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中工会的牵头作用

时间:2022-04-01 02:02:12

班组建设中工会的牵头作用

工会是员工的群众组织,是自愿结合的组织。工会组织的职责就是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和依据相关法律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关切到员工的想法需要。如何调整企业和员工之间劳资关系的和谐,找到协调两者之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调整是工会组织的工作关键所在。这是每一级工会组织都要思考的问题。

因为班组建设是协调企业和职工的关键所在,而工会是职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现阶段,我们工会只有牵头把班组建设好,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因此工会必须要把班组建设作为工会建设的重要工作,并认真负责的开展下去。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才能使班组建设起到牵头作用。

一、提升班组长能力是班组建设的需要

在企业班组建设中,每一个班组都需要一个好领导,那就是班组长。因此对班组长进行培训是工会组织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班组长的综合能力素质如何提升是关键所在。班组长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能力、专业技能、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工会组织开展班组长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班组长以上六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使班组长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磐石,在基层发挥着优秀管理者的领导作用。

提高班组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班组是企业的基础,也是企业运行的主体,而班组长则是主导着班组运行方向的管理者,只有在提高了班组长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下,企业的运行才能够取得实效。

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班组建设必须趋向专业化,班组是企业生产技术的直接应用者,也是企业现代化建设的牵头者,因此,提高班组长的专业能力,是现今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组织能力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条件,也是体现班组牵头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其班组与班组之间的协调度是企业凝聚力的象征,只有班组之间协调、配合,企业的凝聚力才可以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除此之外,班组长的指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都是体现班组牵头作用的关键性因素。

二、提升员工素质是班组建设的基础

工会开展班组建设的根本就是要提升员工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工会要动员和组织每一位员工积极投身到企业的班组建设中去,从而发挥群众力量的优势。员工的素质包括作风素质、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方向。作风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培养和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工会要充分发挥其宣传优势,帮助员工树立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使我们每一位员工具有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不但增强员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还能让员工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并不断地加以推广应用,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财富,通过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实力。工会开展各项活动时,要注重分重点、分层次开展培训、比武、练兵、展示等活动,拓展活动内容, 创新活动形式和途径, 完善活动计划, 细化活动标准和细则,真正使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成为展现能力、提高技能和选拔人才的平台。

三、加强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的环节、跨度与难度增大、管理的内涵与流程越来越复杂,在企业组织金字塔变大变高的同时,依靠从上至下、逐层传达的传统管理方式,企业将不仅不能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以应对上述挑战,反而只会日益僵化,逐步丧失最基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企业要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当在基层员工,只有在基层员工那里取得成功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加强班组建设、充分提升和发挥班组的创造力,推动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促进企业运作灵活化、结构柔性化、联系网络化和形态虚拟化成为一个有益选择。

四、推进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班组建设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的重要载体。班组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基本单位,思想意识、员工技能水平、道德素质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组内部的文化氛围,更离不开班组长的正确引导。现在的员工,都生活在大社会、工作在小班组,班组环境对员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加强班组建设对于打造高绩效班组团队十分重要。作为工会组织,如何在现代企业中摆正自身的位置,如何处理与行政的关系,如何找到协调两者的工作切入点,班组建设就恰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要建立班组建设经验交流和共享机制,不断探索和总结出班组建设与管理经验,及时交流基层单位在探索和开展班组建设实践中积累的成功做法和良好经验,促进经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的企业基层组织。

(作者单位:航天一院18所)

上一篇:基于媒介素养的会计专业浸入式教学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