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助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2-03-25 09:20:56

品牌战略助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品牌是一个经济体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江苏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转型升级阶段,在这个重要历史时期,重视品牌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作用,努力实施好品牌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转型升级需要品牌战略的助推

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三方面要求的实现都离不开品牌战略的助推。

实施品牌战略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江苏已经成为制造业大省和强省,但是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大多数企业仍是仅限于采取贴牌加工方式参与到加工制造环节中,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不是从事开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增值环节,大部分利润被拥有品牌的国外企业所获得。有关统计表明,美国GDP中60%的部分来自于品牌产品创造的价值,而江苏GDP中只有不到20%是品牌产品所创造的价值。发展方式转型要求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产业链条向开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增值环节延伸。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从而可以通过有效提升开发设计、营销服务能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附加值。

实施品牌战略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升级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技术的层次,二是在产业链上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延伸,三是以新兴产业替代衰退产业。而江苏的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是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来稀释传统产业的比重,用新兴产业技术的渗透来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用新兴产业和生产业的扩张来引领传统产业的升级。这样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依托很强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品牌竞争力。只有在培育核心技术的同时竭尽全力地创立和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并且将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可靠的保障。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牵引。品牌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既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强有力武器,也是牵引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江苏要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赢得主动权,关键之一是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品牌战略与自主创新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自主创新为品牌战略服务,自主创新是品牌战略的根本;另一方面,品牌战略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品牌战略可以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牵引力。对企业来说,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就是通过培育品牌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江苏的“沙钢集团”、“苏宁电器”、“无锡尚德”、“综艺股份”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都是在培育自主品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都表明,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十分重视实施品牌战略。

总之,对江苏而言,没有自主品牌的经济,是缺少智慧的经济,拼的是血汗;没有自主品牌的经济,是价值微薄的经济,拼的是廉价劳动力;没有自主品牌的经济,是受制于人的经济,拼的是资源和环境。因此,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品牌战略的助推作用。

转型升级中的品牌战略已初显成效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江苏已经当仁不让地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树立起新的标杆,让品牌战略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和注入新的活力的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品牌战略促进了江苏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和新*产业延伸。品牌战略首先促进了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苏酒集团依托“洋河”、“双沟”两大品牌,从产品经营转变为品牌经营,提高经营水平,加快扩展步伐,销售额大幅增加,迅速跨入中国白酒行业三强行列。同时不少地区的品牌战略已重点开始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六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在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软件等产业,南京市已经培育了“南瑞”、“蓝深”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推动了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聚集。江苏全省已发展市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41家,这些品牌培育基地作为将品牌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强强联合”的新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南通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已拥有3件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和23件市知名商标,2010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纳税额达到21亿元,位居全国家纺市场之首。

农业品牌战略带动了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致富。通过积极建设农业品牌,全省涌现出了“洞庭山碧螺春”、“盱眙龙虾”、“阳澄湖大闸蟹”等一批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和农副产品商标,有效带动了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致富。比如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运用鑫缘品牌,带动11.4万户蚕农养蚕和3万名产业工人就业,使蚕农户均增收4500元。

制造业品牌战略开始向服务业延伸。在经济转型升级之前,江苏品牌的优势主要在工业领域,服务业的知名品牌极少。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中服务业比重的逐步提高,江苏的品牌战略也从工业产品领域向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延伸。截止到2010年底,江苏省著名商标总数为2329件,其中服务业商标已有115件,同比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旅游行业,已涌现出首批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首的10个优质服务品牌;在文化产业,拥有出版、发行完整产业链的“凤凰传媒”已脱颖而出;在商品连锁业,中国连锁业第一区域品牌“苏果”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放大品牌战略对转型升级的助推力要靠深层次谋划

为了让品牌战略凝聚起新的力量,发挥品牌效应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应该对品牌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措施进行深层次的谋划。

增强名牌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整合力。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继续依托品牌效应,增强江苏名牌企业对于全国甚至全球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扩张江苏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需要为此而进行的谋划是:一方面,通过产业技术进步,鼓励本土企业苦练内功,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鼓励在江苏投资多年的外资品牌申报国内名牌认定。既要在本土企业中发掘和培育自有品牌,又要引导外资企业扎根江苏,在江苏设立研发机构和注册企业商标及产品品牌,培育“江苏原创”的外资名牌。

将提高企业的创品牌能力作为关键点。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和产品,在转型升级中培育和提升品牌,建设品牌大省,基础在企业,关键也在企业。因此,必须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企业的创品牌能力。要以知名品牌企业为龙头,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品牌规模效益,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鼓励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门,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授权生产、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快速的品牌扩张、规模扩张、市场扩张。

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支撑。为了放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品牌战略的引领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并积极申报专利和知识产权,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重点是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的开发力度,提升全省主导产业在细分品种上的竞争力,抢夺细分市场话语权,更多地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为创建行业领先品牌奠定基础。

优化品牌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在硬环境上,引导产业集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指导产业集群努力构建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在软环境上,加强江苏区域品牌的营销和运作,提高区域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产业集群及其产品的认可度。同时,要积极鼓励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走出去,通过合资、联盟等形式广泛开展合作,努力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上一篇:倾心为民的好支书 下一篇: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