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重视用中医按摩保健和治疗慢性病

时间:2022-04-01 02:20:53

充分重视用中医按摩保健和治疗慢性病

关键词 慢性病 按摩保健 治疗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医按摩只是一种暂时舒服肌体的方式,说它能治病那是不可能的。也有部分人认为按摩仅对一般的颈、肩、腰、腿痛有一定疗效。说它能广泛用于妇科、内科、儿科、五官科的许多慢性病和疑难杂症,那是夸大。

人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由于人们还没有认识中医按摩。让我们从以往历史中寻找它的踪迹。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就记载了15种用按摩治病的方法。中国最早的医学专著是《黄帝按摩经》十卷(已佚失),比现存的《黄帝内经》要早700多年。在现存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里,记载了很多病可用按摩直接治疗。如发热、头痛善忘、风湿病、急腹痛、腹鼓、肝病、黄疸、经脉病长沙马王堆和宜昌张家山的出土文物中,都有专门论述按摩保健治病的医方。唐代太医院就有按摩医生240多人……这些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医按摩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保健和治病手段而存在的。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按摩的保健治病功能也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以美国为例,由政府赞助或私人研办的按摩科研机构。在大量研究证实的基础上,肯定了按摩对人体具有显著的保健和治病功能,其被纳入了美国的健康护理系统。医院正在将按摩疗法列为职工和病人的服务项目,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医院门诊部。保险公司开始认可按摩是合法的治疗手段。该研究用按摩疗法和药物疗法相对比的常见病种达到180多种。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向人们证实,按摩的保健治病功能是确定的。

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医按摩,在这方面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谓中医按摩,就是用中医的基本理论来指导操作方法的按摩。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通道构筑的一个整体。五脏是指心(小肠)、肝(胆)、肾(膀胱)、脾(胃)、肺(大肠)(它们是表里关系),另加三焦,合称五脏六腑。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脏(腑)都是一个系统,而各个系统的功能既相互协助,又互相影响。在它们发挥各自的正常功能时,离不开气、血、精、津、液的濡养(即能量的供应,好比汽车离不开汽油一样);如果这种濡养减弱,其相关脏腑功能也将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关连影响。

气、血、精、津、液的来源就是我们平时的呼吸和一日三餐的水谷人胃。(人是铁,饭是钢就是这个道理)。水谷人胃后,经过胃、脾的加工,其精华部分便成为供应全身的能量物质。气、血、精、津、液要到达全身所需要的地方就必须要有一条输送通道。人体的经络就是这样一条内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到达全身各个部位的网络通道。正是有了经络,人体的各个系统,各个部位才能源源不断的得到正常的濡养,发挥自己的功能,构成了人丰富多彩的正常生命活动。

从位置结构上看,五脏六腑都是包裹在胸腔、腹腔里面,得到较好的保护。除非是很大的外力,一般情况下,它们自身是很难直接得病的。而经络是内外联系沟通表里和通道、自然界的寒热暑湿变化、日常的劳作饮食,对它都会产生影响。这就使它又成为疾病由外侵人体内的途径。“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也。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府藏也。故皮部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由此可见,大病、重病并非一日形成,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的一些肝病、肾病、心脏病……并不一定是这些脏器真的病坏了,其很有可能首先是它的经络系统瘀阻、能源供应出现了问题,导致它的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到全身的病变。因此,中医尤其重视治“萌芽”。“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乱,救其已败。”我们今天所说的亚健康状态,正是中医强调的“萌芽”时期,这个阶段正是疾病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有些人到医院检查,其各项指标都还在正常范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病,但本人感到很不舒服,如果任其发展,到已影响脏腑功能,再确定是什么病,再去治疗。现代医学在很多慢性病面前束手无策,其原因也应在这里。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维持经络的通畅,是使我们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还不知道必须对人体的经络进行保养。很多的慢性病,由于没有重视从经络上找原因,治疗效果也并不如意。

在现代已知的医疗方法中,还没有哪一种能替代中医按摩强大的疏通经络的功能。它能直达病所,使被瘀阻的经络较快的得到疏通,本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它有着几千年的实践积累和现代科技研究的多方验证,使我们能肯定它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它,在保健身体和治疗慢性病时,要重点考虑选择它。当然,在选择中医按摩时也要注重二点:1、必须要由经过专业学习的按摩医生操作。2、必须是无器质性病变的慢性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医按摩这朵祖国医学中的奇葩,将会在为人类的保健和治疗慢性病方面绽放出它的夺目光彩。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一素问注.

[2] 黄帝内经・灵枢

[3] [美]玛丽.B.布朗.斯蒂芬妮.J.西蒙森编著l按摩疗法导论.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6

[4] [美]RuthWemer编著.按摩师临床指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8

上一篇:浅谈按摩师职业病之脏腑功能失调的防治 下一篇:快速康复外科新概念在临床的实施策略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