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3-26 03:19:10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指出,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工作,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着力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改变经营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加快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金融人才;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金融业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2-0004-04

一、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

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工作。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到每一项金融工作中,并贯穿于金融业务运行的始终。金融工作人员特别是金融系统的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坚持不懈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工作。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经济工作要以人为本,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金融工作同样要以人为本。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金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尽可能满足人民投资、避险、保值增值和支付的需求。要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弘扬金融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等功能,增强金融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并通过金融企业员工传播与渗透到金融客户,从而增强金融客户的认同感与满意度。

其次,要坚持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金融工作的发展道路、模式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要增强对经济发展规律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这就要求提高金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金融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文化建设、科技进步、法制建设相协调,从宏观、开放、可持续的角度把握金融政策和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要坚持大力培养金融人才。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并通过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科技、知识、智力高度密集型的现代金融业来说,金融人才对金融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金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业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人才,通过各种途经培养人才,构建各种平台使用人才,用相对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才能调动激发人才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改革和发展

(一)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

转变发展观念就是要转变过去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的发展观念。要转变过去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服务,重信贷规模轻资产质量、重发展速度轻经济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发展质量就是要提高金融业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金融机构分布合理,金融产品丰富多样,金融市场功能完善,金融服务多样化和方便快捷。金融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地区、城乡、国内外也要协调发展,并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在发展理念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金融机构应该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上来,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整体营销为手段来获得客户对其服务的认同,以优质服务获得客户的满意和赞誉,打造优秀的金融服务品牌,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其长远利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个、贴心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有助于金融机构建立和维护独特的市场品牌和良好声誉,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2在发展模式上,应注意全面协调发展。金融各行业、各部门、各市场和各区域都应该全面协调发展,以解决金融业结构失衡的状况。首先,金融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从过去的以间接融资为主,逐步转变到直接融资占一定比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彼此协调,全面发展,强化金融整体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是金融各市场要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整体联动。应大力发展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并实现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彼此促进、和谐发展,提高金融市场整体运行效率。 第三,金融各区域要全面协调发展。一是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要全面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与发展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关系,适度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建立适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要重视区域金融合作,增强发达地区金融的辐射力,协调各地区金融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注重城市与农村金融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应逐步改变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城乡金融协调发展。

3在发展道路上,应坚持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道路应该从过去的以资产规模为中心,转变到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上来,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的统一。强化风险控制和管理,加强信用文化和反映客户信用情况的信息系统建设,培育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出色的营运效率和低成本资金运作为抓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刻认识金融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特点,注重稳健经营,以质量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正确处理好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规模质量、规模效益的关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变经营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

1改变经营方式。商业银行应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资产结构。大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开拓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建立信贷利差收入、投资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协调推动的多元化收益结构,培育高增长、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证券公司应根据自身资源和环境确立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构建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协调发展的收入结构,逐步形成以证券经营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提高在服务佣金、资本运作方面的利润,拓宽投资渠道,积极介入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获取稳定的利润,实现为民保险的基本功能。

2创新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户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层次客户开发特色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培育一些具有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客户群体,提供既适合中小企业经营实际、又能有效防范风险的产品和服务,达到银行发展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双赢。二是加强沟通,研究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应加强沟通,推动银证、银保等业务领域的交叉产品创新,并注意防范风险在金融市场不同领域的传递。三是培养人才,提高专业人员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开展多层次培训,加强金融人才的多渠道培养,提高专业人才和科技手段对业务创新的支撑力度。

3拓展服务领域。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应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帮助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融资等金融需求。利用政策性金融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保险政策、外汇政策等共同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应根据“走出去”企业的不同性质构建不同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外汇管理政策,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推进海外分支机构混业经营与中间业务创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服务。

要继续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各种金融中介机构构成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拓展个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对外金融服务以及银行中间业务服务等,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注重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千方百计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金融业的复杂要求。

(三)加快金融改革,协调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

继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的法人治理,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推行问责制,严防不良资产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加快试点银行分支机构的改革,确保新机制、新体制在全系统上下联动。加快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等农村银行类机构改革,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支持汽车企业设立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中外资银行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和股权合作。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创新,适时推进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创新、证券交易制度创新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稳步推进保险资金托管改革,强化投资决策、交易和托管三分离的防火墙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 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发展。

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适当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入股金融机构的比例,促进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重组与改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为个体生产者和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成以社区、个人及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银行,允许试点民营银行,优化银行体系结构。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为正规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由于综合经营对人才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极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金融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拖累整个改革试点的进度。

在深化金融业自身改革的同时,要加强金融市场发展的统一规划,研究各类金融市场的联动发展关系,促进金融基础产品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外汇产品市场与本币产品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更好地协调发展。同时,要协调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当前,应处理好股权分置改革,加快汇率体制改革步伐,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和加快融资融券试点,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资金合理流动。进一步完善主板市场,积极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二板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改变金融风险过度集中银行业的融资格局。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完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增强对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利用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为投资者管理金融风险提供更多可用的工具。

(四)坚持和谐发展,加快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和谐发展,须改变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构建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金融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领域,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产业,通过支持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培育客户,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在服务经济的过程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必须重视发展金融业,并构建良好、平衡与和谐的金融生态。

坚持和谐发展,须建立良好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法律环境包括立法和执法环境,对金融生态有着直接的影响。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企业破产法》,从立法上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破产制度,是我国在完善与金融有关的立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应注重完善与贷款欺诈等相关的法律的立法和执法,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和谐发展,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征信体系建设,其重要内容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当前,应确保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常运行,继续完善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加快征信立法,促进征信行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专业化的信用机构,培育信用文化,有步骤、有重点开放征信市场,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逐步建立失信惩戒制度,规范社会征信机构,加强征信市场监督管理,切实防范信用风险。

坚持和谐发展,须继续提高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要在借鉴发达国家高水平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行业和企业制度特点,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并按标准严格执行。要在吸收国外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的先进经验和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我国相关中介机构的发展,培植诚信和服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大型专业化中介机构,适时向国外大型中介机构开放市场,以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减少虚假信息和金融欺诈。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全局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机构改革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及深入开展其他金融机构改革中,应协调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以机构改革促发展,通过改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金融机构效益和金融管理水平,避免危机和不稳定,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金融改革应进行全面规划和整体协调,防止单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的改革与金融发展的长期趋势出现背离,同时,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逐步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提高金融机构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市场开放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合作和竞争,已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要以开放促发展,加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联结,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金合理流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出于对金融安全的考虑,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要采取循序渐进可控的开放原则,逐步提高市场参与者在国际金融中的竞争力,适时评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协调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平等基础上开展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要结合市场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金融市场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步发展货币市场,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创新金融产品,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调控市场流动性。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继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引进更多的衍生产品,为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藏汇于民”,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保持外汇储备合理增长,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种博弈互动的关系。既要推动创新,鼓励创新,又要健全各种法规,强化内控约束机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另一方面,在创新的过程中,立法工作要积极跟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往往横跨两个或两个以上金融部门,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同时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寻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互动。

(四)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这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是,积累的风险不可低估。第一,随着我国某些周期性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效益下滑,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第二,高比例、高数量的中长期贷款本身隐含着一定的风险。第三,2005年以来,国外的一些热钱炒房地产,炒人民币汇率,投机过程中更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潜在的金融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既要强调发展,又要注重防范风险。要在金融发展过程中,不断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确保金融体系安全运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勤德.树立科学发展观[M].红旗出版社,2004

[2]曾牧野.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观[M].经济出版社,2005

[3]逄锦聚.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周小川.“十一五”期间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新华网.2005年11月18日

上一篇:论我国银行抵销权制度的建立 下一篇:基于“一卡双账”设想的银行卡运营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