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并非金科玉律

时间:2022-03-31 01:00:36

长期投资并非金科玉律

长期投资,是投资者教育中的核心名词之一,流行最广的说法便是长期投资5~10年以上一定能获利,且一般高于中短期投资。但任何结论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适用,长期投资就能例外?

长期收益可能低于中短期

看看几只长期中的绩优股吧。如果你在1998年1月以市价21.10元买入四川长虹,长期持有7年到2005年3月,你将亏损80%以上,因为当时的市价已经跌到3元以下;如果持有接近10年到2007年8月22日,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你仍将亏损50%以上,因为当时的市价也只涨到10.13元。即使你很幸运,能在1994年3月以发行价3.31元买入四川长虹,那么你持有10年至2005年3月的结果仍然是亏损。而如果你持有近4年至1998年1月,反而可获得5倍以上的收益。

再看看长期作为基金重仓股的陆家嘴吧。如果你在1997年5月以市价21.38元买入陆家嘴,长期持有8年到2005年7月,你将亏损80%以上,因为当时的市价也是跌到3元以下;如果持有接近10年到2007年8月22日,你的总收益率为33%左右,因为当时的市价涨到28.62元。但这实在不是个值得欣喜的成绩,你的年收益率不到3%,只相当于定期存款。如果你能在1994年3月以发行价3.85元买人陆家嘴,那么你持有11至2005年7月的结果仍然是亏损。而如果你持有3年至1997年5月,也可获得5倍以上的收益。

个股很难独善其身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只举那些与股市齐涨齐跌的个股呢?贵州茅台、万科不是在大熊市中逆势而上吗?茅台和万科确实有其特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游离于规律之外。茅台2001年8月以5.2元的发行价上市,到2005年6月能逆市涨到17.09元,固然离不开其垄断资源、独有品牌和出色业绩,但也与新股效应不无相关。如四川长虹、陆家嘴,在上市初期的3-4年内都实现了5倍以上的上涨,茅台实现2倍多的上涨不足为奇。

万科1991年发行上市时才0.2元,2005年6月涨到1.89元,14年成长了8倍,虽然从走势图上看像蜗牛一样爬行,但确实是一个极为罕有的长期稳定增长的特例。不过这一涨幅相对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23日两年中的18倍涨幅,还是让人有“长期投资不如中短线操作”之叹。这样一只大牛股到14年后才一飞冲天,实在让人感叹,中国股市这14年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

即使如此,茅台和万科的当前市值仅0.17万亿元,而A股流通市值高达10万亿元,投资者不可能都去买茅台和万科,而在A股市场中像茅台、万科这样逆市而行的股票能有几只?在市场崩盘、系统性风险释放之时,绝大多数绩优股都将在劫难逃,很难有独舞的空间。新兴市场是如此,成熟市场也是如此。1973~1974年道琼斯指数于1年内被腰斩时,美国漂亮50就经历了30%-50%的暴跌,直到20年后才收复失地。

不宜长期投资事出有因

如果你仔细研究沪深300成分股,你会发现个股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何过去18年中很多个股的长期投资收益,反而可能低于短期投资?

股市仍处婴儿期

过去的18年中国股市几乎都处于婴儿期,涨跌也像婴儿的脸般忽睛忽阴。股市市值占GDP不足50%,如果说它和宏观经济的关系应该像狗和主人,那么18年中这条狗还像是未驯化的狼;政策层对股市像是还未熟悉婴儿习性的父母,经常该让股市笑却弄得股市哭;业绩不像是投资的依据,而更像是被某些大势力操纵坐庄的工具;投资者像是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有利益时一轰而上,落难时树倒猢狲散,导致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很高;流动性是政策面使唤的仆人,见风使舵,忽进忽出。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主宰下,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而且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炒作得很高,一旦崩盘常常突破前期的支撑位,暴跌不起,并使中国股市呈现显著的牛短熊长特征。

股改难改积习

有人说股改等一系列制度性变革将使中国股市脱胎换骨。不可否认股改可能使中国股市摆脱历史的窠臼,但它本质上只是对过去所犯的股权分置错误的一个修正。一个人即使改正了过去犯的错误,他也有更长的路要走。

中国无论股市整体,还是个股股价,都远未达到长期稳定攀升的境界。经济周期与股市的相关性在增强,但还远远不够强,不足以支撑股市随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政策面的透明化和可预期性还很差,随时可能刺激股价暴涨暴跌。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相关度仍不强,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不可能因股改而脱胎换骨,业绩可持续性难以预期,中国也还没有涌现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大公司。牛市使机构确实越来越重要,但散户也越来越多,一旦市场到高位,散户的恐慌性杀跌就成为悬于市场咽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股市的财富效应让人们认为钱永远不会少,股市和房市会一直涨下去,当年的日本也是这样的,而当前的中国股市也流传着同样的传言。

前车之鉴

正可谓历史是不可以跨越的,时间和阶段也是不可以跨越的,投资者境界的提升也是不可以跨越的。美国股市一开始就是全流通的,应该说起点很高,但早期腐败是家常便饭,贿赂收买司空见惯,操纵做假无所不在,杜尔投机案、伊利股票逼空案、1869黄金投机案、北太平洋公司争夺战等均引发过市场暴涨暴跌。直到1929年史无前例地一次崩盘后才痛思悔改,逐步展现出到现在的面貌,但也还没有完全改掉,2000--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就让很多长期投资者血本无归。

成立于1878年的日本股市,被很多人认为对中国股市最具参考意义,但20世纪80年代也被炒作到39000点,然后在接下来的14年中节节下跌7600点,长期投资者亏损严重。中国股市的18年,就能够跨越美国的200年、日本的100年吗?

中短期操作更务实

如果说一定要理出中国股市最根本的脉络的话,那一定是股市总是呈现周期性涨跌,涨到远离基本面时就进入最后的晚餐,晚餐何时结束没有人知道,而一旦暴跌就可能深深击破基本面,步入漫漫长夜,跌到价值投资点才能见到曙光,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涨跌。涨跌总是围绕合理的市盈率水平进行,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对这种涨跌,政策的话语权正越来越弱,越来越趋向导火索和信号的作用。

牛市也有期限

同样重要的是了解这种涨跌周期的长短。目前中国股市广泛流传着“2006年以来的这轮牛市会持续10年以上”的观点,然而在曾经沧海难为水、已经实现熊短牛长的美国股市,牛市周期也才延长至7~8年,熊市周期才缩短至2~3年左右。在建立股市比中国早100年、但与中国具有较好可比性的日本,牛市周期约为4~5年,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熊市长达10年以上。在中国股市18年中,显著的牛市周期仅为2~3年,熊市周期则长达4-5年。本币升值各国在崛起时都经历过,不能因此而将中国牛市的周期无限夸大。

长线选股中短线操作

18年股史证明,在作为新兴市场、投机性强、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由于股市本身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学究式地奉行“长期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进行中短期操作是更务实的选择。股市上涨可能在价值投资范畴内,但违背价值投资的时间可能更长。此处推崇的投资理念是“长线选股,中短线操作,顺势而为,适可而止”。为了不至于一蹶不振,一定要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但不必持有5~10年;如果市场流行投机,投资者更要学会做短线。

可能更应该重视趋势而不是周期,要学习趋势投资,重视选时,按照股市的运行周期,在相对的低点去买,相对的高点去卖。而在熊市大多数股票都维持持续下跌格局时,要控制住自己不要染指。

中长期反向投资更有效

与长期投资策略相关的另一问题,是不同期限的投资应采用动量策略还是反向策略之争。动量策略,指购入过去表现良好的个股,并卖出表现不佳的个股;反向策略则刚好相反,指购入过去表现不佳的个股,同时卖出表现良好的个股。

在欧美股市,在短期(1个月以内)及长期(3~5年)中,采用反向策略会获得显著超额利润;而在中期(3~12月),动量策略会获得显著利润。

但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长期投资效应不明显的A股市场。羊群行为可以在短期内将股价迅速推高,在短期(1个月)内,可谓“谁是老大谁说了算”,学会顺势而为,采用动量策略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收益。而在中期(3~12月)和长期(3~5年),由于显著的系统性风险,采取反羊群行为,即反向投资策略,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收益。

上一篇:消除操纵做假任重道远 下一篇:都市“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