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奖的岔路口

时间:2022-04-01 09:38:33

网络新闻评奖的岔路口

8月9日,备受瞩目的第1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网上开始进行公示。从本次获奖作品的刊发单位属性来看,地方新闻网站和中央新闻网站获奖比例基本持平。不过,在含金量更高一些的评论和专题一、二等奖中,中央新闻网站作品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中央新闻网站在过去的一年中水平提升很快,已经对地方新闻网站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但是,在综合评选不分级别的新闻名专栏评选中,由地方新闻网站大河网的“焦点网谈”和红网的“红辣椒评论”两度折桂,中央新闻网站暂时与新闻名专栏无缘。

应该说本次评奖比较好地坚持了“质量第一,宁缺勿滥”的原则。复评原定评出44个奖,后来根据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的情况,调整到了34个。定评则在复评推荐的21件作品中,淘汰了9件,评出了12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今年参评的网络新闻作品数反倒出现了下降,从2006年的82件下降到了今年的72件,其中的原因值得评奖组织者深入分析。

网络专题:选题是关键

网络新闻专题是最能体现网络新闻特点的评奖奖项,同时,也是评奖大户,占获奖作品总数的2/3。从参评作品来看,今年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些作品更是让人有惊艳之感。

与2006年一样,今年的获奖专题在选题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基本都是以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重大主题为报道对象。这从获奖专题的题名可以明显看出来,8件公示的获奖专题如下,一等奖:“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宣传报道专题(中国广播网);二等奖:36小时全程见证青藏铁路通车(新华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人民网)、呵护“中国清水”(大江网);三等奖:主席考察报社(中国军网)、擎起广厦千万间――辽宁棚户区改造纪实(东北新闻网)、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网络大兴文明之风(千龙网)、中国最美女记者曹爱文(大河网)。

当然,这并不是说选题的重大意义就等于专题的水平。选题的重大只是获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参评作品中,同主题的作品不少,青藏铁路通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主题都有撞车的现象,最后能获奖的是那些制作水平高、特色鲜明的专题。

专题制作水平提高

今年的获奖专题在制作水平上出现了较大的提升,中央新闻网站尤其突出。这说明网络新闻从业者对于网络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到位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动性增强,对网络的媒介特性和表现力的挖掘更加深入。中国广播网获得一等奖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宣传报道专题,采用“记者直击、专家解读、编记博客、网络视频、专题社区论坛、听众网友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博客、短信、访谈、论坛等多种互动方式整合起来,别开生面。人民网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通过flas、地图、幻灯片等多种方式,把游戏、竞猜等互动形式纳入专题,互动手段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个专题的设计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是近年来少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的例子。

专题面貌呈多元化趋势。从内容规模来看,既有“大而全”的专题,也有“小而美”的专题。小而美的专题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军网的“主席考察报社”专题,仅用了5篇稿子,多幅图片,整个专题才7000余字,呈现一种简洁大气之美。

从选题来源来看,既有重大事件的直播式报道,又有独辟蹊径的独家策划。前者如新华网的“36小时全程见证青藏铁路通车”专题,大气磅礴,实时直播,动态更新,充分展示新华网在国内重大事件报道中的超强实力。后者如大河网的“中国最美女记者曹爱文”专题,选题线索从论坛中来,从一个论坛帖子出发,把一个网络话题打造成一个弘扬新闻职业道德和人性之美的平台,极富网络特色,获得了诸多评委好评。还有大江网的专题――呵护“中国清水”,围绕鄱阳湖保护的主题,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手段,在内容组织和视觉传达上也颇具匠心。

从主题类型来看,有民生新闻的专题,如东北新闻网的“擎起广厦千万间――辽宁棚户区改造纪实”专题,全面真实深入,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而千龙网的“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网络大兴文明之风”专题,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编辑敏锐地抓住了当前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自主策划,多方组织材料,引领了文明办网的潮流。

对评奖奖项的讨论

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把网络新闻纳入评奖范围,这获得广泛的好评。这表明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了肯定,同时这也体现出了相关管理部门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其积极意义值得大书特书。但这两届评下来,我们也发现,刚出生的网络新闻评奖也面临着不小的难题,最突出的就是评奖奖项。

中国新闻奖目前共设26个评选项目,其中网络作品设评论、专题2项;综合评选的项目有新闻栏目和新闻论文2项,网络作品也可以参加。从网络新闻作品的现有奖项来看,明显包容性不足,独立性不强。

包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新闻现有的评论、专题和专栏3个评奖奖项对网络新闻作品的多样性明显包容不够,远不能涵盖现有网络新闻领域的作品类型和不断涌现的创新。二是对评奖客体的包容性不够。对于参评网络新闻作品的资格,中国新闻奖规定为“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由新闻单位设立、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刊播登载的新闻作品”。这实际上把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可以登载新闻的商业网站排除在外了。把它们纳入到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对树立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有利的。

独立性不强是针对现有3类评奖奖项来说的。这3类评奖奖项从操作上来讲,更多地考虑了与中国新闻奖传统奖项的对接。这导致了现有的奖项设置独立性不强,不能有效的针对网络媒体的特色。

网络是一个具有超越意义的媒体,它既能包容和吸纳传统媒体的形态,又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新的媒体形态。因此,网络新闻的一些作品可以直接纳入传统奖项的评选,就像现在的新闻专栏就是各种媒体综合评选一样。典型的如评论,实际上现在评选的网络评论和报纸评论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形式和标准差别都不大,最根本的差别是看在网上还是在报纸上首发。评论也可以像专栏一样各种媒体综合评选。

网络专题是现有网络新闻评选奖项中比较有网络特色的一类新闻作品。但网络专题到底是什么?根据中国记协的界定,网络新闻专题是指用多媒体手段和多种体裁从不同角度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主题的作品,页面不少于两层。从各地区、各单位选送的作品来看,对专题的认知还存在相当大的模糊之处。有的参评专题作品是某个活动或者某个会议的官方网站,有的专题新闻性并不强,有的是一个论坛的版面,对于它们是否合乎专题的定义,似乎尚存争议。

对于网络新闻专栏(包括论坛)的界定也有争议。新闻频道算不算专栏?专栏(论坛)包括由用户生产内容,网站只负责被动监管的消极性栏目(论坛)吗?还是只算那些编辑负责内容的积极性栏目?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一致的答案。若从网络新闻的独特性来看,与传统新闻对接的消息、通讯、评论和专栏实际上都可以纳入到传统奖项,而网络新闻的专有奖项则可以考虑设立“首页设计”、“网络专题”、“页面模板”、“网络论坛”等。

网络新闻被纳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这是相关管理部门和新闻界迈出的可喜一步。但现在看来,刚迈开的步伐却站在了岔路口,何去何从?如何调整,何时调整?这需要我们拿出智慧,更需要我们拿出勇气。

上一篇:我们的另一件外衣 下一篇:发达国家手机电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