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3-30 10:37:39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近年来,大豆食心虫在岫岩县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它们危害豆粒的方式主要是幼虫蛀入豆荚,导致豆粒的形状残缺不全,俗称“兔嘴豆”,通常情况下虫食率约10%~20%,蛀食严重的时候高达30%~60%,大豆的质量和产量直线下降,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减轻虫害,将损失降到最低,应在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1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

大豆食心虫通常是以老熟幼虫在田中结茧过冬为主,1a只繁衍1代,次年8月中旬可以说是其成虫的盛发期。大豆食心虫的成虫飞行能力弱且具有微弱的趋光性,所以它们的活动范围一般只局限于田与田之间,时间也是集中在17:00~19:00,上午它们只会在大豆的叶背或茎杆上潜伏。如果我们可以看见它们成团飞舞,则说明是成虫的盛发期了。成虫交尾后便会在嫩豆荚上产卵,卵孵化幼虫后便会蛀入豆荚将豆粒咬成兔嘴状缺刻,同时在豆荚表面留有白色薄丝网。大豆食心虫的寄主要有种植大豆、野生大豆、苦参等。所以大豆食心虫虫害的来源主要有2个:在大豆成熟前脱荚入土;在大豆收割后未脱荚幼虫可继续在田间或晒场等处继续脱荚,脱荚后爬到附近土内。这就是说只要成虫的产卵盛期和大豆结荚期不相同,则来年的虫害就不严重。同样,由于大豆的品种不同荚皮的形态结构不同,抵御虫害的能力也会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尽量要选无荚毛的品种、荚毛弯曲的品种和荚皮的隔离层细胞为近圆形或短椭圆形的品种。

2 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2.1 选用抗(耐)虫品种

要降低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应根据实际合理选择抗虫品种。一般来说,着卵量大的品种有:有荚毛的、荚毛直立的、幼嫩豆荚3~5cm长的等,这些品种要尽量避免选取。选择的方向为:无荚毛的、荚毛弯曲的、过晚熟或极早熟的、大豆荚皮的隔离层细胞为短椭圆形或近圆形的,这些品种的抗虫性强,可因地制宜进行选用。

2.2 远距离轮作

根据大豆食心虫食性单一、成虫飞翔力弱和幼虫又只能在被害豆田中过冬的特点,从而得出防治大豆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条件允许的采取水旱轮作。两者都要求不能与上年种植大豆的田块邻作且相距最少在1000m以上。

2.3 深翻、细耙,调整播期

因为大豆食心虫的主要越冬场所为豆茬地,所以及时翻耙能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这样做有2个好处:能把越冬的幼虫杀死一部分;可把幼虫深埋处理。要降低危害和虫食率,提前播种是较好的方法,当大豆接近成熟的时候,刚好是成虫产卵盛期,这时成虫要在豆荚上产卵不易。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白僵菌喷雾,可有效防治脱荚落土越冬的幼虫;释放赤眼蜂,在成虫产卵盛期可有效的控制大豆食心虫,放置的数量约为30~40万头/hm2;最后,要保护好大豆食心虫的捕食性自然天敌,例如步甲等。

2.5 药剂防治未入荚幼虫

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最佳时机是幼虫入荚前。这是因为幼虫孵化后,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在豆荚上爬行,所以防治的准确时机是豆荚上见卵的时候。喷洒的配方主要有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4~10mL/hm2兑水、5%来福灵乳油200~300ml/hm2、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400~600mL/hm2 3种,喷洒要均匀,重点防治结荚部位。

2.6 防治成虫

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最有效、最环保的办法就是防治成虫,关键环节是把成虫发生盛发期准确报出,这就需要做好田间调查工作。调查田间蛾量安排在8月初,每天傍晚前于大豆田内重点查5点,点与点之间最少间距10~20m,每点两垄,每垄约长100m。在垄间行进的时候,应手持木棍,长约65cm,顺垄前进轻轻拨动豆株,这时成虫(蛾)会被惊飞,重点观测“蛾团”的数量和单个“蛾团”的大概数目,如果连续3d累计双行蛾量达100头,蛾量骤增,出现“打团”飞舞现象,说明已到高峰期,这时候采取防治措施能取得最佳效果。

2.6.1 敌敌畏熏蒸防治

用敌敌畏乳油防治成虫应在成虫发生盛期,即8月中下旬大豆封垄后,熏蒸的方法主要有3种:

2.6.1.1用约30cm长的植物秸秆两节,一节保留原样均匀插在垄台上,另一节剥皮蘸药(浸于80%敌敌畏乳油中约3min,使其吸饱药液)。每1hm2需药棒600~750根。

2.6.1.2把药棍夹在大豆枝叉上,可用向日葵秆瓤或玉米穗轴浸足80%敌敌畏药液,5cm一段,在田间间隔四垄插一垄,每隔5m插(夹)1根。

2.6.1.3是向田间均匀洒药,每1hm2用药量1.5~2kg,将块状或颗粒状载体拌入药液。上述方法虽然效果好,不过需要人力,耗时大,若种植面积大,不利操作。

2.6.2 喷雾防治

在成虫多发期,可选取如下药物配剂杀虫:20%灭扫利、2.5%敌杀死、5%来福灵等兑水喷雾。施喷药时须注意,为了使下部枝叶和上部叶片背面匀着药,喷药时将喷雾器的喷头朝上,从大豆根部向上喷。这种方法对隐蔽较深的成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不足之处就是同时会大量杀伤天敌。

2.7 大豆收获后防治

2.7.1 机械杀伤越冬幼虫

大豆田是食心虫的越冬场所,所以大豆收获后对其进行翻耙既可以一部分越冬幼虫又可以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

2.7.2 避免因脱粒不及时食心虫在豆荚内继续取食为害

豆荚也是部分食心虫藏身之处,为了避免因脱粒不及时食心虫在豆荚内继续取食为害,可以采用边收边脱粒或者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大豆的办法进行预防。

2.7.3 杀灭虫源

收获大豆后为了减少下一年的虫害,更好的杀灭虫源,可作出如下方法:选取杀虫剂浇湿大豆垛底土约3cm左右,再用木磙压实,最后将收获的大豆垛在上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收获后脱荚的食心虫杀死在垛底的药土层中。

上一篇:有机肥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天然果蔬清洗剂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