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用工现状分析及其主要对策

时间:2022-03-30 06:12:17

工业企业用工现状分析及其主要对策

摘要:劳动力是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于2012年1—5月份,对福建省尤溪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情况开展调查,详细分析当前企业用工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对策,以促进企业充足用工、稳定用工、和谐用工。

关键词:尤溪县;企业用工;原因分析;缓解对策

一、尤溪县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一)尤溪县工业企业用工需求现状

2012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家、用工人数27528人,其中县经济开发区企业87家、用工19000人;各乡镇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131家、用工8528人。随着工业新建项目增加,以及大型投资企业在该县落户,该县的企业用工量也随之急剧增多。1月份,该县有用工需求的工业企业36家,需新增员工1414人,其中纺织和染整企业14家需新增员工127人,其他各类企业22家需新增员工1287人。4月底,该县有用工需求的工业企业18家,需新增员工114人,其中纺织和染整企业4家需新增员工21人,其他企业14家需新增员工93人。今年在该县经济开发区新落户的顺源纺织等多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将陆续投产,还需要大量的员工,预计投产后用工将增加3000人左右。

(二)尤溪县工业企业用工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2012年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完善的长期用工规划和工资增长制,用工基本正常,至4月底全年招工计划完成率在90%以上的企业占8成多,其中相当部分企业的招工计划完成率在98%以上。企业缺工人数从去年4月时的245人下降到114人,降下幅达50%多,这是由于大多企业不同程度调整了工人工资、福利水平或改善了工作环境,不少企业平均工资增幅达50元。

(三)尤溪县工业企业用工不足的影响

1.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员现象,用工不足导致设备无法全部运转,企业效益受到影响。

2.影响了业主的投资信心。“是否能够招到足够的工人”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砝码”,目前存在职工供求严重失衡问题已经影响了潜在业主的投资信心。

3.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用工荒”而引发的同行业之间互相“挖墙角”、“搞内耗”的现象正逐步趋于恶化,条件好的企业不断以提高工资、住宿、福利等待遇来吸引同行业企业职员跳槽,实力稍弱的企业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

二、尤溪县工业企业用工难的原因剖析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导致企业用工难的根本原因

如今,一线工人工资上涨幅度普遍超15%。然而,单纯靠临时性的涨工资,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还将加重企业的“负担”。我国经济迅速崛起,依赖的就是劳动力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工成本逐步提高是大势所趋,这种劳动红利的优势正在快速丧失。目前,该县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依然偏高,优势主导产业仍较少,生产机械配套发展比较缓慢,而转型升级内在动力仍不足,企业仍然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得利润的。在调查中,许多企业业主谈到,企业成本在不断上升,利润空间日益压缩,用微薄的利润再提高员工待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农村劳动力供应量逐年紧缺

1.新生代劳动力流入企业减少。总体而言,劳动力总量仍供大于求,但流入企业中成为一线工人的新生代劳动力却越来越少。据估算,目前我国劳动力供应量仅为前几年的五分之二左右。而80后、90后新一代劳动力,与老一代相比,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一是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职业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二是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谋职时更注重工作环境和自我发展前景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寻求体面的工作;三是实干、苦干精神较缺乏,以及勤勉敬业的素质也相对欠缺;四是新成长的新生劳动力更愿意县外寻找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随着县内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大多都已经转移到企业中去。到目前为止,该县已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117141人,其中在县外省内就业43135人、省外就业14899人、县内就业59107人。该县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近50%流向外地。

2.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减少。随着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逐步到位,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许多农民从事特色种养业的收入高于务工收入,且能照顾到家庭,农民进企业务工意愿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向企业的转移。

3.劳动力拟转移对象存量不足。县内实际从事农业劳动的约101400多人(含从事种植、养殖的人员),该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比例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据调查,县内现有劳动年龄段内的农村劳动力,有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意愿的不足4000人。

4.外来务工人员偏少。该县地处山区,交通、信息等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滞后,企业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大。同时,还有一些工业企业的生活配套设施等(如教育、医疗、娱乐等)不能及时跟上,与一些大中城市的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外来工缺乏归属感,导致企业“魅力”不够。目前,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占县内全部企业用工总数不到10%。

(三)部分企业用工及管理理念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根本不可能。有些企业只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发展理念,不重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一些企业的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待遇差,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率较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存在用工不规范现象,客观上促成企业员工的流失或企业之间抢挖熟练工人的现象。

(四)用工难与就业难这对矛盾并存

目前,很多企业找不到工人,用工难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性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按理论上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且金融危机仍然存在,一部分企业破产、停产,务工者数量还在增加。一边是企业无工可用,一边是劳动者无处可用,这两个本不应同时出现的问题,可它确实存在并继续着。随着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用工难现象还会加重。就业和用工总量压力都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明显,而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业难和用工难将长期并存。

上一篇:浅论所得税会计研究 下一篇: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