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时间:2022-04-02 01:46:03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一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时候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遗憾的事。这都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痕迹过重有关。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育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过程。

读了这则故事,我为这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不正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吗?它远比大声呵斥、当面指错、讽刺,甚至挖苦等高明得多,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教育无痕,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在现实的教育中,作为育人的学校,作为育人的老师,面对调皮的、犯错的学生,面对犯了错甚至自己还不知错在何处的孩子,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呢?某些老师缺乏足够的宽容与耐心,面对有过错的学生,有的教师讽刺、挖苦、嘲笑,有的甚至体罚、变相体罚,有的虽方式委婉,但大多是直接面对学生的错误。再有,一些学生稍有小错,教师就急不可耐地将最完美的答案揭示出来,殊不知这么做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因为怕犯错误而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不敢尝试,更不要奢谈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了。到那时,再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他们张扬个性,恐怕就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了。正如同母亲的勤劳往往养成儿女的惰性一样,过于“有为”的教师也只能育成碌碌无为的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成功的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传经送道,而是春雨润物般不露痕迹。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应该追求汤姆妈妈这种“无痕”的教育吗?

一、用爱心默默地滋润

“无痕”的教育首先呼唤的是教师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的露珠是可爱的,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滚落了就会破碎。学生的行为品德就如这颗颗易碎的露珠,如果不规范,我们就纠正。但如果挫伤了一颗稚嫩的心,就可能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无痕”教育时,必须用好两样法宝:

1.微笑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微笑更是一种艺术。老师的微笑,对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形成崇高的美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他们面对困难时,老师微笑地走过去鼓励他们,以示关心与帮助,使他们知道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才是好样的;当他们稍稍有错时,老师含笑地轻轻摇摇头,以示纠偏补漏,使他们懂得宽容是种崇高的美德,而知错就改也难能可贵;当他们有了进步时,老师微笑地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使他们明白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这丝丝微笑,传递着老师浓浓的喜悦、深深的关怀,学生会从老师灿烂亲切的笑颜里得到心灵的满足。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2.眼睛的魅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播无声语言进行“无痕”教育的主要工具。教师要善于用和蔼可亲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让“阳光”普照每个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在注意自己。如课堂上,有位学生违反纪律,教师用严肃、警告的目光进行批评。这种无声的批评既呵护了该生在同学面前的“自尊”,又不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在无言中,该生自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让生活无痕地熏陶

“生活即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留心生活,拥有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1.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无痕教育

“无痕”的教育没有“布道式”的说教,没有“填鸭式”的灌输,有的只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搜集古今中外的名人立志勤学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刻苦学习;调查几年来家庭收入、吃、住、穿方面的变化进行交流,达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目的;鼓励学生为家长服务,跟家长说说悄悄话,享受天伦之乐,使学生产生“孝亲敬长”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黑板报或手抄报,过后畅谈合作的方法与好处。以上这些,远远要比老师纯粹的说教有用得多。

2.在教师的示范下接受“无痕”教育

学校教育重要的是教师的以身作则。因此,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对学生少一点指责、埋怨,对自己多一点规范要求,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本班一位调皮鬼,放学后在黑板上写了某某同学的绰号。某某同学看到后,并没有与之计较,而是把黑板擦干净了。事后我问他不计较的原因,他说:“老师也经常宽容待人,这么点小事,我不会计较。”听了这话,我十分欣慰:由于自己常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久而久之,这种智慧和美德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他们也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懂得了只有学会宽容,才能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才能有益身心,搞好团结。

“无痕的教育”在呵护和引导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无痕的教育”有着这般惊人的力量:当学生有过错时,可以给学生良性的刺激,就如同武林高手“踩水无痕”一样。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丢学生的面子,更不会引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在这种教育中,既让学生的自尊得到呵护,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又让他们切实体验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教师的爱心,使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心与心的碰撞中,心灵得以醒悟,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个性得以张扬。“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课程群建设探讨 下一篇:中职生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