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真诚的冲突

时间:2022-03-01 10:05:22

关心于丹的人一定在网上看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这样一个帖子,它被众多网站和论坛转载,而且跟帖无数,很多网站还做了专题。《网络传播》的编辑请我就此事写篇文章,我想借题发挥一下。

首先是网络的便捷给大家创造了自由讲话的空间,给十博士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平台,这对于丰富网络文化显然是一种促进。

再说孔子,他肯定是有学问的。但是,并不是十分难懂的学问,在过去,《论语》是小学教材,比《庄农杂字》和《三字经》要难一点,沧桑一点,但也难不到哪儿去。那么,今天为什么有好多大人却不如古代的少年儿童了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语言姿态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孔子讲的古话老百姓是听得懂的,而我们现在讲的是白话,有“代沟”了。这样,问题也出来了,现代人已经被白话泡得非常滋润了,搞不懂古话了,搞不懂就躲着呗,甚至连敬而远之的“敬”都没有,就是远之。

而今,出了一个于丹,她用通俗的方式来讲孔子,一下子就赢得了民众对孔子的了解,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古文挺有意思,而且觉得孔子也挺有意思的,他说的话挺有趣儿,在理儿――更何况这是学问呢?于是,大家就更加地喜欢看《百家讲坛》,包括喜欢于丹本人。

至于于丹讲得怎么样,说实话,我没细听过,我仅仅是听了几分钟就不听了,绝不是不尊重于丹先生,也不是不尊孔,更不是对古文有什么偏见,而是她讲的我知道,我明白,我不用再听了。这就像让我现在回到小学去学算术,的确没必要了。于丹讲的孔子,据我所知,我周围的人,包括工人、家庭妇女、老人和孩子,机关干事,真的都非常喜欢,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觉得于丹真的是非常有学问,是个大教授,大学者,她的书不要说卖100万册,卖1000万册也不为过。

为什么呢?因为于丹用通俗的、浅白的、生动的,甚至是时尚的、小布尔乔亚的方式,讲孔子的《论语》,而孔子《论语》中的相当部分对于那些不大如意的生活是有指导意义的,试问,谁的生活都是如意得不得了呢?所以,老百姓一定要排队去买于丹的书,要好好读一读,今后遇到啥事儿,面对前途,面对仕途,面对理想,跟领导也好,跟同志也好,跟女人也好,跟君子也好,跟小人也好,跟父母也好,跟子女也好,咋个相处法。你看人孔子说得多好!而且,一说就说到心窝里去了,太知心了。他们不仅是光喊孔子伟大,还要喊于丹伟大呢。难道这是老百姓在拍于丹的马屁吗?不是,是真诚的,特别的真诚。

那么,十博士对于丹所讲《论语》的批评就不是真诚的了吗?就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吗?就是因为上不去“百家讲坛”心里就闹得慌吗?绝对不是。一些人这样认识,是出于对于丹的爱嘛,老百姓跟于丹已经有感情了,有点知己的意思了,所以,谁反对于丹他们就反对谁。我倒是看了一眼十博士的文章,坦率地说,也看得不细,主要是个人的事太多。但大致意思是看明白了。我倒没觉得十博士对于丹有恶语攻击之意,没有,只是有点不合时宜,人家那么火,你们站出来批评,时机选择得不好。那么应不应该批评呢?普天下的文章哪有不应该批评的?何况于丹先生讲的是有一些毛病的――当然,可能于丹先生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是她的个人心得嘛。十博士的意思是说,你既然讲了孔子,“心得”也应该是正确的。这就是十博士太过认真的缘故了,她又不是讲的什么大是大非的事,你们管这种事干嘛?做自己的学问就是了。但是,我从中窥视到十博士的文人良知,他们觉得应当有自己的声音,别把孔子讲歪了,特别是讲错了,有些地方别讲得失水准了,等等。这都是些好心眼儿的想法。但是,好心未见就能让人家当好心看,被当成驴肝肺也是正常的。

我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呢,这《百家讲坛》你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不听,都是真诚的,没啥抵触情绪,包括批评在内,都没有恶意。仅此而已。

上一篇:实名制下网络内容传播的嬗变 下一篇:真实是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