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能力

时间:2022-04-02 10:05:34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能力

摘 要: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能力是音乐表演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具备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不懈的锻炼,如苦练过硬的弹奏技术、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培养十足的自信心等。

关键词: 钢琴演奏 心理调控能力 弹奏技术 舞台经验 自信心

钢琴演奏是以高度技术操作性为特征的表演艺术,其“技巧”并不仅仅是那些我们在“哈农”“车尔尼”等的手指、手腕、手臂机能训练教本中所发展起来的能力。优良的生理条件、卓越的手指运动机能与严格技术训练发展起来的基本功,不一定会带来流畅自如、游刃有余的演奏状态,这个“技巧”必然还含着一种超出弹奏技术之外的能力――对弹奏技术起支配作用的心理调控能力。这种能力在钢琴演奏学习中与弹奏技术紧密结合,它支配着弹奏技术,在钢琴演奏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钢琴演奏是由两个独立的但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一个称为“弹奏技术”,即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这四种知觉内容的配合;另一个称为“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能”。在钢琴学习与演奏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心理调控技能”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些心理活动概括为以下过程:从最初的“视谱”――将乐谱上的音乐“读”到意识活动中,到耳朵辨别乐谱弹奏正确与否进行“听觉”反馈。这样的静态心理活动必须靠“触觉”与“运动觉”这两种动态形式来表现,即控制弹奏――手指的触键与手腕、手臂的移动。在整个表演的动态流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它不仅需要演奏者的大脑装有多层面的信息容量,而且担负着将音乐符号转化为充满生命律动的各种音响,用最佳二度创作揭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和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的任务。

音乐不像建筑、雕刻和绘画,经过不断构想、思索与推敲、修改后而独立、持久地客观存在,它是一种即逝的“时间艺术”,对于表演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声音即使发现过错或不适也是无法补救的。特别是钢琴演奏,不仅已经发生的声音无法补救,对于同一个音来说,只要音一旦发出,这个音以后的声音都无法控制。可想而知,当演奏者进行现场表演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一、苦练过硬的弹奏技术

在钢琴演奏中,完成充分的技术准备是我们演奏必须的“硬件”,要通过充分的练习和对表演曲目的纯熟掌握来加强表演的信心,没有过硬的弹奏技术,心理调控的再好也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做到充分的技术准备、练习的准确,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演奏者消除精神紧张、减少心理压力的重要前提。在眼睛看谱、双手触键、脚踩踏板、耳朵聆听的演奏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旋律的突出,又不能忽略伴奏部分,把旋律变成“空中楼阁”;既有横向旋律线条,又有纵向和声衬托,还要抓住低音进行,色彩性的变化音……这一切都是在音乐的流动中同时完成的,因此,演奏者必须在这流程中把握住各种细腻、复杂多变的瞬间,协调各种知觉,随时调整各部位的动作。要协调各知觉,核心问题就是按照音乐的要求,迅速转移与分配自己的“注意”点于各个不同的侧面,通过心理控制好触觉与运动觉。只有苦练过硬的弹奏技术,演奏者才能对各种知觉协调把握,增强心理控制能力。

二、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

上台演奏是培养“调控”演奏心理情绪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舞台到大舞台,不断接受锻炼。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学生调控心理的能力,使其摆正自己的状态,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平时练习的心态进行演出让学生感到是用琴声表达情感,以吸引听众也共同沉浸在欢快、悲哀、沉思、激越的情绪中,从而抛掉心理负担,表现得放松和自然,这样演奏时就能处于可控状态。在演出过程中,要积累如何处理钢琴演奏中不可预知事件的应对策略,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保持冷静的头脑。比如舞台上的灯光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什么问题,比如演奏中出现某些丢音或失误,要及时挽救,不要造成残局而不可收拾。对这种突况都要有思想准备并要在最快时间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破坏自己的情绪。钢琴家阿劳曾说:“传递总是困难的,它不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目的,而是感情的自然激发。目标不应该是传递,而应该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演奏者的最终目的是将音乐作品展现给听众,表达作品内涵,同时包含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心理调控能力对钢琴演奏者有直接的影响且起支配作用。

三、培养十足的自信心

演奏者必须有十足的信心。自信心,使人更加地自信有勇气,给人增加无形的能量。在平日的钢琴学习、练习中就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如教师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学生也要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等。但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客观的认识,不要使自己的自信心高出自身的演奏水平、能力的范围。在演奏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冷静+自信+适度的兴奋感,调动大脑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与控制,使自己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障碍,完全沉浸在美好的乐声中进行演奏。优秀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临场时,全部精神都集中在音乐表演本身,没有任何其它杂念,临场时所听、所想的都是自己要表现的音乐,这对稳定心态和情绪有很大的裨益。在演奏中还要从自身出发,尽量抛弃“自我”,以轻松的身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钢琴演奏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演奏中放松自如的境界。

心理学对钢琴演奏的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将心理训练与表演训练相结合,来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学并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软工具,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变成你需要的形状供你使用,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而正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表演中不能缺少的,将始终贯穿于钢琴演奏当中,因为演奏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都是沿袭传统的模式,着力于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两方面。然而,如何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进行认识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控制能力,以及钢琴表演艺术水平却仍缺少经验。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不同的心理障碍,同时,在钢琴演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寻找调节、就并进行总结与交流,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以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在钢琴演奏中的状态,求得完美的钢琴演奏,使自身真正地体会和感受到钢琴演奏带来的自信、乐趣与享受。

参考文献:

[1]周海宏.对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

[2]司徒璧春.钢琴演奏与心理控制.钢琴艺术,1997.

[3]杨守义,邱曼君.通俗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第1版.

[4][英]威尔逊.表演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9.

上一篇:论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下一篇:论学校与学生间利益链及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