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28 10:47:14

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由于“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下面,笔者就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口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口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几乎所有智力正常的人都有创新思维的品质,只是大部分人的创新思维品质过低,他们的思维缺乏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1)提高创新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又称非单一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比如让你说说笔的用途,如果你一口气能够说出很多,说明你的思维流畅性较好。口语交际过程中经常进行一些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来越灵敏,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流畅。

(2)提高创新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种思路跳到另一种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探索、解决问题。

思维的变通性是以流畅性为前提的,思维不流畅,自然谈不上变通。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变通是关键,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它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要考虑这个事物是什么,还要考虑这个事物可能是什么。比如看到纸上的一个圆,你会想到些什么,你说得越多表明你创新思维的变通性就越好。

(3)提高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又称新颖性、求异性,是指“与别人看到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物”。思维的独特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能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视点去认识事物,提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新理念。思维的独特性是流畅性和变通性的归宿,是创新思维的最高境界。思维越独特,往往就越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2.口语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

大凡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畏首畏尾、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创新。英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超智儿童的成才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追踪调查,把其中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最显著的差别是他们之间个性品质的不同,成就最大的个性品质明显高于成就最小的。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和冒险的精神、自信心、独立性等有利于创新的个性。

(1)勇敢和冒险的精神

勇敢和冒险的精神是创新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勇敢无畏的奋勇攀登者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确实,创新是在未知中进行摸索,因此,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众多的困难,而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一部科学史表明,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冒险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一个人的勇敢和冒险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多给学生创设一些口头表达的机会,学生就会越来越勇敢,冒险的品质也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2)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在对自己做出正确估价的基础上,对事业充满信心,是一个人的气魄、胆识和求胜的信念。自信心是创新的立足点,没有坚定的自信心,创新思维能力再强也很难做出创新。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着坚定信念的人。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自信能催人奋进,自信心是成功者的力量源泉,只有当人们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时,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去争取最大的胜利,从而绞尽脑汁去创新。

(3)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创新活动中不盲从、不随俗、不受旧习惯的限制和约束,不屈从外界压力而能坚持己见。由于创新活动本身要求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强调创新成果的与众不同和前所未有,因此独立性是进行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宝贵的个性品质。创新者必须具有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在产生一个有意义的设想后,不应该受环境和他人意见的左右,也不应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保护好学生富有个性的思想。

二、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性态度,是人们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一定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实践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激发探求热情。口语交际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让他们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感到有话可说,并能说好。

2.创新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得来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兴趣也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恰当地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的情境,努力营造融洽的交际气氛,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从而进入口语交际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想象丰富、思维敏捷、激情四射。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使之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角色的扮演、课件的展示等。

3.巧借比喻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有时可以实话实说,更多的时候则可通过巧借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道理。口语交际过程中经常运用比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一回主持人”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以“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为主题设计了一段开场白和结束语。有学生是这样说的:“青春,它像朝霞,蒸腾着热气,散发着热量,放射着光芒;青春,它像溪水,洋溢着欢乐,奔腾着希望,创造着自我。”“只要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是花就要绽放,是树就要撑起绿阴,是水手就要搏击风浪,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踏上青春之路。”

4.畅所欲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言,不要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机会,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允许他们出错,要允许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实践证明,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创新个性,多讲究一点方法,学生一定会呈现出一份精彩,创造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 下一篇:课本剧,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