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平等、严格、尊重

时间:2022-04-02 01:45:24

中图分类号:G451

教育平等权对于公民来说极端重要,它决定一个公民的品格及其在未来的社会地位;教育平等权对于社会同样十分重要,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随着时展,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从教师角度而言,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既要解释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本质、宣扬教育管理价值、荟萃教育管理知识、构建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实现教育管理民主的科学。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带好一个班,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之外,理解、关心学生,对他们施以爱心,信任他们,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一、教学工作要勤,对待学生要爱与严。

先说"勤"。要搞好工作是很花时间的,勤跑腿,勤下工夫,俗话说"勤能补拙",平时,我不在教室就是在办公室,不抓教学,就是抓学生的思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说"严"与"爱"。教育工作中的"严"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认真地管理和教育,它是使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或为合格的学生的必要条件,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要求。当然,对学生的教育,即要严格,又要爱护学生,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内心创伤更严重。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要严出于爱,才严得有理,爱寓于严,才爱而不纵。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学生才更爱勤奋、严格的老师。

二、爱心真心投入,用爱转化后进生。

作为班主任除了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人为善的态度来管理学生外,对于后进生,更要在倾注爱心的同时,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打消"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教师要有意创设机会与情境实现他的表现欲,给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逐步消除因失败而产生的失望、无助、畏惧、憎恨等各种情绪,进而打破不断遭遇失败的恶性循环,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克服消极性心理障碍。

教师应了解后进生,尊重后进生,注意与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教师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设法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开启他们的心扉,帮助并克服封闭性心理的影响,使他们信任老师。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具体性格等心理特点,主动地与他们沟通,充分地尊重他们,积极地关爱他们,耐心细致地经常给他们在学习上开"小灶",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对抗性心理。

三、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基础的。当学生在自由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内容时能用多种形式表达且能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在群体中得到信任和鼓舞时,他们会学得最好。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这是促使众多学生积极参与、交互作用,很好的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群体作用。利用伙伴教学原理,采用"一帮一"活动,加以良好的座位编排,有利于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

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摈弃传统的师德尊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把孩子当孩子看,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应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理,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平等交流,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设计教学组织活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眼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做其所求。

四、平等信任学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五、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给学生人格的平等。

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的,但在当今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教育问题。中国的儿童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怎样使孩子人格发展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参加工作以来,我接触了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我看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因为同期而至且又相互交叉的两种待遇,从皇帝般的物质生活到奴隶般的学习生活,使儿童人格的天平严重地倾斜了,我还感到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家庭中,孩子和家长之间缺乏一种在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家长们非常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生硬地转移给孩子们,由此我们又会看到:天真活泼的儿童失去了自身的天性,他们不再有权利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情趣。我认为,这又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做法......

中国的儿童教育具有很多的优良传统,比如说与人为善、孝顺父母、勤劳发奋、助人为乐、诚实热情的品德等等。但同时又具有显著的东方式教育的局限性,比如:相对封闭式的教学思想、抑制儿童天性的强迫式教学方式、重课堂不重实践的教学方法等等。比如我们画了一个圈,圈内是东方式的中规中矩的教育模式,把孩子死死的限制在里面,圈外则是西方式的无拘无束的教育模式,把孩子放在无边无沿的自由里。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作为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地艰巨,要让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学会求知、做人,让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例析烃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