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一位战地名记的职业转型

时间:2022-03-29 07:41:34

马晓霖:一位战地名记的职业转型

他见证过生与死,曾只身驻守加沙3年,创建了新华社巴勒斯坦分社,亲历巴以冲突和伊拉克战火;他被同行称为“新闻动物”,头顶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众多光环;他是一位以敏锐和冷静而著称的中东问题专家,畅销书《巴以生死日记》、《穿越生死线》、《两河生死劫》为他聚合了众多的拥趸者。

2005年6月,他辞去著名时政刊物《环球》总编辑的职务,投身去了一家规模只有十几个人的创业型网站daqi大旗网(原ChinaBBS)做总裁兼总编辑。

“用大旗替换下ChinaBBS.com是因为ChinaBBS将业务局限在论坛聚合上,这限制了我们的业务发展。”3月22日,马晓霖在“秀”出他的新名片――大旗网总裁兼总编辑的同时,宣称daqi大旗将扛起Web2.0的赢利大旗。

与一同出席媒体见面会的大旗网董事长王定标相比,40岁的马晓霖显得内向,甚至有些羞怯,他不紧不慢的语速以及谦逊的微笑,让人有种“另类”的感觉。毕竟在互联网行业里,无论是英雄还是意欲充当英雄的草根们,标志性的形象是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大谈新概念和商业模式。

ChinaBBS的定位是原创论坛的聚合门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将国内中文论坛的内容抓取到一处,并通过机器和编辑的双重筛选,将精彩的内容提取出来给网民。吸引眼球的入口是ChinaBBS,但流量和内容仍被导引回去,该是谁的还是谁的。ChinaBBS易名为daqi大旗后,聚合门户没变,但信息源将扩充到论坛、博客之外。

Web2.0和Web1.0到底有什么不同?daqi大旗将靠什么商业模式来赢利?这可能还都不是马晓霖的职责范围,因为王定标给他的定位是负责daqi大旗网的日常管理,并带领团队打造互联网的“读者文摘”。

“疯狂”的选择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马晓霖并不是daqi大旗网的创业者,虽然他声称,互联网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互联网正在从边缘化媒体逐渐走向主流媒体。作为一位新闻人,如果不亲自参与这一波新媒体创业,他会感觉此生有憾。

2004年11月,王定标拿出第一笔资金做daqi大旗网是源自于和前西陆创始人之一的叶林、丁红波、黄春刚吃饭时碰撞出来的一个创意,从不泡论坛的王定标说,“除非有人能把论坛里轻松的东西整理出来放在一块”,他才可能去看。

而此刻的马晓霖,甚至还不太明白“论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正在为新华社《环球》杂志的改版和扭亏为赢忙得团团转。不过,半年前他回绝雅虎中国要他出任副总裁、总编辑的邀请倒并不是因为自己不熟悉互联网,而是觉得无法辜负培养了他17年并给予他无数荣誉的新华社的厚望――将陷入亏损状态的25年老刊《环球》杂志挽救出来。马晓霖希望雅虎中国能等他半年,但世事难料,半年后,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合并了。

2005年4月,在《环球》杂志已基本走上正轨、重现风采以后,王定标向马晓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daqi大旗网能有个管理者,“既能对内容做政策把关,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当时daqi大旗网的员工只有十几个人,在一套公寓里办公。王定标是这样对马晓霖说的:“互联网虽然不会消灭传统媒体,但正在逐步取代它的地位。你在传统媒体已经很精彩,到互联网来可以更辉煌,即使daqi大旗网输了,你也不会输。因为将来互联网就是主流媒体,越早进来越好。”

这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马晓霖。

对于互联网之于传统媒体的汹涌冲击,马晓霖深有感触。他甚至可以算是中国最早使用互联网做新闻报道的记者。他的《巴以生死日记》,就是在遥远的异国,每天在深夜的电脑键盘上敲出文字,再通过互联网传回新华社的。“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传媒手段的影响和改变确实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马晓霖内心激起一种冒险的兴奋,如果能在年届40岁时到最活跃的互联网中体验创业的激情,应该是此生之幸。马晓霖喜欢挑战,喜欢到一个全新的行业里重新验证自己。

作为新华社巴勒斯坦分社的创建者,马晓霖曾经独自一人和130多万加沙难民一起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在地中海边的这个小城,导弹声、鸣笛声、哭喊声连绵不绝,但有的时候却很孤寂。马晓霖住的房间很大,半夜时常常能听见屋顶的横梁吱吱呀呀地响,于是他就对着空旷的屋子大声说:“是狐仙还是女鬼,请出来!”

那些冒险的经历让他变得如此富有、如此有成就感,如果值得,他甘愿再冒一次职业转型的风险。

接到邀请后,之前并不认识王定标的马晓霖对王定标进行了一番调查,这位5次创业、5次拿到IDG投资的网络新贵,在IT界颇有传奇色彩,他曾一手将上海好耶广告扶持起来,赢利5个月后退出管理层。在短暂的天天在线历程中,他还打造了一个IM联盟――“IMU”……马晓霖直觉到王定标是一个可以共事的人,“虽然他很率真但创业经验丰富”。

马晓霖立即登录这个他之前从没听过的新网站,“那时的页面很难看,内容排列很杂乱,上面有下面也有,重复很多。”但他同时又被这些源自民间创作的有血有肉、原汁原味的东西深深吸引了。一直做正规传媒的马晓霖,看到这些带着错别字的文章和图片,有些看上去甚至略显低俗,但依然觉得它们充满新鲜感,淳朴、热辣,充斥着率性的幽默。

“它是一座金矿,值得我去挖掘和加工!”

两个月后,当马晓霖向新华社社长和总编辑提出辞呈时,领导们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新华社的舞台不够大吗?一位马晓霖的读者甚至在百度贴吧中留下评论:“马晓霖放弃了在新华社所拥有的一切――别人难以企及的荣誉和光明的政治前程,跳槽了―低就到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可惜呀,真是疯了!”

马晓霖的确是疯了,为着一个让他兴奋的新兴行业,为着心中一直都有的创业理想,也为了他心中一直深爱的传媒业和广大读者。“一本杂志最多可能影响到几十万读者,但一个聚合类的网站呢?它会影响多少人?”马晓霖难掩兴奋地反问记者。

“会输吗?”

马晓霖摇头,“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从生活最底层上来,不怕再掉到最底层,我失败了,去做一个出租司机,也是一个好司机!”而马晓霖妻子的一句话,更是让他义无反顾:“大不了失败了你在家带孩子做饭,我挣钱养家!”

“艰难”的磨合

将daqi大旗做成互联网的“读者文摘”,这是马晓霖新的职业理想。但是,在体制内的传统媒体呆了十几年的马

晓霖对体制外的游戏规则、对互联网媒体运作方式的适应,远非他在开始时所设想的那样容易。

到daqi大旗网上任之初,网站的创始人之一邓薇专门负责给马晓霖恶补互联网知识。“邓薇用电脑给我演示PPT,讲得兴高彩烈。我很客气、很认真地听着。”马晓霖说,其实他听得一知半解,半天才明白社区和论坛的区别。

马晓霖深信像自己这样做好了失败准备的资深媒体人,在互联网业是属于稀缺资源。

一方面,自己最擅长的是信息整合,在daqi大旗网比在第一代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等会更有用武之地。因为前者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传统媒体,整合的是精英传播内容;而后者的信息源自民间,整合的是草根传播内容,需要引导式的宏观把握。

另一方面,自己的耐性和韧性也可以和王定标形成互补。急性子的王定标一直就不太喜欢当CEO,他“喜新厌旧”,只能做一个思想者,做一个火花灵感的贡献者,推着团队往前走。

在刚开始的两个月,董事会对马晓霖非常客气,让他什么决策都不要做,就是熟悉互联网。随着马晓霖对业务的介入和流量的直线上升,投资人就开始挥起鞭子,要求马晓霖抓住机会大步快跑,双方进入了第一个痛苦的磨合阶段。“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传媒人,但传统媒体的商业和新媒体的商业有差距,要实现对接与融合是需要付出沟通成本的。”马晓霖说,“这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首先,“金钱观”不一样,管理传统媒体必须考虑到钱的量入为出,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而尚处在风险投资和项目启动阶段的新媒体却正好相反,要对着预先设定好的目标,大步快跑,抢夺先机。

董事会觉得马晓霖“太抠”、“太保守”,规模扩张得不够快,董事会认为,起步阶段“快”是根本,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就找二流的;找不到二流的人才,就找三流的;宁可骑驴找驴也不能停滞,而“钱更不是问题”。但马晓霖花钱,总要想想值不值,“虽然是投资人的钱,咱也不能瞎造啊”;况且,在不到10个月时间里,daqi大旗网从20来人的规模发展到130多人的团队,从一套公寓房扩张到将近一层写字楼,从流量综合排名500名进入65名,中文网站排到前20名,同类网站排到第一名,这已经是奇迹了。

其次,思维和沟通习惯有所不同。马晓霖是一个传统的文化人,和人沟通的时候,习惯上要先来上三言两语做铺垫,讲究“委婉”;而处在完全商业环境中的新媒体人,说话直来直去,希望具体化。“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他们说话太直接、太生硬,而他们则觉得我这个人怎么老喜欢兜圈子啊。于是就会有争吵,也发生过小冷战,还好没影响到工作和彼此的关系。”

再者,就是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矛盾。董事会会经常打电话来,问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某一阶段的具体点击数、流量是多少,每个月具体核算到每个员工身上花了多少钱,不断变化的员工人数究竟是多少。当时正好是daqi大旗网急速扩张的时候,马晓霖说:“这么精确的数字我常常会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大概数。”

马晓霖认为,在创业的初始阶段,条件差、工资也低,也不知道前景怎么样,管理靠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精神力量,要正面鼓励而不是苛刻要求;而董事会则觉得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每天拿尺子量,要测每个编辑贴一条帖子需要几分钟,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总共能贴多少贴子。

“我跟董事会说,在小孩初学走路时,要允许有一个过程。我们的编辑非常敬业,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马晓霖说。

当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时,马晓霖开始着手制订制度,希望依靠体制和机制来替代人的管理。

现在,马晓霖已基本适应了与董事会的交流,并且依靠机制将行政、资源、公关等事务“解了套”,分给更多的人去承担,而自己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主要业务上――做好内容。“我希望全身心地做成一个真正的跟新浪那种

传统门户不一样的内容提供商。”

“不确定”的未来

2006年3月22日,ChinaBBS宣布将品牌切换成daqi大旗网。新闻会上,马晓霖坐左边,王定标坐中间、邓薇坐右边。众多记者都把daqi大旗网的定位、商业模式、业务转型、赢利计划等一系列问题和质疑一股脑儿地抛向董事长王定标,旁边的CEO马晓霖显得有些受冷落。

王定标宣布,ChinaBBS是测试阶段的产品,而daqi大旗网则意味着这个测试项目的成功,毫无疑问,网站更名以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这对马晓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进入到商业运作阶段的daqi大旗网,还是不是马晓霖用以实现“做互联网上的读者文摘”理想的那个平台?摆在马晓霖面前的是险峰还是希望?

事实上,在王定标的新构思中,daqi大旗网是一家线上线下业务相结合的综合性传媒公司,未来的收入方向有四个。

一是通过提供免费内容,获取广告收益。这与当前大部分网站的赢利模式基本一样,是最初级的收益层次。

二是通过卖内容而获得收益。这相当于传统媒体中通过发行来赚钱,它对内容的要求很高,只有读者认为值得才有可能掏钱,当然这里所说的内容是不包括不良内容和成人内容的。

三是通过线下出版赚钱,即将网上内容结集成线下出版物投入市场,这与传统传媒走得就更近了一些。

四是发展电子客户,这方面daqi大旗网做过详细测试,认为很有前景,主要面向的是个人用户或者中小企业用户。

不管怎么样,ChinaBBS变成daqi大旗网以后,似乎内容的份量显得更重了,这就似乎意味着,马晓霖的平台变大了,不只是“做互联网上的读者文摘”,“网下的功夫”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换一句话说,即使没有马晓霖,大旗也必须要有个张晓霖、王晓霖,来把握已经开始成为决定大旗未来经济效益的内容这一命脉。

对于眼下的马晓霖来说,所面临的机会依然是,构架好的内容平台,让商业操盘手们围绕内容去创造附加价值;而所面临的挑战则可能是他自己,是他能否无缝移植他在传统媒体中积蓄的资源与能量;是他能否跟得上资本家们瞬息万变的思想与灵感;是他能否适应新产业、新职业对他的新要求。

马晓霖看起来很平静,他很清楚自己在大旗的定位:“业务模式不是我所关注的重点,专心做好内容是第一位的。”也许他的内心已经经历了痛苦的磨砺:毕竟他的这一次“撞网”,并不是像他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是一次“互联网上的创业”,而是从一个传媒记者,转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只不过这种转变是互联网造就的而已。摆在他面前的路其实还很不确定。

不过马晓霖说了:“即使有一天离开这里,我也没有白来一趟。”

人文链接:马晓霖答普鲁斯特问卷

人最理想的快乐状态是什么?

没有压力,没有约束,没有特别的欲望,身、心都很愉悦。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最害怕的是良心受到谴责。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耐得住寂寞和经得起诱惑的人。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

冲动。

你最痛恨别人的是什么特点?

虚伪。

你觉得最奢侈的是什么?

周游世界,遍览人生。

你认为你自己的哪一种美德是被过高地估计的?

光明磊落。我是个坦荡透明的人,这一点被所有熟悉我的人所公认,但是,我又是个非常平凡的人,同样有平常心,甚至小人之心。

你使用最多的词汇是什么?

好的,可以。

你经历过最伤痛的是什么?

被最信任的人中伤。

你这一生当中最爱的人,或者东西是什么?

最爱的是亲人,最爱的是祖国。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作曲。

你什么时候感觉最快乐?

做好该做的事,帮了该帮的人。

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没有什么成绩值得用“伟大”这个字眼,如果说最让我自豪的事,那就是拥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并且让她活得很阳光、很快乐。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个人经历和职业积累。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诚实、义气。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采访手记:这是一个媒体再创业的时代

选择马晓霖这个人物做采访对象,是因为马晓霖的职业转型意味深长。

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近来越来越多地听到媒体人转做互联网的消息,仿佛Web2.0就是为了媒体变革而生的一样,在这样一个大潮中,年近40岁的马晓霖从政府媒体转到一个尚很弱小、偏于边缘的小网站,似乎更能体现出这一波互联网热带给媒体人的骚动;二是马晓霖是一个标杆,在互联网越来越强势,传统媒体自叹弗如、寻求变革的时代,马晓霖今天所走的路,可能所有媒体人明天都要去走,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为后人所鉴。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进入个性化时代,最受打击的应该是媒体人,因为过去的那些大众传播,会在一对一的小众的“互动交流”中更显乏味,媒体面临严峻挑战;但最感兴奋的也应该是媒体人,一场可以直接影响到自己职业方式的社会变革悄然来临,这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施展空间。而先行者总是最令人钦佩的。

在采访马晓霖之前,我主观猜测他应该是一个沉浸在亢奋中的人,这样,我们的稿子也会写得更有噱头。但事实上马晓霖的沉稳性格并未能让我们“得逞”,他甚至不能算是一个互联网的“范丝”,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善于冲动的性格特征,最多也就是王定标给予他的评价――单纯、率真。也许正因如此,他主动投身互联网创业火海的举动更显出了一些悲壮。

他将自己的这一次职业转型描绘成“再创业”,这缘于他在传统媒体界培养出的神圣的责任感,而他的勇气则应该来源于他辉煌的业绩带给他的自信以及网络热潮给予他的冲撞。

但是未来考验马晓霖的,并不是这些。

ChinaBBS无论有多火,它目前也只能是新兴业态下的一种尝试,虽然王定标称更名daqi大旗以后标志着“项目完成测试”,但其未来的一切仍处于摸索之中。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摸索不是马晓霖可以左右的,大旗的成功与失败都不掌握在马晓霖手中,马晓霖的“媒体再创业”理想与王定标给予他的定位能否相吻合乃至相融合?他对于大旗的影响力究竟会有多大?一个网络新媒体会潜下心来以做内容为重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仅是马晓霖应该思考的,同时也是王定标以及所有关注网络新媒体发展的人都应该思考的。(文/吴萍)

上一篇:通信产业压力上移? 下一篇:英特尔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