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时间:2022-03-29 11:31:41

谈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摘 要: 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如何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集中精力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查找与挖掘、教学载体的形象与直观、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创新三方面进行阐述,谈谈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想法。

关键词: 一年级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载体 教学方法

一、关注教学内容的查找与挖掘

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知识的理解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而隐藏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去查找、挖掘。

一年级数学教材选材富有童趣,十分贴近儿童生活。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深刻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查找现实世界中可借鉴的资源,挖掘教材本身所蕴藏的深层内涵,有利于强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例1】教学《10的分与合》时,笔者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个魔力盒,不管你们从魔力盒中拿出多少颗小球,它都会告诉我你们拿走的颗数。”孩子们一听开心极了,立刻做起了实验。第一次成功后,孩子们脸上都带着好奇的表情,争着要上来拿球。第二、第三次后,他们渐渐明白:“哦,原来老师知道一共有10颗球,我们只要学会了10的分与合,也能变魔术!”

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魔力盒”的情境,充分查找和利用身边的潜在资源,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能力。

二、关注教学载体的形象与直观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呈现数学学习的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2】《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小狗做了10个五角星。

生2:小猫做了38个。

生3:小猴做了34个。

师:能用以前学的知识比一比他们做的五角星吗?

生1:小狗做的比小猫少。

生2: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生3:小猴做的比小狗多。

……

师(指着图):看来,小猴、小狗做的都比小猫少。同样都比小猫做的少,为什么小狗只做了10个,而小猴却做了34个呢?

生1:老师,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呢。

生2:小猴做的只比小猫少一些。

……

教学中,当学生说到“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小猴做的也比小猫少”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仔细看一看情景图(图1)。因为图片中的五角星给了学生直观的感知,所以学生一下子感觉到:虽然小猴和小狗都是比小猫少,但是少的程度不一样。学生对“少一些”“少得多”这些词有了更形象的感知。

【例3】《认识平面图形》(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积木,看老师摸一摸。

师:刚才老师摸的是它哪里呀?

生:它的面。

师:你们想不想摸一摸?每位小朋友从桌面的学具里拿出一个长方体积木,学着老师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你们摸的面,什么感觉?

生1:我摸的是它的这个面,平平的(滑滑的)。

师:其他积木上,也能摸到平平的面吗?再拿一块,摸一摸。

师:你摸的是什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摸一摸,什么感觉?

……

师:仔细看一看。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还有一个?

师:说得真好。

……

学生对图形的整体认识,是以感知为主的认识。本课开始,教材就安排了摸积木的活动,通过摸一摸初步体会“面”是附着在“体”上的,感受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积木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积木有两个面是“平”的,有一个面是“弯”的,这些获得都是来自感官、知觉的直接体验。

三、关注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创新

为了能够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学习需求,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例4】在“认数1―5”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可是,那一天的课堂却出奇平静,学生没精打采。课后,我通过和学生交流才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认识数,会写数了。

“认数6―9”这一课了,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胆尝试,让他们自己当老师,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一个学生上来,开始拨动他好奇已久的计数器,“看,一颗珠是1,两颗珠是2……到5了,再加一颗就是6!”开场很精彩,我带头为他们鼓掌。

一个学生自信地说:“一个星期有7天!”最有趣的一个学生,他带来了入学前写的6、7、8、9,一开始歪歪扭扭,后来好看多了。我立刻叫他说说写好这些数的小窍门,表扬他经过不断练习把数写得越来越漂亮,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这节课,学生认数的方法很有趣,他们听儿歌、看日历、讲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童心世界。教师要转换自己的教学视角,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使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个学生都有一位灵活、富有创造力的老师,哪怕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也同样有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过,笔者也发现,一年级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一有想法就举手,思考问题缺少条理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一年级上学期,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思考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画图训练,很多学生不再满足于一种方法,有时还会大胆地想象,把自己的想法都画出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严育洪,主编.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7.

上一篇: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讨 下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类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