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

时间:2022-03-25 12:19:55

浅析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

【摘 要】由于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兴趣;实践;方法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不足,进而确定改进和努力方向。学习物理大致有几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掌握基础知识的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会物理的最高境界。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要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习物理也要讲究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如:①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理解物理概念,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如初学“重力”内容时,许多学生认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其实它们不是一个力,只是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而已。②独立做题。要独立而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数量,要有一定质量,要有一定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这一关是学不好的。③重视物理过程。对于物理过程要清楚,物理过程不清楚,必然存在解题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尽量画图,有的要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掌握物理过程。④加强“比较”和“类比”。一些问题其实就是另外一些问题的翻版,要做到举一反三,表面上差异大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加深对概念和规律以及物理现象的认识。如“磁场”和“静电场”表面看起来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同为势场)。⑤善于发现一些隐含条件。隐含在物理现象中如“失重”、“通讯卫星运行角速度周期”等;隐含在物理模型中如质点和点电荷都不计形状和大小等;隐含在临界状态中如绳子约束小球做圆周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隐含恰好重力提供向心力,绳子的拉力为零等。

三、学习物理应该把课本知识用到实践中

对自己周围的事,要留心观察、分析、发现,注意培养好奇心。好奇心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发和激励。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同学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培养同学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好动是同学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好动心理,从而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不放过任何一个现象、一个机会。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切不可背几条定律,掌握几则定义就行了。物理知识一旦和实际应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处处展现出智慧的光辉。

总之,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同学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上一篇:钢结构厂房建设工程监理分析 下一篇:平面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