及其文化意义

联大文法学院迁至昆明以后,文学院学生刘兆吉和向长清拜访了正在蒙自分校教学的闻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并请他们作为指导教师。在征得两位先生同意以后,刘兆吉和向长清组织了一个拥有20多名成员的诗社,命名为南湖诗社。这个诗社中有着一流的专家教授指导,有很多成员后来成为了文学界的精英。

蒙自分校刚迁入时,师生并没有很多能刊物可以观看,而南湖诗社的这些诗作通常有不俗的水准,所以吸引了很多师生前来观看并取得了较大的共鸣。南湖诗社还有一个重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收集了云南当地很多的民间诗歌,特别是刘兆吉,他在前往云南的路上就一路搜集诗歌,在到达蒙自之后,在著名学者闻一多等人的指导之下,将一路上收集的很多歌谣,加上他当时在蒙自当地所搜集的很多诗歌,统统汇编进《西南采风录》一书。该书是一本忠实反映20世纪30年代滇黔地区社会风貌的重要书籍,这与南湖诗社成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南湖诗社的创立给予了在艰苦岁月中的西南联大师生以表达思想和倾注爱国热情的园地。

近些年来,蒙自当地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在很多的省级或部级的刊物上发表了近400多篇,这也是传承了南湖诗社的精神、发展南湖诗社文风的显著表现。

三、结语

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半年时间,然而在蒙自期间他们努力宣传抗日战争精神,传播反帝反封建精神,开拓边疆教育,为蒙自当地人民生活、文化和思想都带来了巨大改变,对蒙自的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伊斯雷尔(John Israel)西南联大在蒙自[K].鲍象贤译,蒙自县编纂委员会.蒙自县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48.

[2]施建光.《试析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对蒙自妇女解放的促进》[J].红河学院院报.2008(02).

[3]刘兆吉.《西南联大在蒙自——南湖诗社始末》[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12):123.

[4]浦薛凤.《西南联大在蒙自——蒙自百日》[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12):56.

上一篇:大理凤羽白族妇女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意蕴初探 下一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享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