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意伤害罪

时间:2022-09-20 08:23:09

摘要:故意伤害罪作为一种古老而多发的犯罪,一直都倍受刑法学界的关注。虽然刑法理论界对故意伤害罪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立法上的粗疏及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对故意伤害罪的法律条文理解的差异,导致了故意伤害罪在认定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本文立足于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故意伤害罪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故意伤害罪理论及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故意伤害;犯罪构成;界限认定;罪数形态;立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89-01

一、 故意伤害罪的概念

在长期刑法理论研究中,理论界对故意伤害罪已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故意伤害罪通常被认定为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种界定方式既简单又清晰的将故意伤害罪的基本特征加以概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并在许多法学类教科书中被引用。然而,要深入研究一个罪名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上,还需要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入手加以研究。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直接引进的,它是在吸收他国犯罪构成学说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根据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犯罪构成是由刑事实体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成立该种犯罪所必须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二、故意伤害罪的构成特征

(一)故意伤害罪的客体特征

故意伤害罪侵犯客体中所指的身体健康,指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得到保持和人体器官正常机能不能丧失或者不能降低到一定程度,这个损伤程度的底线,就是在实践中被引入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这个标准的引入与我国的《刑法》体系息息相关,因为我国对一般殴打行为并不以《刑法》衡量与调整。所以,如果行为人同样以他人身体作为侵害对象,但是并没有破坏他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或者使其人体器官失去正常活动功能,而仅仅是一般殴打,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在实践中,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行政处罚,同时造成财产损害的,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如果使他人人格、名誉受到损害或者使他人人身失去自由,那么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构成其他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故意伤害罪侵犯客体中所指的他人身体,仅指有生命的人的整体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行为人以外的人的身体。

由于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一般情况下,自伤身体不能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是战时军人为逃避执行军事义务而自伤身体的,则构成战时自伤罪,应依照现行《刑法》第434条的规定处罚;如果是为了诬陷他人而自伤身体的,则应按照现行《刑法》典第243条规定的诬告陷害罪处罚。

(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特征

伤害行为的形式一般表现为积极作为的形式,即行为人采取积极的方式实施故意伤害的行为,具体方法手段多种多样,有利用行为人自身身体的,也有利用工具器械的;有利用动物植物的,也有利用自然现象的。个别情况下,故意伤害行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行为。伤害行为通常表现为暴力性的,但是否以暴力为限呢?不能排除无形的、非暴力的故意伤害行为。一方面,从《刑法》规定来看,故意伤害罪的构成在手段上没有限制,因此在逻辑上只要能够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结果的行为与手段,都可以成为故意伤害犯罪的行为和手段。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非暴力伤害的行为确也存在。

(三)故意伤害罪的主体特征

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主体。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简称,其概念和内容各国刑事立法中一般未予规定,而是由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结合认定。故意伤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在我国《刑法》看来,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且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之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成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而不能成为一般的致人轻伤的故意伤害罪的主体。

(四)故意伤害罪的主观特征

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强调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身体受到伤害,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罪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伤害的故意性。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这些观点虽然在文字表述上有差别,但实质是相同的。

故意伤害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犯罪,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本文笔者仅就故意伤害罪的某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故意伤害罪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故意伤害罪进行不断的探讨,在探索的过程中,使故意伤害罪有关的立法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晓途.论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9(34).

上一篇:谈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下一篇:“子为父隐”的道德悖论及其解决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