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飞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30 09:47:27

如何预防飞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摘 要:民航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其中起飞爬升、进近与着陆阶段是其飞行事故的高发阶段。要想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需要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该文就飞机在起飞、进近以及着陆几个事故高发阶段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飞机运行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飞行过程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35-01

在2014年世界各国民航飞机飞行事故频发,尤其是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随后陆续发生的台湾阿帕奇808号机坠机事件、马航MH17被击落、台湾复兴航空一班机迫摔等飞行事故,使得飞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飞行过程中,其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何有效的预防飞行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起飞阶段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起飞操作不安全因素与解决措施

在飞机起飞的过程中,其飞行人员的驾驶技术对飞机安全起飞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在起飞技术操作方面,需要选择抬起前轮的时机。如果操作过早,就需要多拉杆以便产生足够的上仰力矩,但是随着拉杆速度的增加,其上仰力矩随之增加,就会导致飞机大迎角以及小速度离地,进入到失速状态,或者飞机超负荷运转,有可能会导致机尾擦地。如果操作过晚,飞机小迎角爬升,导致飞机离地速度过大,会增加滑跑的距离,同时,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机翼升力剧增,导致飞机突然离地。因此,在起飞技术操作的时候,尤其需要把握好抬前轮的时机,降低危险系数[1]。

1.2 中低空冲突

由机起飞离场的活动区域与着陆的活动区域相同,通常同时发生飞机起飞与飞机降落的现象,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两者会同时飞越同一位置,就会造成飞行冲突,从而对安全飞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飞行员在起飞离场的时候,需要细致观察机场周围飞行活动情况,及时与空中交通管制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的避免两机空中相撞事故的发生。

1.3 鸟击不安全因素

在飞机起飞以及降落时,尤其是在距离地面一百米的时候最容易遭遇鸟类袭击。由于此时飞机发动机功率达到最大,飞行速度在急剧上升,飞行状态不够稳定,一旦遭遇鸟类袭击,无法避让,发动机强大的吸力将会把鸟类吸入其中,从而对发动机造成严重的损坏,会导致飞机中断起飞,尤其是机翼、雷达、发动机风扇等容易受损。因此,在飞机起飞的时候,需要确保机场周围无鸟类干扰,以便降低鸟类袭击的概率[2]。

1.4 恶劣天气不安全因素

在飞行事故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恶劣天气引起的,例如:机场周围伴有风暴、雷暴、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其飞行不安全系数较高。同时,恶劣天气会导致大量航班延误,对机组人员产生负面心理,会出现急躁不安、焦虑等情绪,从而会影响机组人员飞行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需要等待恶劣天气有所好转,并且稳定的时候飞行。同时,机组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沉着冷静、平和的心态,以便更好的发挥出驾驶技术,确保安全飞行。

2 进近阶段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进近阶段中,其飞行速度会逐渐减小,飞行高度不断下降,机动性能减弱。在此阶段中,其飞行操作流程较复杂,其机组处置时间较短,并且该阶段与着陆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尤其需要注意飞行的安全性。在飞行时,驾驶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中的规定要求来操作,以便更好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还需要机组人员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加强交流与沟通,熟悉了解飞机的飞行状况。为了有效的降低进近阶段飞行事故的发生,国际相关研究小组制定出该阶段风险意识检查表。其目的是加强机组人员的安全与风险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表格项目要求充分了解当前飞行的实际情况,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从而提高其飞行安全性。通常情况下,稳定的进近形态需要在超过地面305 m的上空取得,如果在距离地面152 m的时候没有建立稳定的进近形态,需要立即采取复飞措施[3]。

3 着陆阶段不安全因素分析

3.1 着陆操作不安全因素

在飞机着陆的时候,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包括下滑、平飘、拉平、接地以及着陆滑跑。在这五个阶段中如果驾驶人员技术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在着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来操作。在飞机着陆的时候,通常使用带小油门的下滑方式下降,需要根据飞机离地以及下沉接近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好拉杆力量以及速度。如果飞机离地高度较大,下沉比较慢,需要缓慢拉杆;反之,采取相反措施。在飞机拉平之后,不得立即接地,需要在离地0.5~1 m的高度上继续减速,从而进入平飘阶段。驾驶人员需要进行后拉杆,以便增大飞机迎角,提高升力,当升力接近机重力时,就可以缓慢下沉[4]。

3.2 复飞措施

在着陆安全事故中,一半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没有复飞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机组人员没有认识到复飞的重要性,有的认识到其必要性,但是没有将其落实到实处。归根结底是人们认为复飞对机组人员会产生不良影响,视为飞行中的污点。但是在飞行安全上,复飞是其重要的保障措施。因此,驾驶人员需要改变错误观念,在需要复飞的情况下,严格按照要求复飞。其复飞的方式包括:人工复飞、单通道复飞以及自动复飞。在特殊情况下,包括单发复飞以及系统故障下的复飞,但这两种复飞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对驾驶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驾驶人员在选择复飞方式的时候,还需要根据飞机实际飞行情况而定。

4 结语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尤其需要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以便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为了有效的预防飞行不安全因素的出现,需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严格按照标准与规范来执行,提高驾驶人员的飞行素质以及技术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驾驶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训。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降低人为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把好进近着陆安全的最后防线―― 复飞[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14(3):15-16.

[2]崔传明,吕浩.管理与飞行安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12(3):95-96.

[3]陈东锋,芦建辉,刘辉.飞行安全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2(1):27-28.

[4]刘平.抓飞行安全应及时解决新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14,26(2):65-66.

上一篇:构建和谐愉快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浅析针织面料特性对运动服装加工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