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实效性探究

时间:2022-03-30 08:48:52

分层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实效性探究

摘要:前置性学习是生本理念下的产物,“以生为本”不应成为装点门面的标签。因此,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等策略,必须在前置性学习中得以充分体现。一方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或者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弹性要求,使其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实现异步达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指导,使学困生及时得到关心和帮助,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使其在解决疑难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不断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关键词:分层设置 前置性作业 实效性 语文

一、分层设置前置性作业的策略

在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我们承认差异,不以缩小距离为目标,而以整体提升为重点。根据学生学力差异,对语文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关注重点,使他们通过前置性作业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课堂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学困生――掌握字词,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绩优生――会聚焦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能提出引领同伴深入学习的观点和问题;

潜力生――能抓住自己有感悟的切入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问题。

在前置性作业的批改中我们力行“星级鼓励制”,实现100%得星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前置性练习来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获得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以鼓励学力不同的各层次学生不断提高。

对于班级中2~3名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们成立前置性学习“加油站”,安排固定的学习伙伴,帮助他们完成最基础的前置性作业。伙伴对象以思维较主动的潜力生为主,不选择能力过强的绩优生,免得学困生感觉到距离甚远而丧失信心。当然“固定”是指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落实分层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实效性的策略

(一)定时检查

任何事情只布置不检查落实是不会有好的收效的,前置性学习更是如此。

1.初始阶段次次查。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还没有养成习惯,需每天都检查,或者说每次都检查,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否则只有少数自觉性较好的学生能完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为严重。

2.中期检查有间隔。等训练一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已初步养成了习惯、基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慢慢减少次数,根据本班情况,或两天检查一次,或一星期检查一次。

3.后期检查要放手。到了高年级或生本实验的后期,教师就可采用抽查小组或小组交换检查的方式来检查评价学生前置性学习完成的情况。

(二)体现激励

激励性评价是对学生积极的肯定,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再学习的动力。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语言评价;(2)体态语评价;(3)量化评价;(4)标示评价;(5)展览式评价。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的点头肯定,微笑鼓励,口头赞扬,竖起大拇指等都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尤其要留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唤醒他们沉睡的潜智,赋予前进的动力:如“你进步了,比上次多完成了一项”“你会学习了”,等等。就连学生偷懒没有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今天掉队了”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

(三)多元评价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有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学校评价。

1.自我评价。要让学生对完成前置性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肯定,来形成内驱动力。自我评价不是由学生随意去做,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可在前置性学习单上设计评价栏目,通过记分式、标志式、贴图式等形式来评价。

2.小组评价。前置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但学生是否真正去做了准备,准备的质量怎么样?教师不能一直做到在短时间内给每个学生公正的评价反馈(刚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到给每个学生的评价反馈),所以要及时有效的评价,只能放在课上“交流汇报前置性学习成果”这个环节,把评价的权利交给每个小组自己,在组长的认真负责下,大家做好互评工作。

小组评价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因此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评价要求,或者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弹性要求,使其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实现异步达标。一类达标:即对弱学生的要求(只要有进步就行算达标)。二类达标:即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全部完成就算达标)。三类达标:即对优等生的要求(不但全部完成,还全部学会了就算达标)。如学生在小组内先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习的(目的是既检查完成前置性学习与否,又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更会学习),其次再在组内交流每项内容,其他组员听后进行补充或帮助(目的是既检查学的质量如何,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了相互帮助的品质),小组内根据几位组员的汇报填好量化评价表,同时评定达标情况。对于弱者,只要是以前不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现在有意识了,或这次量化评价多的一颗星了,就评定为“达标”(对弱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消除其心理压力);对中等学生,只要全部完成,不管学习质量如何就评定为“达标”;对优秀者,只要是不但全部完成,而且学习质量高就评定为“达标”(体现了层次性,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3.教师评价。既然教师不能做到每天对每位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都检查评价,所以可进行统计评价和小组捆绑式评价。

(1)统计评价。即教师利用小组的评价结果,教师统计各类学生人数来了解全班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的情况的方法。

(2)小组捆绑式评价。即教师以小组内达标人数为标准,选小组共达标人次多者为优秀小组的评价方式来了解整组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的情况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设计高质量的前置性学习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点,同时做好检查评价才能有利于落实好前置性学习,使学习更有效、学习更持久。我们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生本之路才刚开始,希望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在教育改革路上浇灌出这朵美丽的“生命之花”。

上一篇:独立学院市场定位与品牌塑造研究 下一篇: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