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3-28 05:52:05

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科学借鉴这些理念对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 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在大力倡导中等职业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很多全新的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现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已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中职教育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这些弊端已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建和谐校园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职业教育应及时转变思路,要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中心,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面对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这些现象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念,是教师认识和评价 学生的重要标准,学生成为人才,是中职学校培养的目标。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自尊心强、希望得到重视、希望有好的评价;情绪波动多变,内隐性强,从众心理明显;学习上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方法,学习效果较差。曾几何时,中职学生被社会认为,收的学生都是中考中的差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很低。这着实让人感到担忧。当人们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职生时,我们的职业教育不能被社会承认,不能以积极地态度投入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透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教育教师观念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有知识,就有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之间不能划等号,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职业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用全新的 人才观和教育观正确认识中职生,尽量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锻炼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将中职生培养成才;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作为新时期的中职教师应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

二、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教育基础上,办学方向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体系尚不完备,尤其是专业教材,至今仍以套用高等院校教材为主,存在“偏、难、繁、旧”等明显问题,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陈旧, 成为高等教育内容的“ 压缩品”, 有些内容严重脱离现实, 教学模式缺乏职教特色,致使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重在引导实践操作,内容要通俗易懂,要与社会需求衔接。教材的形式可以实现多样化,不一定单以课本为主,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一定要明确任务。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完成这些任务,锻炼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专业知识,获得实践成果,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中职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职教特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该教育课程体系中,要将学校教育变成一种社会生活,不追求“死的分数”,但重视“活的教育”,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强化职教特色,使学生既能满足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也具备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改革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反映教师自身素质的主要因素。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中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所以中职学校及老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教师应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善于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建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有好的方法,,坚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认真搞好实践性教学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为此,教师应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

四、加强师资建设,推进教育改革

中职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中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针对中职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坚持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不断健全和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制定师资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定期将中青年教师派出培训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及教学改革最前沿的思想与方法。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中职教育的领导和老师,应紧跟形势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践素质教育观,解放思想,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使中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雷.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J].成功(教育).2013(22)

[2] 刁春英.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 吉林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刍议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谈军队院校装备教学存在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