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金县更新造林的存在问题与改造对策

时间:2022-04-03 07:09:53

浅析紫金县更新造林的存在问题与改造对策

摘要:森林更新是为了使森林得到永续利用,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是恢复森林原生态类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演替阶段。本文从地处山区的紫金县为例,浅析了森林更新造林的存在问题,并提出改造对策。

关键词:更新造林 存在问题 对策 紫金县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36-0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识到林业生态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就如何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维护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功能,改善森林的组成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更新改造,提高森林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营造林工作中,森林更新是为了使森林得到永续利用,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更新造林也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森林的基础,当树木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需要繁殖下一代,以确保物种的传承与发展。

1 紫金县森林现状

紫金县全县土地总面积354330.2 hm3,林业用地面积282575.7 hm3,占总面积的79%,有林地面积263249.3 hm3;其中,针叶林(含以针叶为主的针叶混交林)占52.7%,阔叶林(含阔叶混交林)占24.3%,速生丰产林(桉树)占19.8%,其它木本果、药用林、林化种林等占3.2%。经过近几年的营造林改造后,森林的群种结构和林分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一些成功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2 紫金县更新造林的存在问题

(1)规划设计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未能科学结合。在更新造林规划设计时,只是依据全县的森林植物种源或乡土优势树种进行设计,对小区域地段内的优势种群、适生树种、植被等外业调查数据不够详细,甚至缺乏实地调查,从而导致规划设计难于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致使造林后林木前期生长良好,还能体现造林效果,但到后期便渐渐出现生长变慢,长势变差,有少部分出现“老头树、光秃树”的现象。

(2)更新改造方式单一,树种单调,结构失调。在更新造林工作中,一直以来都是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难以适应森林经营的需求,且种群结构简单,林种结构不协调,使树木生长得不到有利条件,甚至个别出现病虫危害,特别是针叶松林,若更新改造不合理,就很难避免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从而直接导致森林的林分质量降低,生态效益难以发挥。

(3)重造轻管,效益较低。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快速推进,营造林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且山区县的林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造林管理工作的推进,一些新更新造林地疏于管护,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的局限性,更新造林常被人们误解为不良更新,而不被人们重视。诸如天然更新树种遗传品质差,天然林不如人工林等等之类认识影响下,忽视了森林抚育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使更新林地的林木生长较慢,长势较差,造林效益低下。

(4)资金投入少,筹资渠道窄。目前,紫金县的造林资金的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来源少,利用社会各界投资造林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资金筹资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山区县营造林工作的推进和造林成效。

3 提高更新造林成效的对策探讨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广大林业工作者在长期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造林基本原则。造林设计的质量关系到更新造林效果和森林效益。在规划设计前,对更新造林地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分析评价,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适地适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尽可能避免造林时只凭经验,不论山区平原、何种地类、土质水分条件、优势种群等因素,都栽种相同的树种,这样,树种的多样性、生态和防护效能、造林质量都难以提高到较高水平。例如在公路两旁的更新改造,设计时应优先考虑该地段的适生阔叶树种和优势阔叶树种,辅以配置适宜该地段生长的景观树种,既可保存原有生态风格,又增添了森林的景观价值。

(2)多方式更新改造,发展目的树种和优势树种。在当前更新造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更新方式有三种: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与天然更新相结合,三种更新方式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整合体。在人工更新造林时,能根据实际需要发展目的树种或优势树种,能加速森林的恢复和生长,能保证森林的质量;天然更新则能遵循原有自然优势,形成的地带性森林植物群落,与当地的环境条件之间形成最为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不失为原生态类型或原生态类型的雏形,也是恢复原生态类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演替阶段,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而人工促进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以上两者的优越性,既保证了物种多样性,改善林种结构和龄组结构,又能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3)加强更新造林抚育管护,提高森林效益。加强抚育管护不但有利于改善林木的生长需要,促进森林加快生长,提高蓄积,改善林分结构,形成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还能提高森林的多种效益,增强森林抗害能力;同时,早期的抚育管护对促进林木生长,特别是幼小苗木和抗性较差的林木,对提高林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学抚育,在有限的林地面积上创造更多的林木蓄积量和森林效益,以确保更新造林逐年见效,森林效益逐年提升。如在生态脆弱的纯林区,在更新造林后适当增加抚育次数,提高抚育技术,不仅有利提高林地地力,加快促进林木生长,还能保持原有的物种多样性,尽快恢复森林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

(4)创新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在林业生态建设日趋重视的有利时机下,政府应继续加大造林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创新投资机制,大力探索多种投资形式造林。如利用承包、租赁、合作等多元化的形式,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广筹社会各界资金造林。特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以后,明确了山林权责,对林农自费造林的应考虑给以鼓励,在其自留山或责任山的造林管护区内自造自有,共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提高他们主动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全民投资、全民参与共建生态和谐发展的有利局面。

4 结语

更新造林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对保持生态的平衡,优化环境,减缓资源的流失速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更新造林上应该从实际工作出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保证更新造林工作的不断完善发展和造林成效逐年提升,真正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全山.简述提高天然更新的几点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10(2):37-37.

[2] 包生院,赵景春.影响更新造林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现代园艺,2012(20): 183-183.

上一篇:路基填料选择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农业水利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