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洞的奇幻时光

时间:2022-04-01 03:24:47

蝙蝠洞的奇幻时光

蜿蜒的盘山公路带来了美丽的景色。北京的山脉源自太行山延长段,经过远古地壳运动及史记中对全球性洪水后山体由海岛转为陆地山体的过程,使得我们此次造访的太行一隅似乎在脑海中有了初步的影像。

当到达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六渡景区后,映入我们眼帘的的确是连绵的喀斯特地貌。这样的地貌形成多数原因在于从远古海洋到近代缺水造成的植被减少以及水土流失,那么,山洞的形成正是在水土流失过程中水夹杂泥土在山体内部缝隙中逐渐沉淀,在沉淀中水流的作用力,以及多路水流汇集的作用力可以将狭窄水道逐步加宽,最终形成水流冲击而成的洞穴,这样的洞穴因为多路水流汇集,也会使洞穴变为不规则的连通。

我们的目的地是王老铺村位于山体中的洞口——蝙蝠洞。蝙蝠洞的洞口位于冲沟的上方50米处,从冲沟到洞口的坡度约为50-55度。通过向当地老乡进行走访,我们大致对面前的几座山峰有了一定的排序,并且可以选择我们所要先行进入的洞穴入口位置。在准备开始之前,我们根据全体参与队员的能力及经验进行了分组。分组很有必要,在与世隔绝的洞穴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阻碍与危险,一个熟识的团队或相识的知己在此刻会基本避免团队之间不必要的分歧与各行其道的应对方式。分组过程结束,各组成员包括制图员、安全员、先锋及后序保障队员。出发前,我们严肃地做了一件必须去做的又不情愿去做的事情,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我们返回的最终时间及应急救援联系方式。

洞中的神秘自然

身着安全带,头戴头灯,安全装备缺一不可。30余名队员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出发,一路跋涉干枯的河床,大约行进1.5公里路程,来到了洞穴下方,开始我们神秘的探洞之旅。这是一个干洞,洞穴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洞探险,一种是干洞探险。

洞口的大致位置位于我们所在地点的正北方向,地处两座山体连接带下方的冲沟,冲沟宽平均10米,初步判断水流来源于西南山脊,冲痕明显在河道中的石头可以看出当年水土流失的遗迹,沿河道向北行进1公里左侧上方投影距离50米就是我们寻找的洞穴入口了。在向洞口上升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探洞上升装备作为保护,这是为了使每名队员能够在小的细节上不怕繁琐,力求安全到位。洞口出现了,向导介绍经过北京的“721”特大洪水的浩劫,原先高达4米、宽2米的洞口如今仅有现在眼前的不足2米高、1.5米宽的狭窄通道了,预计再过20年,或许我们再也见不到洞口了。向导的担心不足为怪,眼前徒有外表的山体在没有充足水源滋养的北方,在日益恶劣的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下,我们每个人心中所担心的莫过于对青山的眷恋。

洞口位置海拔720米,洞口向外出风,风力1级,当天洞口外气温32摄氏度,洞口体感温度约10摄氏度左右,进入洞内15米平行纵深测得洞内温度11摄氏度。洞内潮湿,顶部岩石有水滴渗出滴落,而且有整片脱落痕迹,脚下的大块落石看上去时间很久远,借助灯光我们看清所在进入洞口地方是一个高8米、面积30平方米的长方形洞室,连接洞内通道距离入口18米,向左直角转弯,坑道宽度1.5米,顶部是狭窄裂缝,坑道连接转弯后左侧分叉洞口约30米距离,两侧岩壁有水流携带钙化物及可溶岩质形成的条状钟乳石,仔细观察,岩壁上还有白色2厘米细长线虫爬过。

洞口内部有一道裂隙,宽度仅1人刚好进入,且洞壁比较光滑。洞壁的形状是明显由水流常年冲刷所造成的,因为该洞内壁上的裂隙很多,洞的顶部不断有水滴下,洞壁非常湿润,已经有大量的钟乳石出现(体积很小,直径多在3毫米左右,基本是处于刚刚生长阶段)。这也说明了这个洞的岩质是石灰岩。这条通道是向内斜下方延伸。穿过这条通道就进入了一个大厅,这里也很潮湿,但洞壁上的钟乳石及石笋基本没有,洞顶也比较平整,洞底也基本没有碎石但有大量沙土,比较平整。后来询问向导得知,这个洞口几年前还很大,现在已经很小了,这些泥沙都是由雨水带入——也就是说再过个几十年,这个洞口就有可能会被泥沙完全掩埋。

穿过这个大厅往洞的深处进发,通道的方向折向斜上方。洞壁上由于水在不同时期持续的侵蚀形成了葫芦形状,并且一路上洞顶崩塌的岩石越来越多。洞顶有明显的裂隙以及在洞顶裂缝周围有大量的白色沉积物。这说明在水的持续侵蚀、溶解作用下造成洞壁的持续变薄以及洞壁洞顶的支撑变弱,再加上流水侵蚀洞顶岩石造成洞顶岩石的崩塌,周而复始使洞内空间越来越大。再往前走,通道内由于水的冲刷溶解造成的岩石状态愈加明显,并且洞中的通道变成了垂直排列的三层通道,最下层通道内有大量砂石泥土,中间通道直接和其他两条通道相连。

我们通过最上层通道进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大厅,约有400平方米。该大厅的地面有大量从洞顶剥落的巨石,洞顶十分平整。在洞顶有大量裂缝还在渗水,洞顶还有直径30多厘米贯穿洞顶的落水洞。大厅中还有直接通向第三层的通道,大厅洞壁上生成的重碳酸钙沉积物非常少,说明这个大厅水的侵蚀及岩石的坍塌还在持续。

绕过大厅,继续前行,这时洞顶发现了蝙蝠,地面上有大量的蝙蝠粪堆积,说明在这里栖息的蝙蝠数量不少,也说明这附近应该有通向外界的通道。通道迅速变窄,仅容一人勉强通过,洞壁上又出现了大量的由重碳酸钙沉积形成的初期的石钟乳及石笋、石幔,地面上基本是沙土碎石,而洞顶崩塌的碎石则非常少见。流水侵蚀的地貌极其明显,在洞壁上还出现了一些直径10厘米左右、长度在2米左右的管状通道。因通道里有大量泥沙掩埋,再深入情况则无法判断。

沿通道继续前行,则出现一条呈十字走向的裂隙,在靠右手边有一条锥状通道。进入这条通道长度约20-30米,通道直径缓慢变小,最后同样为泥沙所掩埋。在这条小通道中,地面为细泥沙质地,这些泥沙一定是流水所带入。同时在这条通道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粪便和一些动物骨骼,这也说明该条通道应该有通向外界的通道(其他通道因为裂隙窄小无法通过)。

折回地下大厅,从另一通道前行,通道变得比较平缓,地上是泥砂质,洞顶落石较少。同时,洞顶离地面很近,高度约1.5米左右,长度约8-10米,应该是底下的水道。通过这段路,在洞顶出现一个仅容一个人勉强匍匐进出的极小洞口。

在洞穴中几乎找不到任何方向,前方的道路一片漆黑,走近随处都可见各种奇形怪状的支洞。当大家关上所有的灯光,在失去灯光后的洞穴中,我们似乎感觉到了地表最下方的一切神秘,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也许这正是思考人生的最佳方式,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探洞的意义所在。

在分叉东西走向各有一个路口,此时分组进行探寻,一组队员向东行进7米遇死路返回,一组向西5米处看到下行狭窄裂缝,正南上方有狭窄裂缝。于是,另一组直接利用绳索上升查看,其他队员向西前进,做好保护开始下降裂缝,下方洞口进入无其他出口返回,正南上方进入队员此时从裂缝上方与全体会合。查过所有洞口后全体向西越过裂缝前行,前方依旧是通道,直角向左5米距离,视野豁然开朗,此处为一个可以容纳100人的大洞室,明显顶部落石散落下方,如果不是大面积塌落,洞室将会高10米,现在面积长20米,宽15米,落石均为前后两侧,中间最深处有一个向西洞口。

远古时光的恩赐

出了洞口,久违的阳光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幸福。探洞是一个慎密的过程,是科学的深入,需要平常心稳健的心态,更要依靠技术和装备维系安全。或许,我们会迷失方向,突遇降雨,遭遇受伤,装备受损而失去光亮……但是,人们不会停止对未知的探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脆弱与坚强,看到了团队的紧密协作与真挚情谊,看到了历史留给我们的神秘遗迹,感受到了自然永无止境的神奇!

根据这次进入蝙蝠洞探洞的实际情况,可以判断蝙蝠洞的形成应该是在远古时代,有以下五点原因:第一,蝙蝠洞洞口是在海拔620米的位置,除非极高极大的水量和相对长的保持时间,否则根本是不可能到达这个位置;第二,蝙蝠洞的内部空间状态基本都是由流水切割侵蚀造成的(没有极大的水流量是不可能的);第三,洞内通道岩壁的形状则是由不同时期的流水侵蚀造成的;第四,洞壁上重碳酸钙形成钟乳石,石柱的生成物都属于刚刚发育,还没有明显的长成,这说明北京地区的气候变化是很大的,现在的气候已经没有好的发育条件;第五,大厅中崩塌的石壁及落石上尚没有钟乳石及石笋、石柱等沉积物的生成。

地下世界的魅力

说到探洞的直观感受,可以总结为——

冷,初入洞内,感觉是非常凉快,需要穿上外衣,温度恒温,大约12—15摄氏度。

黑,是给我的第一感觉,伸手不见五指,与外界隔绝,这是地下世界。

静,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呼出的气产生的轻微空气波动都能够感受得到。

悟,你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下世界里,在周围排除恐惧心理后,静下心,充分地思考与领悟。

险,洞内危险是很多的,当然,万全的准备是避免危险发生的唯一方法。在入洞后,由于洞内潮湿,鞋子踩在的石头上都是很湿滑的,稍不注意就会跌倒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石头错杂,个体间并不稳定,每迈出一脚都需要万分小心,尽可能降低身体的重心;当然在行走中,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比如,遇到裂缝需要使用最适合当时复杂环境的绳索下降技术。

美,美是另一种的美,洞内的每一处环境的变化都是鬼斧神工般的雕琢,它不像苍松绿白的美,不像海景那般广阔的美,而是那种充满神秘、自然力量的征服的美,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想象力与创造美的能量。

探洞莫忘环保

这次还发现,蝙蝠洞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进入了。在我们通过时遇到了很多的垃圾,如啤酒瓶子、塑料瓶、杂物袋等,的确造成了洞内的很大污染,并且这种污染对洞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探洞爱好者,无论走在哪里都应该建立环保意识,带走所有东西,以此来回报自然对我们的恩惠。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团队探洞活动或者将探洞当作旅游项目去开发是不可取的。第一,入洞的那一刻就已经改变了洞内的空气质量,极容易造成一种生态失衡,使原本发育性的溶洞造成毁灭的后果;第二,使用装备通过危险的路段时,脚踩过的地方必定会破坏洞壁上生长了已经上千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实,我们真的应该深刻地反思,考虑如何保护地下洞资源。

TIPS

探洞的准备

洞穴探险是一种高危险活动,参与的爱好者应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洞穴的基本地理地质常识、进行探洞技能的训练、 购买探洞的基础设备等。由于探洞是进入一个黑暗的未知世界,因此探洞者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包括克服恐惧感、队员间相互合作、对洞穴的科学认知等。

探洞的风险会远高于一般性质的户外穿越,不可预见的风险较多,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里包括前期技术掌握、食物准备、所去洞内环境的资料搜集。在探洞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对风险的评估,不可以有任何的掉以轻心,特别是10人以上的大队伍,更需要提高警惕,在洞内一旦受伤救援是很困难的,救援难度大大增加。

上一篇:名家助力户外安全宣传 下一篇:一胖生百病 减肥利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