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 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3-26 05:28:14

尊重学生主体 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作为主体,他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是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主体,是自我改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客体他即是教育者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也是自我改造、自我塑造的对象。作为被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即他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来选择教育影响,并内化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的,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地教导,更不仅仅是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

一、转变观念

教育形势在发展,教育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教育的对象每天都在变化,要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准确有效,更符合具体实际。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放手给学生去做的老师坚决不代劳,要有足够的胆识和气魄,敢于冒风险,又要努力减少失误。

首先,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好坏。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能力,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行。如果老师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事先明确其学习目标,布置给他们任务,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委任重任,那么,他们在使命感的驱使下,立即会调动诸多感官机能去咀嚼、模仿、反馈。有了这样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长期下去,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把课堂当作舞台,在上面尽情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感受成功喜悦,体验快乐成长。

其次,课堂改革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有很多时候,过分追示显现的教学效果,常常会陷入急于求成的地步。不少老师认为,学生讲得再好,也抵不上老师的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长期让学生主宰课堂肯定会延误教学进程,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其实,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的人才,是能适应风云变幻环境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应试产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人发人深省的“世纪之问”直接冲击教育工作者的心灵,逼迫我们去思索:如何在学生成长关键的十几年内,凭借课堂这一载体,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头等大事!山东省地处偏僻,条件简陋的杜郎口中学坚持走课堂改革之路,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焕发了课堂生命活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吸引了全国乃至国外教育同行的目光,这是坚持课改的有力证明。或许,学生的成绩在短期里不会提高,基至下降,但从学生终身发展来看,长远利益定是远远大于眼前利益的。

再次,要关注班级里的弱势群体。我们老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加快授课进度,常常会把问题、任务交付给优秀生和中等生去完成,而忽略了后进后。其实,就课堂效果而言,只有那些“后进生”的学习权益得到保证,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相长,学生整体成绩与群体素质才能水涨船高。因此,课堂上要把时间、空间多让给那些基础差,自觉性差的学生,让他们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以尊重、维护他们在学习中应享有平等的地位。把“能自律”、“勤发言”、“学有得”作为考查他们的标准。让他尽量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从自卑,被冷落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明确学生的客体属性,即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是被改造和塑造的对象,这是教育实践的规定性决定的,也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因而教师把学生当成是自己改造和塑造的对象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忽略其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这种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不仅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进行自我改造和塑造,因而他是自己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独立的人格,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前提。

三、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信。教师尊重学生可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可以化作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师生的感情倍增。“亲其师”是“信其道”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够成才,给他们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师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学习需要,使他们能积极地主动学习;同时运用“心理互换”的原则,给学生以民主的自由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去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寻求易于接受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讨论,以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四、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趣,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教师运用活动教学,创造各种有趣、直观的活动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寓教于乐”,使之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如我在汽车构造教学中就通过生活中汽车的维护保养、汽车维修案例分析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汽车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从对书本知识的兴趣转向对实际生活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更新层次知识奠定基础。

五、创造学习气氛,设计主体活动,激活主体意识

通过各种活动,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应用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任务型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教学新局面的支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程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主体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创造学习气氛,同时还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设计好主体活动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其中并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启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六、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当好导演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对某种只是思考和再认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己组织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心里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七、优化教学环境是关键

世界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还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优化教学环境。

(一)创建学习小组

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搭配开来,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八个人一小组。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座位安排会致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话人数多,破坏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效果。笔者认为这就需要老师事先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制定周密的考查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树榜样,抓典型,实行加减分制,一周一评比,看哪些同学得分状况好,哪个小组处于领先位置。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意识,使学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内成员结队帮扶,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分享资源,优等生通过与对手切磋,增添了新鲜血液,通过对薄弱生的帮扶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规律。小组合作实现了优等生的自尊,中等生的自强,薄弱生的自信,合作双赢,皆大欢喜,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二)增强黑板块数及利用次数

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是产生自信,增强学习能力的载体。充分例用班级里的前后黑板,在教室左右墙壁增加悬挂式黑板,由于它们的“易见”性,老师和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疏漏和错误,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反思。笔者在检查家庭作业,讲授重点句型,完成随堂练习,进行课堂反馈时,常常一次就是让十几个同学同时到黑板上展示答案,然后让另十几个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批改,再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点拨,效果非常的明显。此外,前后左右黑板的交替使用,也避免了学生座位安排的困饶,不存在座位的好差问题,同时也便于学生互动,随时随地的展示所思所想。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与思考,使学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活动。现代信息技术微机系统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可感的形象,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从而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与动力。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每个学生家都拥有一台电脑。老师在布置学生任务时可增加一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去搜集有关信息,制作简单表格,下载歌曲,影像资料,自己动手编辑文字,绘制图片等,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感知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自己动手的学习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八、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小学 江苏】

上一篇:在兴趣中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 下一篇:有机杂合,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