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名师

时间:2022-03-29 05:20:41

摘要: 名师是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淀出来的,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名师成长需要心智支撑,要有攀登高峰的勇气,也要有完善自我的明智,心智的丰富和开放是名师成长的方式实质。

关键词: 名师责任感勤奋

名师不是打造出来的,也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淀出来的。教师成为名师需要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总之,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处理好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亲身经历与借鉴经验、自觉学习与敢于实践等问题的关系,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备较厚重的文化积淀,从而使课堂教学张弛开合自如,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进一步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热烈的气氛(可以从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身上得到启发)。

一、扎实、勤奋

我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案例,他们无一例外不是靠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与自己的刻苦勤奋,才换来优秀教师的称号或名师的光环。例如:被瑶胞称为“圣女”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十六岁就走上讲台,在艰苦的瑶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不但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而且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这成功的后面是付出。她不但要用双语(汉语普通话和瑶家语)教复式班,而且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

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作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

优秀教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

青年优秀教师、浙江杭州临平一小蒋军晶说:“我不但没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目前我还把这种工作的幸福状态延伸到我的和别人的生活当中。”

二、尊重、宽容

陶行知先生明确倡导“教育要爱满天下”。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有教无类要体现出对每个人的尊重,尊重差异,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个性,尊重人格。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做好人的心,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宽阔自己的胸怀。教师的爱就要像母亲,爱就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幼稚无知,宽容学生的缺点错误,宽容学生的一切。

我是钢琴教师,学生上课的状态与其他课程有区别。在其它课上不会有那么突出的教与学的关系的体现。钢琴课一对一教学,在更容易因材施教的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最严重的一次,在上课时,一个学生居然紧张得晕过去了,一般情况下学生也会紧张得手抖,能很自如地发挥自己平时水平的学生少之又少。尤其是我们是职高,生源来自农村的较多,农村孩子不像城市的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兴趣班,家长也很重视孩子自身的均衡发展,孩子普遍都很大方。农村孩子环境相对就闭塞得多,自我表现欲不强,很容易羞涩,长时间一个人埋头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很难在面对教师或同学时去表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尊重和宽容很重要,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慢慢找到自信,慢慢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表现自己。

三、读书、实践、思考、总结是名师成长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学习使人进步,但学习也可能束缚人的思想。青年教师要自觉学习,更要敢于实践,实践比学习更重要。实践就可能出错,但是,不能怕出错就不敢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创新。

在繁重工作的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优秀教师的另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学习的顽强、自觉有时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的“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有的工资不高,但是买了近40000元的书。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把阅读视野不断扩大到更广的领域,并且能够有效地汲取经典中的营养,就为自己提供了一条走向名师的途径。教师广泛阅读,进而厚积薄发,在不断的积累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不仅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游刃有余,而且能时时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而教师的乐趣还在于,一群充满教育理想的人,能够一起为了寻觅教育的理性而努力奋斗着。就算环境再恶劣,也从不言败,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铸造的铁骨精神。

优秀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思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对一名优秀教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青年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教着教着,突然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教了,学生一天一天带着,没有突出成绩,也没有教学事故,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突破。假如课堂上总是为了学生的纪律问题而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会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很厌烦。而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我们就会陷入更深的烦恼之中,但有些教师为何要感到“自己很无能”呢?这是教师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更是缺乏教育理性的表现,缺乏正确的归因分析,往往会使自己受到伤害,而没有在教学中学会自我保护是我们应该杜绝的问题。自信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教师素质的一个关键内容,诚如周彬老师所讲的,除了自信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地从教育心理学中找到“方法”,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时及时的思考与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说:“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名师必须坚持高尚的情操,做到身正为范

早在汉朝时,杨雄就提出了“师者,人之模范也”的光辉命题。其实,杨雄所言的就是名师的率先垂范作用。现在看来,名师对学生的率先垂范作用,就是名师能够通过自身的德识才学与卓越工作,对学生起到带头、示范与榜样的作用。名师因备受学生尊重,所以对学生的影响比一般教师更大、更深。针对一般教师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它应该做或是应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一旦你把他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了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与他们的说教都大。”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强调:“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如此巨大,更何况名师。加之,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具有非常强的模仿力,他们一般会模仿自己崇拜的对象,名师不仅是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而且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名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长生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调查,多年后,许多人对曾经教过自己的教师大多已经忘却了,但对自己崇拜的名师的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并尽力效仿。可见,名师对学生一生发展的率先垂范作用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五、创新

名师要善于学习和敢于创新,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名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学识、修养、能力来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国家等公共空间的认同,从名师成长的机理看,学习和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青年优秀教师蒋军晶提出了“学习(听课)是为了寻找自己还是寻找偶像”的质疑,表明自己反对盲目模仿,推崇弘扬个性;特级教师窦桂梅更加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优秀教师都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广州市名教师、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首先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特级教师李镇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的座右铭是:“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

名师成长需要心智支撑,要有攀登高峰的勇气,也要有完善自我的明智,心智的丰富和开放是名师成长的方式实质。

优秀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上一篇: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教师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浅析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