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诗歌使文章有韵味

时间:2022-04-03 03:12:04

引用诗歌使文章有韵味

诗歌,是中国的国粹。中国的诗歌以抒情诗为多。钱钟书说,中国诗是迅速走向成熟,然后开始衰落。看看今日之中国,还有几人能在诗情的世界里作一次精神的畅游呢?

诗歌,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就如浓缩的茶叶,当适当温度的水将之泡开后,不但会恢复它鲜嫩欲滴的绿色,还会有一种清香扑鼻的感觉。所以,古人喜欢品茶,因为此中自有真意。如若在写作中注入诗歌的元素,也许是我们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学生的写作中运用诗歌的过程就是泡开茶叶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如果将之与学生写作结合起来,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一、泡优美的写景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关键词:空山、新雨、秋。

泡:空的山峦,在刚刚下过雨的黄昏时节,变得更加的婉约,朦胧,阵阵的雨雾,氤氲在有些失落的丛林之间,一股淡淡的凉意悄悄地爬上我们的心坎儿上,哦,这就是“秋”的味道啊。

――《秋意绵绵》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关键词:荒城、古渡、落日、满、秋山。

泡:一座古老甚至有些荒芜的城,悄然临着古老的渡口而立,有如那风烛残年的老人,岁月风干了他曾经鲜亮的皮肤,如松树皮般皴裂出苍老的年轮,无神的眼眸,空洞地遥望古渡,似乎在呢喃着一个永远的故事。那脉脉流淌的水哦,载走了多少人的青想?夕阳残照,晚霞漫天,将那瘦削的秋山装点得更加具有诗情画意,那般的空阔、壮丽!

――《荒凉与壮丽》

二、泡抒情的诗句。

诗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抒情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没有了情,诗歌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有的抒发了个体生命的短促,天地宇宙的浩瀚;有的是抒发个人情怀,故乡之思,漂泊之苦,吊古伤今,黍离之悲,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心忧天下……所以对于诗歌中好的抒情句子,好好地泡一泡,自然别有一番天地。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关键词:飘飘、天地、一沙鸥。

泡:故乡云隔雾阻,万里河山,愁肠百结,怎生开解?漂泊无依,流浪江湖,就如那广袤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天地如此广阔,个体生命相对那无垠的宇宙而言,不就是如微尘般渺小得微不足道吗?而诗人因为心怀了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永远都是烟波浩渺,宽阔无垠!

――《伟大的渺小》

三、泡韵味十足的诗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关键词:呼、销、万古愁。

泡:五花马不可谓不名贵,千金裘不可谓不难得,青春易老,岁月已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就是连接古今的万古之愁啊!如果没有了美酒,那沉积心头、经过了万年积压,如此绵长厚重的愁绪又焉能一一化解?

李白《将进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口语化的语言,却是他真挚率真的生动写照,一声声吆喝,活脱脱就是一个田间老农,村中老叟,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诗人的澎湃热情、满怀豪情,诗人渴求借酒消愁之后的这份洒脱和热忱。口语,一旦有了情感作为调味剂,口语也就有了诗一样的韵味,让人回味不已。

――《口语的魅力》

四、泡哲理性强的诗句。

哲理诗句,含蓄蕴藉,很有嚼头,在写作中若能恰当运用,会让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关键词: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春。

泡:“沉舟”,溺于江中,也许历经了百千年,暗无天日,空气窒息,但是它的侧畔却是千帆竞发,何等雄壮!“病树”干枯,衰朽的年轮里已将时光凝固,但是,它的前面却是万木争春,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对我们而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许我们年老体衰,其志日益衰,其气日益微。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这种“沉舟”“病树”的姿势,永远向着积极的方向眺望,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未来,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能够得到永远的宁静。

――《生活需要喝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关键词:闲看、漫随。

泡:闲暇时,泡一壶清茶,斜坐在旖旎的春光里,看花开花落,宠辱皆融入这无边的静谧之中了;无意执拗于去还是留,这都是一种选择,安顿好自己的心灵,看天外云卷云舒,那是多么的惬意啊!现实世界,也许我们太执著于名利的得与失,日子也就变得黏糊而不透彻。也许,我们停下来,倾听一下来自大自然的声响,看一看一朵花儿的开放,也能察觉到生活的美妙。闲暇时候,别忘了让自己轻松起来。

――《惬意》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我”意义上的诗人。因为我们和诗人有着不悖的特质:对生活的热爱,都在理想王国的世袭领域里颠沛流离。在秋风瑟瑟的日子,我们的内心定会生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淡淡悲凉情怀,秋高气爽的时候,说不定会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情绪在心头滋生。面对别离,我们既会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也会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怆。多情多才的中国诗人,似乎已将人世间的所有悲欢离合写尽。于是,我们有了丰盈的诗情,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胸中的火焰渐成灰烬而冷却,我们只有咀嚼,不论酸甜苦辣,初觉五味杂陈而渐至漠然。没有了诗人,我们的思想似乎也行将枯萎。举目四顾,这个时代还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妄谈诗歌,如芒刺在背。而肩负传道授业重任的师者,如何在诗情日益冷却的今天,传承诗歌的精髓,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但我们还得坚守,因为这是我们的本分。

也许,在诗歌的世界里,我们还能寻找到很多宝藏。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索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之文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