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

时间:2022-03-28 06:11:11

浅析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

【摘 要】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的改革要转换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学习惯、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教师主导 质疑 探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发展是教育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教学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要推进课改只有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才能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师生角色转变。教师由“教书匠”角色转换为“导师”角色。教师不再以“讲课”为主,而是以“导课”为主;教师不再是一位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良师益友”。虽然在许多文章中阐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有的把“主导”变成“主讲”,回到过去的“满堂灌”。有的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和讲授,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可有可无。于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事事、放任自流。把握课改精神,必须对教师的“主导” 和学生的“主体”进行准确定位。

我们先谈教师的“主导”,这个主导包括诱导兴趣、指导探究、引导思维和辅导答疑。

1.诱导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诱因,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疑”“探”都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就不会生疑,也会失去探的动力。可见,诱导学生兴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衡量教师基本素质的尺度。

2.指导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需老师组织和指导。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学习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讨论探究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合作探究时,老师不仅要组织好,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探讨。

3.引导思维。思维品质是素质的核心。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如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往往是快速探究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创造力的必备要素。

4.辅导答疑。这一环节需要教师讲,讲学生们不了解的问题,讲学生们探究解答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教师一定要精讲,要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点拨或启发式使学生心领神会。

从上述分析且实践证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最终评价者。教师要灵活有效掌控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虽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但由“演员”变成了“导演”,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博览群书,储备丰富的知识及充分的备课。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疑惑,有疑,才会去学习解疑释惑。设疑―解疑―质疑是贯穿课堂的主线。设疑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略读教材提出疑问,老师整理归纳学生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纲。设疑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不同的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得提问主体和问题本身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由原来的单一的“答”的任务变为既“答”又“问”的双重任务,完善了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疑,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质疑,要求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争议性问题或立足教材,放眼课外,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如果说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后面的“质疑”则是走出教材,超越教材。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体现怀疑精神,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虽不一定能提出重大理论的发现,但也不乏提出不少闪光点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新奇,思维活跃,问题自然也很多。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引导,真诚赏识。

其次,解疑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自己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就是指导学生根据整理好的提纲自主学习教材并探究答案。老师指导学生精读教材,边读边思,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把重难点标出来。有疑惑的地方打上“?”,留待合探时解决或请老师解释。老师要在教室里巡回检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防止个别学生溜号走神。老师要营造一种非常宁静的读书氛围,优化自探环境。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孔子在教育中,基本上都是先让他的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听取他们的意见。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也可以不教,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时,才去帮助他们。”陶行知先生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大力提倡让学生自己学,他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合作探究就是学生们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首先交流各自的自探成果,各抒己见,以矫正、补充和完善自学成果。经过共同协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其次,学生把自探时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由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内学生相互启发,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凝聚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产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能否在课堂上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关系着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也关系民族创新能力和中国梦的实现。所以,不论我们在教改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均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坚持。

上一篇: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