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的应用》教学纪实

时间:2022-03-29 02:37:09

《9加几的应用》教学纪实

一、学习新知

1.研究算法

开学初,咱们学校举行了新楼落成典礼,请来了一支文艺队,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大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我发现乐队有5人,合唱队有9人。

师:这个同学的发现可真有价值。那谁能根据她们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乐队有5人,合唱队有9人,文艺队一共有几人?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人?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乐队的人数与合唱队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师板书出算式9+5)

师:那么,怎样算出9+5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生:我是先从右边拿一个蓝色的圆片放到左边和红色的凑成10个,右边还有4个,就是14。

生:我是先想10加5得15,再减去1就是14。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5得14,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右边拿一个蓝色的圆片放到左边和红色的凑成10个,再加右边的4个,就得14。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2.认识单位名称

师:这里的14表示要求的人数,所以我们就在14的后面写人,这就是它的单位名称,单位名称还要加上括号。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单位名称,比如说吧!这是一支粉笔,这是一块黑板。同学们谁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例子呢?

生:这是一盏灯。

生:那是一面旗。

师:那么多同学想说,那就和你最好的朋友说一说吧

生:(自由说)

师:刚才大家使用的单位名称都很恰当。听,校门口小超市里举行促销活动,正在播报什么消息?

(放录音: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你光临校园超市,下面为您播报今天的特价商品:一片肥皂3元,一盒虾条8角,一个牛奶4元。)

师:仔细听听,你们听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生:我听出他们的单位名称错了。

师:错在哪?

生:应该说一块肥皂,那上面说一片肥皂。

师:还有吗?

……

师:真聪明,考虑问题真全面。虽然同一种事物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名称,但是我们在使用名称的时候,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恰当使用。

3、引导总结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要求文艺队一共多少人,就是把乐队与合唱队的人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而且想出了几种又对又快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怎样确定单位名称,收获可真大。

师:我们再来看(出示101页做一做主题图)。请同学们在书上先圈出10个南瓜,然后再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6。(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二、解决问题

1.(用大屏幕出示102页第l题)

师:请大家观察图,大树附近有几只猴子,又跑来几只?

生:原来有9只,又跑来3只。

师:现在有几只?怎样才能又对又快计算出结果呢?

生:把左边先凑成10只,再计算。

师:同学们真聪明,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2.(用大屏幕出示102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本子上写一写这些9加几的算式,写完之后认真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他们都是9加几的题。

生: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生:他们的得数都是十几。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再计算9加几的题就更快了,谁敢来试一试。(出示全部9加几的口算题卡,全班轮流口算一遍)大家算得可真快。同学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擦亮你的慧眼,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能用9加几解决呢?

生:我原来有9支铅笔,爸爸又买回来8只,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

生:我昨天得2颗星,今天得9颗星,两天我一共得几颗星?

师: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些问题,谁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呢?

(1)树上飞走了9只鸟,又飞走了7只,一共飞走了几只?

(2)小明上午吃了9块糖,下午和上午吃的同样多,他一天吃了多少块糖?

(3)小青用了9支铅笔,还剩8支,他原来有几支铅笔?

三、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那么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反思: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9加几的新课和练习课以后设计的一节解决数学问题和计算练习相结合的综合课。设计意图是锻炼学生观察表述能力、探究发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整堂课教学程序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寻找规律,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更明确了9加几的算理,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较有实效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当然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本课实践过后,我发现如果动手操作再充分些;练习设计紧凑些;评价语言再丰富些,效果能更好。另外我也有一点困惑,《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强调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没有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都限制在“凑十法”上,但是鉴于“凑十法”在整个数学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无疑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让我限入深深的思考――如何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完整地结合便成为我致力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鸦片战争与“中体西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