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中国梦

时间:2022-04-03 01:40:25

【前言】一个人的中国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临走之前,他还特地在广州逛了很多服装店,最终在一套西装和一套中山装之间挑选了后者,作为穿去参加姐姐婚礼的服装。他解释说:“我在中国呆了那么久,当然要带着点中国元素回去。”这一决定也得到了他微博上绝大部分广州粉丝的赞同。 这个意大利人出生在标准的意大...

一个人的中国梦

“有个在广州生活了很久的外国人告诉我:当你对这里一切都感到看不顺眼的时候,那就是你回家休息的时候了,最好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罗密欧告诉我,他已经订好了回意大利的机票,除了回去参加姐姐的婚礼,还要休息一段时间。本文发稿时,他可能正躺在家里的后院,沐浴在亚平宁的湛蓝天空和金色阳光里。

从初来中国时的“疯狂爱着这里”到现在“几乎对一切看不顺眼”,一共经过了六年的时光。忽然之间,那些在我们眼中、甚至也在他眼中都早已习以为常的城市里的小细节,让他非常讨厌:“有一天我在711便利店里吃东西,旁边有两个女孩,她们吃完鱼蛋和咖啡,留下一堆垃圾在桌上,头也不回地走了。你知道当时垃圾桶在哪里吗?就在她们身旁5厘米不到!还有一次,我在正佳广场旁边的体育东路上散步,看到一个男人在车流中间翻栏杆横穿马路,而最近的斑马线离他不过十几步。”

在微博和广州的网络论坛上让很多网友幸灾乐祸的广州多次“创文”没有通过,也是他发牢骚的素材:“我无语了,一个简单的‘创文’竟然这么多次都没有通过,说明广州真的不够文明。”我试图向他解读“创文”与人们所厌恶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内在逻辑联系,他拒绝接受:“这可不只是官员们的事情,一个地方不文明,一定是集体,所有人都会脸上无光的。”

我只好说:“老罗,当你对这个地方诸多抱怨时,说明你已经把自己当做这里的主人了。恭喜你正式成为心理上的广州人。”“老罗”是一些朋友对他的昵称,他非常喜欢这个中国式的称呼。

不过,在广州的各种小牢骚和不顺心虽然烦人,但是跟留在意大利、陷入“每天都知道明天怎么样”的平庸生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最多只在意大利休息一个月,就会马上回广州。”还没离开,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回来。

临走之前,他还特地在广州逛了很多服装店,最终在一套西装和一套中山装之间挑选了后者,作为穿去参加姐姐婚礼的服装。他解释说:“我在中国呆了那么久,当然要带着点中国元素回去。”这一决定也得到了他微博上绝大部分广州粉丝的赞同。

这个意大利人出生在标准的意大利农村家庭,父亲曾在葡萄酒庄工作,母亲则是做各种意大利面食的高手。这让他在少年时代养成了挑剔的味蕾,而青年时代去米兰读书和工作,则是一次对时尚触觉的熏陶。除此之外,意大利男人那与生俱来的帅气、幽默、大方和爱现这些特质他都具备,这也是他在广州成为明星的重要原因。

和那些慕李小龙之名而来的外国人不一样,吸引罗密欧来到这里的并不是功夫,而是方块字。十四年前他就搬到了米兰的唐人街居住,只是希望能在生活中学到一门外语,纯粹为了好玩。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一开始他天天跟楼下商铺的华人唠嗑,从店铺招牌上的字开始认字,他以为中国人用的电脑键盘比桌子还大,因为“方块字没有字母,要一个一个打”。后来才知道了汉语也有拼音,于是又买了本书来自学。有段时间,唐人街商铺的伙计们觉得这个老外的华语每天都在进步。

泡在唐人街好几年以后,罗密欧决定去中国,原因是“想跟更地道的中国人说话、工作,检验一下自己的中文学习成果”。于是他加入了一间彼时准备在广东设立合资企业的公司,来到广州旁边的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周末则返回广州度假。半年后,合资项目无疾而终,一道选择题放在罗密欧面前:中国生活体验过了,中文也通过了检验,是时候回归原有的生活轨迹了——或者,试着进一步融入广州?

作为热爱享受生活的意大利人,罗密欧做选择的依据和“野心”、“事业”这样的词语无关,他想的是:“我在广州可以买到合意的衣服。我喜欢吃中国菜,尤其是东北菜,这在广州也能吃到。广州租房子比米兰要便宜而且房子也比米兰新,住起来也更舒服。广州的公共交通发达到不需要私家车,回米兰的话还得花钱买辆二手车不然哪里都去不了。衣食住行都能解决,所以只要我能找到工作就可以留下来了。”

至于工作,在意大利他是大工厂里的工人,每天流水作业,“这工作不算差,但是没有什么意思。”他说。但是在广州,他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

回到广州,他首先去了建设六马路的一个湘菜餐厅打工,因为那里外国人扎堆,他这个会英语的店员有用武之地。做着做着,他还成了餐厅老板的干儿子。后来他再毛遂自荐去一个意大利餐厅做市场总监,因而认识了不少媒体人。广州电视台英文频道的总监邀请他去做兼职主持,节目名叫“发现广州”。正是这个节目把他的舞台天赋都发掘出来,于是陆续有了请他上综艺节目或者做商业活动主持的邀约。后来他去北京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外籍汉语主持人大赛,无悬念地把冠军收入囊中。知名度大增之余,又有了越来越多的主持工作邀约。他发现广州人无论做什么都喜欢砍价,于是很快学会了像一个中国人那样推销自己:“我有自己的特别的主持风格,我会把气氛搞得很好,我的造型时尚而专业,我还有很棒的普通话,你要中英双语主持也可以。”然后像个欧洲人一样坚守原则:“所以我是不会降价的。”

在生活上,他也更加地广州化:吃粤菜,逛各种广州经典景点,每周在新中轴线附近跑步,周末和一群广州朋友饭局聚会,到番禺、帽峰山之类的城郊地区寻找美食……在他居住的天河南,几乎没有和他不熟的店家。每经过一家店,他都习惯性地跟店员和老板打招呼、开玩笑,像在自家一样坐了下来,甚至走到厨房里和厨师们闲聊。他曾经办过一个庆祝自己来到广州四周年的party,邀请名单里的朋友大部分是中国人。甚至在农历新年除夕夜,他也到了广州朋友的家里,一起包饺子。“如果我要交说英语或意大利语的朋友,根本没必要来中国嘛!”这也是他喜欢大家称呼他“老罗”的原因。

他在广州搬过好几次家,几乎每次都坚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装修租来的房子。有的房东不同意,有的房东却相信他的品位,为了支持他把房子装修好,甚至愿意降低租金,租约也一签就几年。现在他在天河南的房子,装修已经近乎完成,大厅、睡房、书房、衣帽间都用不同的色系装饰,但即使在同一个色系的房间,每面墙的颜色深浅度也都不一样,视觉愉悦感十足。他还淘回来一些西关大屋里的屏风,用来改装成自家衣帽间的门。房子里还陈列着他多年来收集的一些有趣的物件。

来到中国六年,他已经算是大半个“中国通”,标志是他明白了一个事情——“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外语,不是语法和词汇量的问题。而是因为一个中国人和你说某句话的时候,他可能其实是在暗示另外一个意思。”对中国的了解达到如此境界的老外肯定亲身经历过一些糊里糊涂的尴尬时刻,但他说不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似乎这样的事情无处不在。我想,等他能明白大部分的暗示以后,便会成为完全的中国通了。

2010年中,有媒体约他采访拍照。摄影师和他到广东新博物馆附近拍照,他像向导一样带着人四处取景。因为地近亚运开幕式场地的关系,很多道路被封。但是哪里能走、哪里封路、哪里风景好,他知道得一清二楚。看着一脸懵然的摄影师,他有点自豪地说:“你们不是本地人吗?怎么对这个亚运的了解还不如我这个外国人?”摄影师提议去大剧院附近取景,被他拒绝:“大剧院的设计风格一点中国味道都没有。”

他的祖国意大利本身就像个文物馆,古老的建筑和物件都像宝贝一样被供奉下来,而他也拿这种与生俱来的审美观衡量广州。在他对广州的议论中,强调得最多的是“中国味道”——“把珠江新城整个搬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问题,因为那个地方一点中国味道都没有。”他最喜欢的广州的地方是新河浦老别墅区、沙面、西关、陈家祠,还有黄埔古港。“我在意大利看到过有写广州的旅游书籍,里面竟然把中信也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介绍。我到广州来看中信干什么?但是老外们每年来琶洲参加交易会,却不知道离展馆五分钟车程的黄埔古港,在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通商的关口。为什么不让他们顺便去那里感受一下历史?这是广州旅游宣传的失败。”完了,他补充,“最后那句可以不写。”

上一篇:愈成功,愈爱三星 下一篇:外来媳妇的广州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