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22-03-30 09:39:14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种通过组织、调节、制约、监督等手段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同时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措施。它能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是一项全方位的、深入的、意义重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属于国家事业型单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原有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应当前的改革趋势,各种问题不断凸显,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在水利建设单位日趋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型单位,长期在事业单位体制下运行,为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各水利单位也逐一从事业型单位向企业性质转变,改革本身对水利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前在事业单位体制下的问题也都明显的暴露出来,而内部控制风险显得尤为突出,内控管理改革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必行之举。改革过程中将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当然风险一定与机遇并存,市场将重新洗牌,脱颖而出者必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水利单位在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对策的研究上也必须更为谨慎。

一、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现状

(一)内控意识淡薄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职工在长期的事业单位体制下参与工作,在管理方面不专业、不重视。且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内官僚作风严重,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并不严谨,几乎是听领导指示办事。这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本身的内部环境混乱无序,而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这样的基础是根本无法搭建上层建筑的。

(二)缺乏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政府拨款的特殊性质,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管理阶层对各项风险视而不见,浪费成风,甚至出现贪赃枉法的情况,近些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经济犯罪屡见不鲜,这也是缺乏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的实际表现。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依靠规章制度和专业知识,往往是靠单个财务人员或者领导的个人判断,这本身就加大了风险性。

(三)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措施不到位、控制活动执行不力。首先一般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简单的以财会制度作为内控制度,所能控制的内容广度不够,导致管理上的缺失。其次在控制措施方面,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经营业务较少,通常是一人多岗,甚至不相容岗位也未进行分离,极其容易发生。再者,由于人员意识不够,监管力度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控制活动在执行方面十分疲软。

(四)信息沟通不顺畅

信息沟通是链接各个管理环节的纽带,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保证措施有效的落实和执行,能够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信息沟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沟通渠道单一且不畅通,高层者不愿意到群众中间去,中层者不负责任或出于某种顾虑不愿意汇报信息甚至刻意隐瞒,基层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导致信息根本无法流通。工作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通常采用上令下达的方式进行管理,没有采用多种方式的内外部沟通机制。

(五)缺乏监督机制

监督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监督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因为资金主要是来自于政府拨款,随时都处于“有米下锅”的状态,单位领导根本不必担心资金来源,所以在监督方面根本就不负责任。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还应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但就中国现在的形式来讲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这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窝案频发”,所以在外部监督方面政府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

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策

内部控制体系在营利性的企业中已经趋于成熟,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份子,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冲击下在管理方式上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机制,方法陈旧老套。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时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学习成功企业的内控管理经验,寻求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以下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法:

(一)放眼实际、建立基础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时应结合当前市场需求、结合国家政策变化、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正确评价内外部环境,为内部控制体系搭建建立基础,同时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单位内部的管理要求不断深化、不断改革、不断提升,力求搭建一个稳定的,能够取得长远发展的内控机制。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制,实现科学分析

有效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在对风险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风险是制约发展的首要因素,甚至是导致单位倒闭的主要因素,所以风险评估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搭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作为国家事业型单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组织目标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持,为国民提供服务,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是其进行风险评估时所应围绕的核心,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注重分析风险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确切的说就是风险评估应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容有失也不容忽视,细节决定成败。风险评估时还应注意要正确评价风险点和风险大小,不容小视也不容夸大,低谷风险本身就会加大单位经营的风险,而风险的夸大会造成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束手束脚。另外正确找出风险点是单位风险评估有效性的体现,只有在风险点没有偏差和错漏的情况下,单位才能建立正确的风险应对机制。

(三)提高意识,统一思想

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全方位管理工作,需要单位的全员参与。一项管理措施能否有效实施,重点在于思想意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全员的思想是否统一。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时首先要求管理者具有高度的重视,并通过自身的标杆作用,带动全员重视内控。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力求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员工管理的参与程度,实现全员思想统一,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内控体制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单位中相应的管理机制也应是不断变化的,否则就无法顺应市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完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之后还应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控体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个完善过程需要管理者深入到基层中去,广大员工是制度的最终执行者和体验者,他们最清楚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内控体系的完善需要单位和个人来共同完成,管理者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不断进行调研和总结,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方案,并投放到员工中去形成反馈意见,根据意见进行再调研和再修正,直至适合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这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内控体系只有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完善监督和奖惩体系,保障实施

任何工作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都得不到完美的执行,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建立保障体系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监督体系是指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执行人员进行跟踪和监管,并对其的工作偏差进行不断的纠正。奖惩体系所起的是辅助作用,对工作效果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形成榜样效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起到监督和警示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做好内控建设是保证单位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但是鉴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特殊性质,在进行内控体系搭建时务必结合内外部实际情况,同时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内控体系设计路径,最终完成体系搭建,并辅以有效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内控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梅.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5(27).

[2]俞廷贵.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国外资,2013(18).

[3]郑琼,李晓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信息化管理下的改进[J].商业会计,2012(02).

(作者单位:穆棱市奋斗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处)

上一篇:我是这样尝试化教为学的 下一篇: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