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隐风险

时间:2022-03-27 03:32:39

银信隐风险

9月22日,市场传闻银监会要求信托机构展开与绿城集团及关联企业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情况调查。当日绿城中国(03900.HK)股价大跌16.23%,报收4.49港元。国内A股市场的万科(000002.SZ)、金地集团(600383.SH)等地产股票跌幅也超过5%。

当日,有信托公司对媒体证实,银监会确于日前通过邮件下发了一份《关于信托公司与绿城集团及关联企业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调查的通知》,并附带一份上报调查情况的表格。

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该调查只是银监会的日常监管行为。

自今年5月份以来,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以及货币供应常态化,不少开发商均将信托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这也让监管层不断关注该项业务的风险性。

不仅仅是房地产,受银行信贷收紧的影响,许多需要融资的企业都已经转战信托渠道,信托公司也成为其眼中的“救命稻草”。根据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达37420.15亿元,比上季度末增长14.5%。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公募基金和券商管理的资产规模。

在巨大的融资需求面前,信托业一时风光无限。一方面,尽管融资成本一路攀升,甚至达到了融资者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资金量依旧勇攀新高;另一方面,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出台,信托业游走金融灰色地带的风险也显现出来。

信托疯涨

8月底,从事小型地产开发的王某在金融街匆匆约见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跟信托公司谈的结果很不理想,他们算出的融资成本竟然要21%,还得给中介1%,这样下来我们肯定不赚钱,甚至还要赔钱。”王某一脸无奈。

一位信托公司的业务经理表示,21%的融资成本“不算高”,今年信托的融资成本都在涨,某央企的融资成本都到了8%以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查看今年推出的各类信托计划,预期年收益率从年初的8.5%,上涨到9.2%、10%,甚至达到25%。

如平安信托推出的名为“平安财富•安城1号房地产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融资规模约8.6亿元,预期客户年化收益率就高达25%。

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集合类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8.95%,其中房地产信托的平均收益率达9.81%。在此状况下,银行一年期3.5%的存款利率相形见绌。

在高收益的诱惑下,投资者纷纷慷慨解囊,争先购买信托计划,而信托公司也顺应潮流,加大了产品的推出速度。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数据显示,2011年1~6月,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1845个,发行规模为3326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866个和1466亿元,同比分别上涨113%和127%。

面对供大于求的客户,有些信托公司开始“趁火打劫”。

前述信托公司业务经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现在市场需求旺盛,有些信托公司趁机提高了手续费,变相抬高了融资成本。“手续费一般是信托公司跟融资方洽谈确定,以前行规是千分之一或者万分之八,但现在最夸张的一个信托公司要出了5%的天价。”

据了解,通过信托融资的成本,除了给投资者的收益外,还有银行代销费(2%~3%)、律师费、银行托管费(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剩下的就是信托公司的手续费和信托报酬。

一家中型信托公司的人士表示,现在信托公司对客户资质的要求也很高,一些中小房地产公司如果要通过信托融资往往要通过中介介绍,其中介费普遍为0.5%~1%。

“有中介,融资成功的可能性也大点。”王某称,有中介已经对他的融资项目进行了“包装”,做了资质定级,甚至还为其介绍了几家合适的信托公司。

但是,高企的融资成本让“求钱若渴”的王某陷于两难的境地。融资,无异于饮鸩止渴;不融资,资金链断了,楼盘烂尾后果不堪设想。

银信腾挪

传统的银信合作基本模式是,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融资,然后把融来的资金通过信托项目投给融资者,项目完成后回笼资金,再向投资者还本付息。通过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银行可以将原来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并将信贷风险转移给理财客户。同时,腾挪信贷额度空间,满足银行流动资金需求。

2010年,随着信贷额度的收紧,这种银信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迅速扩大,演变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信贷,几乎与表内信贷并驾齐驱。

与表内信贷不同的是,这种银信合作往往可以游离在管控之外。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为绕开贷款规模,违规的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留下风险漏洞。

银信合作业务井喷导致的银行资产表外化潜藏风险,已被银监会上升为银行业应关注的主要风险。

自2010年起,银监会两度发文规范银信合作。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72号文”),通知规定,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这一限制几乎埋葬了信托生存空间,因为当时大多数开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的比例都超过了70%。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达3.7万亿元。其中,银信合作的信托产品规模为1.6万亿元,占比约为43%。

“现在银信合作的信托产品增量很小,但是存量很大。”平安信托一位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72号文颁布一年后,银行和信托公司也曾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并寻找新的合作之道。财产信托和收益权转让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

有业内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简单来说就是把财产交给信托管理,产生一个信托收益权,这个收益权就可以卖给银行,从而实现从银行融资的目的。然后,融资者要跟银行约定一个时间和价格,回购收益权。可以说是人为创造一种交易标的,再从银行拿到理财资金。“这就不属于直接融资类业务,可以绕过30%监管红线。”

虽然新的合作模式并不违规,但现实操作往往不是如此。“譬如有些财产不能产生收益或者产生收益很小,也被拿来做财产信托或者收益权转让,这样就蕴含着风险。”该人士还透露,由于财产信托给银行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贷款收益,所以某些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开展了该类业务。

除了财产信托外,TOT(信托中的信托)也成为融资类业务的掩体。传统银信合作是银行委托信托公司成立一个新的信托产品,而TOT则是用信托原理投资于已有的信托产品,这样就有效的规避了“72号文”中“信贷理财类业务占比超标公司不得发放该类新增业务”的限制。

“无论是绕道还是找掩体,信托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从银行融资了,现在更多的信托把目光转向了募集民间资本。”某信托公司高管说。

隐藏的风险

根据信托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基础产业、工商业和房地产一直都是信托资金流向的重要领域。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包括保障房信托在内,共发行536款房地产信托,同比增长145.88%;发行规模达到1670.1亿元,同比增长137.36%,发行规模占同期信托总规模的47.6%。

中诚信托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信托业务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利润来源,含金量很高,尤其是现在处于信托“卖方市场”时期。

北京大学地产基金主任杜猛认为,虽然目前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一路攀高,但是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于那些过于依赖信托融资而又销售不畅的地产公司来说,风险正在逼近。未来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来管理流动性,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还将面临趋紧,不排除有些小地产商的资金链断裂。这就有可能导致信托产品到期无法给付的情况发生。

除了房地产外,基础产业也是信托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托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余额为1.01万亿元,占同期资金余额的28.3%。

一位大型信托公司的高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找信托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县一级的政府项目,而且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操作。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慢,甚至不产生收益,即便有政府信用担保,风险也是显而易见。

“金融危机后,中央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信托公司在那时候接下很多基础设施项目,现在都是在消化存量。”上述高管表示,现在信托公司都是尽量不做基础产业项目了。

虽然投资领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是信托的风险却已经改变。

普益财富的信托研究员陈朋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银信合作用的是银行自有资金,所以银行对信托项目的风险管控非常严格。现在银信合作受限,很多资金需要信托公司募集民间资本,银行只是在自己的网点代售信托产品,所以现在对信托产品的风险管控更多的是由信托公司来做。

陈朋真强调,因为信托只是一个中介,所以其监管的作用非常有限。以房地产信托为例,房地产开发需要经历立项、建设、竣工验收和销售、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其风险形式多种多样,风险控制手段复杂,具有很高的专业化要求。但信托公司往往缺乏房地产评估、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也限制了这些风险控制措施的作用。

在高收益的诱惑下,有的信托公司一路高歌猛进。某国有信托公司的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现在有些信托公司把员工的收入与所作业务挂钩,导致信托业务扩张迅速。“钱先揣腰包里,风险以后再说。”

银信陷阱

随着信托业务的快速扩张,销售银信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新的业绩增长点。

“我行正在推出期限一周、年化利率5%的理财产品,请速来抢购。”类似的短信层出不穷,而不菲的收益率是这些短信的宣传重点,殊不知,在这些看似亮点的收益率中却隐藏着很大的陷阱。

目前,银行在和客户宣传时提到的大部分是预期收益率,真正的收益以合同签订为准。但是,很多的消费者并不了解所谓“预期收益率”,以为购买银信理财回报是固定的,对风险的认识也很模糊。

在记者咨询非保本浮动收益银信理财产品的经营状况时,银行经理纷纷表示,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成预期收益,而且不会出现本金风险。但是,某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有些银信产品为了完成募集,故意抬高了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

除了收益率陷阱外,有些银信产品在销售合同上设下了“模糊陷阱”。

购买任何理财产品都要签署一份合同,合同本来是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依据,现在一些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却借着合同玩起了模糊战术。该类信托资金投向比较概括,投资的方式、目标、范围都比较含糊,甚至没有提及。

“投资者面对厚厚的产品说明书,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都是草草翻阅,然后签字了事。这实际上是将风险留给了自己。”前述银行理财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对于银信理财产品的监管还是相对比较薄弱,在它的募集、设计、发行上监管还不是很全面。“钱募集了,用到什么地方,有什么风险,投资者一概不知。”

如果真的发生风险,除了信托公司以外,损失最大的就是投资者。“信托产品是不承诺保本保息的。”中融信托一位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除了投资者、信托公司外,银行也不可能幸免。

虽然从法律地位上说,银行承担的只是受托理财的信托责任,对于投资风险,银行并不承担责任。但是,多位银行理财人士向记者坦言,如果理财产品真的发生系统性风险,银行是无法置身事外的,因为信用风险一直由银行承担。

组合监管

面对潜在的风险,监管层已有察觉,并且开始着手打造新的监管规则,以期未雨绸缪。

2011年初,银监会表示,各商业银行需在2011年底前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对商业银行未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信托贷款,各信托公司应当按照10.5%的比例计提风险资本。

浦发银行的一位业务经理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表外资产的风险管理相对表内资产较为薄弱,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较大,全部转入表内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但是她也表示,转表在操作层面上还有一些难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对本刊记者表示,一笔贷款是否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由会计准则规定的,不是银监会说了算。如果银行发行理财募集资金给信托公司,贷款给企业,信托公司需要把这笔贷款录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如果银行再度计入表内,岂不是一笔贷款会被录入两次?

为了防范风险,监管部门还在信托头上套上了净资本的紧箍咒。今年1月,银监会《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信托公司积极调整业务规模和业务结构,确保在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净资本各项指标要求。不达标的公司将暂停其信托业务,并追究该公司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

银监会给信托公司划定的风险控制线主要有两条,即《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中提到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

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公司为了达标,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净资本,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调整业务结构,减少风险资本。

2011年7月,银监会又将银行理财资产池涉及的六种模式界定为违规,要求银行进行自查和整改。六种模式主要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行为。

8月23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系统内讲话时强调,要强化事前监管与持续监管,禁止银政、银信(信托)、银担之间的不当合作,提高风险监管有效性。

在监管的多重压力下,近期集合信托产品市场表现冷淡,银信合作产品发行的数量和规模逐步减少。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银信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807个,比上月减少5.4%,产品发行规模为2016.68亿元,较上月减少32.74%。

银监会非银部一位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银信合作的余额已经处于下降的态势。“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此前的监管政策落到实处,该并表的要并表。”

受信贷收紧的影响,开发商将信托作为其重要的融资渠道

财产信托合收益权转让以及TOT业务是银信合作社的新模式

上一篇:“无线城市”扩张期 下一篇:A股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