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29 05:00:09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

摘 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从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着眼,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12-02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和能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作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工作是对其四年学习和实践的综合性知识考核,是其初步研究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反映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教育部也一再强调要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探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供借鉴的具体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不合理,应用性不强

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选题恰当是论文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基础。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选题;二是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后,学生在既定范围内进行选择。在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论文选题范围过大。学生仅凭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忽视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导致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选题过深过难。指导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或硕士、博士论文作为学生的选题,与本科培养目标不相符合,理论性过强,缺少实践应用性。三是选题陈旧,缺少创新。学生为了便于撰写而去选择一些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不考虑其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缺少实际意义。

(二)论文内容空泛,学术水平不高

在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着空泛谈论的问题,即论文的内容仅是一些理论知识的简单堆积,把一些前人已经研究的结论性成果进行简单总结综述,并没有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和剖析,甚至所写内容和论文的题目或文中观点大相径庭,这样的论文缺少实际的写作意义。当然还有些论文由于题目过大,导致只能作空泛之谈;或者由于题目过窄,不适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要求只好进行文字的堆砌。这样缺少实际分析与充分论证的毕业论文,学术水平不高,既无法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结果,也不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三)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缺少独立见解

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和加工、写作提纲设计、内容撰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投入专门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只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不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抄袭和拼凑现象,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观点表达。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全文照抄的占13.52%,从内容摘要到导言、主体部分虽来自于三四篇不同文章但整篇仍属照抄的占20.87%,部分内容照搬或大部分拼凑的占55.51%,只有10.1%具有原创性或有一定原创成分[1]。

二、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环节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它反映了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往往认为课程学习才是重要的,意识不到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认为最后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只是一种形式和过程而已,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对自己将来的毕业、考研、就业影响都不大。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缺少与指导教师主动沟通的意识和行为,被动应付毕业论文,存在依赖心理,导致论文质量出现文不对题、逻辑不合理、表述不清楚等问题,甚至出现大面积抄袭拼凑现象。

(二)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或是出于同情心理对学生放松要求。二是教师的指导任务过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显得相对匮乏,这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任务负担,甚至有的教师要承担十几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三是教师的精力投入不足。目前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还要应对学校的各项非教学工作任务考核,导致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明显投入不足。

(三)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正好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在论文的选题阶段许多考研的学生忙着复习功课,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最后就随便选择一个课题,并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没有认真查阅文献,导致选题出现问题。从第八学期开始,部分考研学生还要忙着准备复试,大部分学生则忙着在校外找工作,或者提早进入工作单位开始实习,这既影响到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也不利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

(四)监管措施不到位

尽管目前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从选题到答辩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但这种规范只限于常规工作管理,缺少实际有效的监管措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选题和开题没有统一规范和管理,学生不愿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在论文的开题、撰写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监控;二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这不仅不利于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学生会认为毕业论文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学校和老师不会为难自己,更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位和毕业,因而在论文的写作上就出现大段抄袭、简单拼凑的现象。

(五)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压力更大,导致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3日第三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据统计,到2012年我国共有本科高等学校1147所,其中1999年以来升本的有640多所,教育部对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的结果是,第一985高校,第二高职院校,第三211大学,第四独立学院,第五科研院所,第六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就业率就是学校的生存率,就业成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共同难题,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和学生“一致对外”,学生忙于找工作而无心在毕业论文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端正态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才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教师应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写作意义和价值,明确毕业论文是国家对本科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一个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指导力度,控制教师的指导人数

教师的指导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提高教师的指导力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要明确教师的指导责任,避免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或包办代替,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健全导师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第三,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第四,控制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数量,指导教师的学生规模应控制在10人以下[2],有条件的应控制在6人以下。

(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检验,它需要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文献查阅以及对研究过程的科学设计,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应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工作与学生的考研、就业在时间上发生冲突,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便于教师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必要的硬件建设,但缺少有效的制度保证,也无法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3]。一是要建立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机制,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答辩环节都应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合理的选题是毕业论文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基础,可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论文开题是对学生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全体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给予提问和质疑,并给予相应的修改意见;论文答辩是对学生论文撰写过程的综合检验,要严格答辩程序,明确答辩标准。二是要建立毕业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实行毕业论文质量淘汰制,对于存在较大问题的毕业论文要延时或取消毕业学位。

参考文献:

[1]邵维加,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

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7).

[2]王健,兰玉杰,王绍峰.地方高校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的路径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邓道贵,朱学道,高学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上一篇:基于EDA的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松果体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