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箍桶匠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2-04-01 12:26:26

现年46岁的徐谷青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劳动模范,身兼中国根雕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根雕协会会长等社会职务。谁能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因家里贫穷初中毕业就辍学了,16岁就当了箍桶匠的学徒,出师后成了一个乡村箍桶匠。后来,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彻底改变命运的呢?

箍桶匠痴迷上根雕

1966年10月,徐谷青出生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山乡梅岭村,那是一个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徐谷青的父亲是村里的老支书,通情达理,十分勤劳,儿子很小就被他送到20多里山路外的学校读书。

在小学里,徐谷青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然而刚刚读完初中,父亲对他说:“现在家里经济困难,再不能供你念书了。你已经16岁了,去学门手艺养活自己吧。”徐谷青当时就觉得脑袋一嗡,“不上学我能去干吗?”他不解地望着父亲。最后,徐谷青听从父亲的安排,到一个箍桶匠那里当学徒。

徐谷青不甘心一辈子当箍桶匠,所以他一有空就跑到附近人家去学别的手艺,不论是铁匠、木匠,还是泥瓦工、雕刻工,他经常在这些匠人的身边一蹲就是半天。后来,徐谷青发现自己对木雕最有兴趣,常常看得入迷。

1983年12月的一天,父亲从县城买回一张年画,贴在家里堂屋的木板壁上。年画的图案中,有一段盘曲苍劲的根雕。徐谷青仔细端详着年画,第一次有了自己动手尝试雕刻的冲动。第二天,他就独自上山找了一大堆枯树根,其中有一截大樟树根。经历了无数个夜晚的雕凿,1985年春天,那段庞大的樟树根悠然变成了一座根雕椅。当时村里的人都很意外,没想到他能把别人眼里只配当柴烧的树根,一下子变成艺术品。

此后,徐谷青在箍桶的同时,不但更加投入地搞起根雕,而且开始自学起油画、工笔画和壁画。慢慢地,他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经常有一些老乡到他家里讨要根雕,每次他都慷慨相送。

1988年5月,开化县文化馆馆长叶长鹰找到了徐谷青,邀请他到县园林管理所从事花草树木管理工作,月工资80元。工资虽然不高,但徐谷青有了跟叶馆长学习绘画、书法和装潢的机会,这让他非常兴奋。从此,徐谷青走出深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绘画、雕刻。

1989年盛夏的一天,徐谷青下乡到位于大山里的池淮镇石板桥村写生。他看到路边两个老农用锄头给一个螺旋状的树桩覆盖上柴草和泥土,正准备烧掉做肥料。徐谷青见状,连忙骑着自行车过去,大喊:“老伯,别烧,千万别烧!”老农正在纳闷,徐谷青连连鞠躬作揖说:“不要烧,10块钱卖给我成不成?”看他们不说话,徐谷青摸出两张10块纸币往老农手里一塞,说:“20块,就这么定了。”莫名其妙的两位老农,当然乐意成交,他们高兴地看着徐谷青扛走这个树桩。

多年后提起这段经历,徐谷青说:“在我的心目中,树根就像我的家人和孩子。”

1990年5月,徐谷青从一份刊物上得知浙江省博物馆将举办民间艺术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将自己创作的毛竹根艺《长尾鸡》送去参展。没想到,那只饱经沧桑、渴盼飞翔的《长尾鸡》,竟然获得了展览会“开拓奖”。

1990年10月,徐谷青到无锡参加了全国函授根艺盆景培训班。接着,他又到杭州,向浙江美院院长肖峰求教。1991年8月,徐谷青到上海拜著名根雕艺术家胡仁甫先生为师,潜心钻研根艺创作。胡先生看徐谷青醉心于树根,没日没夜地学,给他取了个艺号“醉根”。经胡仁甫和肖峰两位大师的指点,徐谷青的绘画与根雕技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家乡创办根雕厂

1992年2月,徐谷青辞去了在县城的工作,在家乡办起了开化根雕厂,并注册了“醉根”商标。两年后的1994年,他联手中国美院画廊,由浙江省根研会和开化根雕厂在杭州联合举办了“浙江省根雕人物精品展”和“开化根雕艺术品展示会”,引来了大批客商。展览会上,徐谷青的作品广受欢迎,一位珠海老板出价60万元,买走了徐谷青一件精心雕制的作品。

徐谷青说,根雕的关键首先是寻根,其次才是雕刻。没有根就一事无成,而寻根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年梅雨季节,大雨滂沱,徐谷青独自上山寻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段称心的树桩。可是,他不小心脚下一滑,连人带树桩一起滚下数十米深的山谷,当场昏厥。3个多小时后,他才慢慢苏醒过来,又小心翼翼地抱起树桩蹒跚前行,天黑之后才回到家。

1996年10月,徐谷青到福建寻根,听说远处深山有一棵大枯树,他连夜驱车前往。当那棵千年枯榆树呈现在眼前时,徐谷青惊喜地喊道:“这就是一尊释迦牟尼像。”当即,他赶到有关部门,花1万元办理了采运手续。可是,由于榆树桩实在太过庞大,暂时无法运回来。于是,徐谷青投资修路,将连接山里3个村庄的30余公里山路修成了机耕路。最终,徐谷青足足花了近5年时间,耗资17万元,才将这个树桩运回开化。

2000年,徐谷青注册成立了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同年,他的作品《音魂》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银奖。

徐谷青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创作一组500罗汉的大型根雕群。不过因同一种类的木源太少,要凑足500个罗汉难度很大。2003年4月,徐谷青打听到广州要扩建白云机场,有五六百株荔枝树和龙眼树需要处理。他当天就飞到了广州。到现场一看,他震惊了:“这不就是我要找的500罗汉根雕原材料吗?太好了,我终于找到了。”徐谷青兴奋不已,他用了十几个13米长的车皮,花了200多万元,千里迢迢把这些宝贝运回了开化。

这一组《五百罗汉》根雕群,在徐谷青和他的徒弟们共同努力下,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完成。

2011年9月17日,“2011中国・衢州根雕艺术文化节”在浙江开化开幕,排列起来近700米的根雕艺术品《五百罗汉》集中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郑生评价,如此巨型的根雕作品非常罕见。半年后,当地政府为该作品申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

创建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

徐谷青在业内的名气愈来愈大,他已成为开化县乃至衢州市的一张名片。

2002年,由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徐谷青设计的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在开化正式动工。到2011年3月,占地360亩的博览园已完成二期工程,成为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徐谷青为博览园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建园过程中,园里的每一座根雕,每一棵树木,甚至每一块石头,都是由他精心挑选来的。

2006年,徐谷青创作的根雕作品《枯木新春》,荣获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同年,他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他的根雕作品《十八罗汉》、《大肚弥勒佛》,获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0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

近几年来,在徐谷青的引领和带动下,开化根雕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县内根艺生产企业达20余家,从业人员达2500多人。

2011年年底,徐谷青所在公司销售收入突破一亿元,利税总额达1000万元。2012年6月,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徐谷青又买下了730亩地,准备用三五年时间建起一条明清古街,与博览园连为一体,成为一个5A级国家风景旅游区。他的下一步构想是,在博览园里建造一个档案馆,将国内各地甚至是国际上根雕艺人的作品引进来,让人们一想到根雕,就想起开化的这座博览园。

为了根雕艺术,徐谷青至今还没有成家。目前,他身兼中国根雕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根雕协会会长等职务。他创建的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内,已有福门祥光、云湖禅心、生肖文化长廊、根雕博物馆、根雕佛国等20多个景点。

徐谷青将根雕艺术、盆景艺术、赏石文化都融汇到了园林古建中,并且配上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执著于根雕艺术的徐谷青,决心为中国根雕艺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从搬运工到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下一篇:公交座儿上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