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艺术

时间:2022-03-28 08:00:22

浅析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艺术

摘要:考古学的发现,使我们得知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有了多种形式的创造。洞窟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扼要的介绍了洞窟壁画的起源与演进,并进一步讨论了洞窟壁画的造型特色。文中提出,应该结合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活环境来理解洞窟艺术。

关键词:洞窟艺术;艺术特色;壁画;巫术

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28-01

一、关于洞窟艺术

洞窟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在洞穴的石面上用涂画、雕刻等方法制作的,以动物形象为主的各种形象,手印、几何图样等。从19世纪末开始,以阿尔塔米拉石窟为开端的一系列发现,使得这些艺术今天得以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态环境及生活场景

旧石器时代晚期,即从公元前4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之间。这一时期又分为奥瑞纳(Aurignacian)、伯尔戈德(Ptrigordian)、梭鲁特(Solutrean)、马格德林(Magdalenien)四个文化期。这些名称均是因洞窟、遗迹而得名,在这期间,地球上出现了最后一次冰川期,一个长达数世纪的冬季。这个冰川期促成了地球地质地理气候及人类历史诸多方面的巨大变革。在冰川期,一些原先习惯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如西伯利亚犀牛、麝牛、驯鹿、猛犸等随冰雪南移。而人类则带着冰川期之前就已使用的火种住进了天然洞穴。严酷的气候、对猎物的渴望、对生命的祈愿,刺激了人类的创造性,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创作了大量的洞窟壁画。

三、关于洞窟壁画

(一)洞窟壁画的发现与分期

第一个发现洞窟壁画的,是西班牙的一位业余考古学家――马塞利诺・特・索特乌拉(Marcelino de Sautuolo)。1879年夏季的一天,他在研究西班牙北部桑坦德(Santander)地区的史前洞窟文化遗物时,索特乌拉5岁的女儿玛丽亚也来到了工作现场,她独自爬进一个低矮的洞玩耍。在黑暗的洞穴中,她点亮一枝蜡烛,看到一头公牛的形象。1880年,索特乌拉出版了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但洞窟壁画一直被冷落与质疑,经过考古学界多年的研究才最终被认可。

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莫斯特文化时代。这个阶段的洞窟壁画是一些形象不明的刻画符号。第二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奥瑞纳文化时期。它们主要是一些无意识勾画的线条、动物的外轮廓线和潦草的男女人物图形。第三阶段是梭鲁特和马格德林文化时期。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梭鲁特时期的壁画。马格德林时期,各种技法往往同时运用在对同一个形象的刻画上,特别注重对动物立体感的表现。

(二)洞窟壁画的工具与材料

洞窟壁画的主要手段是彩绘和刻画,有时这两种方法也同时使用。彩绘的颜料从当地的矿土中提取加工而成,比如,红、黄、褐等色是从赭石矿土中获得的,黑色则是从锰矿中获得的,当然烧过的木炭也可以作为黑色颜料。除了使用一些矿物质的颜料外,当时的人们也可能使用了植物颜料,只是由于那是对于植物颜料的加工还不曾考虑过它的固化问题,因此,它们也许在当时绘制的时候尚能色泽分明,但不仅就褪色消失了。

描绘的工具是用手指、兽毛、羽毛等充当的,有时,把树枝的一端捣碎,使其剩下筋条状的物质,用它作画的效果也很好。刻画图像的工具是用燧石制成的石器。较粗的线条使用的是尖状器,较细的线条使用的是雕刻器。

(三)洞窟壁画的造型特色与主题

原始人不是凭着眼睛去作画,他们凭着表象作画。我们在旧石器时代的壁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动物的身上会体现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点:动物身体的形象一般都是从侧视的角度描绘的,而动物的角和蹄则大多是正视的形象。这种表现方法被称为“歪曲透视法”,这在原始造型中是普遍存在的。旧石器时代造型艺术的主要题材是动物,因此有很多学者又把这一时代的艺术称为“动物艺术”。图像以写实为主,也有一些抽象图形,但从未见到对植物和风景的描绘。

(四)洞窟壁画的巫术意义

壁画中的动物形象其实是现实中动物的替代物。在原始人的思维中,图像与原型之间具有一种在功能上的等值性,巫术的模拟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他们认为对图像所做的任何动作,都可以在现实的原型身上发挥同样的作用,在某个动物的身上画上一个矛头,也就意味着这个动物在事实上的被射杀。

四、结语

洞窟艺术是人与自然的互动结果。原始人类在观察自然万象之后,对世界有了自己初级的认识,先开始临摹自然中的存在,而当这种临摹进一步发展之后,人类开始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自然,控制将要发生的事情。洞窟艺术正是这样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彭亚、黄斌.外国美术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日常生活的美学角度论“复魅”的必要性 下一篇:试论宋朝的设计艺术与唐朝的设计艺术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