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措施及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时间:2022-03-25 08:56:00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措施及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摘要:在整个社会能耗构成中,建筑能耗约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由给水、排水、消防等设计内容构成的建筑给排水,其能耗则占了建筑能耗不小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剖析建筑给排水中节水措施的使用,对我国建筑给排水的整体节水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在实际造作中可以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与指导,为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水措施 水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节能是现代城市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整个建筑行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的方面。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需要针对其要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有效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度,但目前各种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节能效益。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供水设备的选用

1、水泵―高位水箱联合供水

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是指水泵―水泵的吸水管直接与外网连接,外网水压高时,由外网直接供水;外网水压不足时,由水泵增压供水,并利用高位水箱调节流量。由于水泵可以及时向水箱充水,水箱容积可大为减少,使水泵在高效率状态下工作;当室外供水设备管网的水压经常性低于或周期性低于建筑内部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而且建筑物内部用水又很不均匀时,可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这种设备管理方便,技术合理,供水可靠;水泵工况不能自动调节、水箱里水力停留时间长、造成水泵不节能、水质易受污染等问题。

2、无负压新型供水设备

无负压新型供水设备是通过微机控制变频调速来实现恒压供水,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真空控制器及稳流补偿器,抑制负压的产生,从而充分利用市管网的压力并保证用户的用水压力恒定。它的优点在于将气压罐供水和变频调速水泵相结合,在用水高峰期,水泵在相应的工况下达到最适合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功率,满足用户用水需求,而在用水低峰期,变频器可调节水泵工作频率,并将压力水储备在气压罐内,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水泵停止工作,由压力水供应用户,即达到了节能的功效;不足之处当无负压供水设备适用场合有限,价格贵。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节能工具的选用

1、优质阀门管材的选用

由于自来水中多加氯消毒,易造成镀锌钢管生锈,水质受到污染,甚至在接头处会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应大力推广使用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 钢管、pe 管、pvc-u 管等新型管材,既能保证用水卫生,又能避免水的浪费。

2、节水型卫生和配水器具

推广新型卫生器具、配水器具是充分响应国家提出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原则的重要手段,设计中采用新型节水龙头,如瓷芯节水龙头、充气水龙头、红外线感应龙头、节水型马桶等。一般情况,相同水压下的新型节水龙头耗水量仅为普通水龙头的 20%~30%,更有甚者节水量会超过 50%,不仅大大减小了水的消耗量,更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供水能量的消耗。

3、水表及刷卡系统的合理使用

用水设备安装水表等计量装置,是节水的重要措施。在建筑给水系统入户管道及建筑内部的主要用水点设置水表,并将其纳入监控系统可有效的监督并控制用户用水量,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设计者应根据业主、物业管理等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质量好的水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学校的公共浴室、淋浴等应建立刷卡用水系统[1]。这些地方人口密集,日均耗水量极大,需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三、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措施

1、水处理系统

利用生态原理和高科技的污水生态处理设备,以太阳能、生物能、重力能为主要能耗,设计一个生物圈系统,是一种更节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处理工艺,主要是依靠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生物链来净化污水,实现污水零排放、零费用运行。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已经代替化粪池,经处理后达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处理的水质可以明显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从而降低能耗,提高处理效率;需提升时合理选型潜水泵,采用新型排水管材、管件;设计和使用防臭防返溢地漏,并确保高水封;合理设计通气管;采用带检查窗的弯头;使用顺水型三通及弯头。

2、雨水系统

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经简单的处理后可作生活杂用水,已成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法,集蓄来自屋顶或其他区域的降水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利用,将小区的地面、道路、屋面等雨水收集,经处理后回用于冲厕、洗车、道路浇洒及绿化;推广绿地节水型灌溉方式,提高雨水利用率;对于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筑给排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随着水资源的越来越少,人们更希望喝到安全卫生的水, 特别是加入 WTO 后, 水质的改善和国家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也更加密切。面对当前的问题, 除了节约水资源,发展净水技术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混凝剂与助凝剂

目前国内使用的混凝剂品种比较单一,而且以铝盐为主,助凝剂采用比较少, 助滤剂更少,多种高效率,高品质的混凝剂与助凝剂的开发与采用,是提高出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混凝剂与助凝剂的合理投加,是自来水厂高效、低耗的一个控制点[3]。

2、生物预处理

净水工艺中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以去除原水中可生化降解物质和氨氮,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科研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生产实践中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面对目前的水资源环境。在较长的一段时期还大有用武之地,如何利用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对各种不同的水源条件结合传统的处理工艺, 无论从设计参数,工艺布置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实用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3、加强常规处理

百余年的现代水厂的建设, 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组成的常规处理工艺, 虽以去除浊度为主要目的,但随着浊度的降低,吸附于胶体颗粒的有机物以及溶解度较低的微量有机物也可以相应降低,各种微生物和病毒也能随浊度的去除而减少。

4、深度处理

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加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的深度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多验,在欧美得到了广泛使用,国内也在不少堀市水厂和工业企业的水厂得到采用,随着我国卫生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出台,不少城市的原水即使通过加强常规处理,甚至增设了生物预处理措施,还不可能达到上述规范的要求,广泛采用臭氧活性炭处理手段是势在必行。

5、污泥处置

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几个水厂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虽然水厂污泥中无机成分占绝大多数, 而且主要来自水源本身,但由于泥水排入河道悬浮物浓度很高, 将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水厂的污泥经脱水后外运,已被提到议事日程,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各技术环节都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6、含藻水处理

我国有丰富的湖泊水和人工水库水资源,但随着水源的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过对含藻水的处理研究,包括生物预处理,微滤机,加氯,加粘土,气浮等等,取得一定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暴发期还没有有效的手段,由于含藻水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处理工艺也较复杂,难度也大,今后一方面要制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还要继续对含藻水的净化技术作进一步广泛深入的研究。

结语

建筑能耗中建筑给排水能耗不可小觑,虽然就节能来说给排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困难应该更能刺激设计人员迎难而上的决心,对于建筑给排水节能事业要主动参与进去,同时不断学习丰富自身学识,进而创造出更好的更环保的绿色节能措施,对于国家相应的号召进行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 刘长清.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J].科技风.2010(05)112-113

[2]. 王艳.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88

[3]. 张凯;潘亮.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73

上一篇:河岸带土地利用规划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下一篇: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