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3-26 05:02:00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四、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

五、忌可见度低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J2406型小磁针,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积又比较大,遮住了磁针,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比照条形磁铁的大小,在其周围均匀固定上10根细针,同时将小磁针的两端分别涂上对比强烈的两种鲜明的颜色,便于区分南北极。使用时将小磁针插在细针上即可进行投影演示。

六、忌用模型代替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模型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就可用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而模型则不能。故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时,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纸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

上一篇:结合职高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特点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