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01 12:53:34

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2

摘 要 通过对金融危机下倒闭企业的分析,我们发现金融危机仅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其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管理能力才是真正隐藏的炸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及其构建。

关键词 财务风险现状 财务预警系统 必要性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1.过分依赖外部环境

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认为强有力的长期性资金的支持是保证自己东山再起的资本。

但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却忽视了一点:现代运行是市场经济,因而它们必须接受市场环境的制约。企业管理层无法控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外部关联组织的行为。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因其对外部环境过分依赖导致企业无法渡过难关。

2.管理结构不合理,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缺陷

但在我国企业中,监事会形同虚设并非个别现象,导致我国企业外部监督弱化、内部财产运行失控。财务总监作为产权代表派驻企业,并实际上承担监事会的相关监督职责,解决了企业所有者监督缺位的问题。但是这种委派制存在很多缺陷,这主要表现在:(1)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利益存在一定冲突,难免会不同程度地排斥和防范母公司的监督行为及财务监事,从而导致彼此间信息间的交流与协作存在诸多障碍 (2)财务监事不属于分公司的经营阶层,对经营后果不负有直接的行为责任,导致总公司很难对财务监事的工作业绩做出合理、准确的考核评价,也就很难激励财务监事对子公司进行积极的监督,造成财务风险控制不利的局面。

3.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作为“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而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所以预算编制的一般流程是企业最高决策层提出预算编制方针,并在预算编制方针和目标利润的引导下,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预算编制。但是我国现代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简单,这样使最终的预算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符合,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互相协调,又不适合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由于高层人员的主观决定往往会造成与实际脱离的结果。

4.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财务风险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先兆,因此它具有可预测性。我国企业虽然已具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条件,但并没有发挥它重要的防御控制作用。在财务风险萌芽阶段没有及时改善企业生产经营,也没有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没有利用预警信号做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也不能在财务风险发生时及时找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控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的问题

1.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总监委派制仍有缺陷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在明晰产权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即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三套马车”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但在我国企业中,即使一些已经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中,监事会形同虚设并非个别现象,导致我国企业外部监督弱化、内部财产运行失控。财务总监作为产权代表派驻企业,赋予其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使命,实际上就是承担监事会的有关监督职责,解决了企业所有者监督缺位的问题。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不协调,现金流不通畅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会提高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比例,使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应下降,由此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能力和变现能力。

2.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财务预算编制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结果,从而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在预算编制前一般是首先由企业最高决策层提出预算编制方针,在预算编制方针和目标利润的指引下,按着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预算编制。

3.应收账款控制机制不完善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销售规模大大缩水,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纷纷向资金不足的买方提供不同程度的商业信用,其中赊销作为促销产品的手段之一,己越来越被多数企业所采用。但是企业向客户赊销产品,就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迅速增大,坏账损失日益增多,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4.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的问题。企业没有在内部建立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各部门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管理层能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时监控其经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也缺乏完善的内部信息报告制度,没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生产流程制订信息报告模式,规范信息的质量,并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对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应负担的责任。

同时,没有积极适应新一代E即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ERP系统的管理功能,加强对资金的全局管理和控制。

5.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因此它具有可预测性。我国企业己经具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条件,但是有些企业仍然没有建立预警系统,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预警系统,却没有起到有效的预防控制作用,在财务风险的萌芽阶段没有及时改善企业生产经营,也没有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没有利用预警信号做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也不能在财务风险发生时及时找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控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的构建

金融危机出现并非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未建立起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导致财务风险控制不当。正如是此,在财务状况出现警情之时,企业未能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在风险信号频频显示时,未能及时报警,更别说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排警”。久而久之,必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为此,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由安全、盈利、现金流、周转和负债等预警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以安全子系统为先导,盈利子系统为核心,现金流、周转和负债等子系统为补充。

1.安全预警子系统

它主要由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成本、安全边际率、经营杠杆等组成。它的运用主要是在确定警戒线的基础上,明确相关的责任目标,并通过指标实际值和期望值的比较,找出原因,从而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规模,降低消耗率,调整产品价格和销售结构。企业安全报警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明确指标的期望值,其中损益平衡点、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企业的成本资料分析得到。安全边际率和经营杠杆的期望值可以通过企业的实践经验得到。一旦发现企业的实际值低于警戒线,应该立即按照经营过程中的各要素和利润间的互动关系,调整销售价格、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固定成本等。

2.盈利预警子系统

它主要由目标经营点、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组成。它运用主要是通过比较指标实际值和期望值,找到差距,从而扩大销售,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和资产质量。

3.现金流预警子系统

它的核心指标是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收益,主要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是否正常,进而说明企业的现金管理和支付能力。若企业的现金流通不佳,企业就应当及时调整投资和筹资战略,增加筹资、减少投资,同时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4.企业周转预警子系统

它由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营运资金周转率组成,可以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运用情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组成。企业通过其反馈的资产运用状况来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规模,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循环状态。负债预警子系统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各种财务指标组成的子系统,主要由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构成。它的作用是实时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控制企业的债务规模,并通过加速对客户收款,延长供应商信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外界资金的作用,减轻债务压力,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淑芳.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价值工程.2010(09).

[2]傅佳.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8).

[3]傅佳.企业财务风险浅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3).

[4]张莺,李玉芳.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现代商业.2010(26).

[5]范跃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7).

上一篇:货币供给变化对上证指数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