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组织“怎么办”

时间:2022-03-24 02:29:23

江苏社会组织“怎么办”

近年来,江苏社会组织虽然在培育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力不足,政府监管空虚;身份模糊,职能管理混乱;规模较小,运营机制不畅等。因此,要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保障社会组织持续化发展;明晰身份认定范围,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明确组织职能范畴,确保社会组织有序化发展;全面构建人才队伍,促进社会组织高效化发展。

一、江苏社会组织“怎么样”

社会组织总量领先。截至2013年6月,江苏拥有社会组织4486家,占全国社会组织总数的8.86%,江苏社会组织总数高居榜首。同时,江苏社会团体2223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204家、基金会424家,与其他省区市相比,也都居于首位。

参与人数规模较大。目前,在江苏部分地区,群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程度已有了较大提升,参与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也较高。例如,截至2012年,扬州市的社会组织共吸纳市民参与50万人次,占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

社会组织影响力大。目前,江苏已自主培育了一批有相当社会知名度的社会组织,如南京市的爱德基金会、心贴心老年服务机构等。这些社会组织规模较大、活动规范、社会影响力也较大,已成为江苏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标杆。

体制改革引领全国。目前,江苏已率先在全国试行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涉及社会组织的制度改革。同时,江苏各市也已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在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社会组织中试行了直接登记制度。

二、江苏社会组织“怎么了”

人力不足,政府监管空虚。据统计,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有10人,市级民政局的社会组织管理部门通常不足5人,区级民政局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约两三人,街道通常只有1人,且大多数是兼职。在行政管理上,民政部门也主要忙于登记、验收等工作,对大量不断增长的社会组织没有精力进行服务、指导与监管。可以说,独立承担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对民政部门来说,越来越感到权限不足和力不从心。

身份模糊,职能管理混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社会组织职能异化,一些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在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变相损害了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时,在一部分具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中,社会组织也将自身视作“二政府”,在机构定位上有所偏离,并通常以行政权力凌驾于会员单位之上,较多履行行业管理的职能,而较少履行行业服务的职能。二是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认定条件较为模糊,缺乏可操作的细则,形成了人为解释的空间,这使得民办非企业单位很少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不利于吸引社会捐赠。

规模较小,运营机制不畅。首先,在财务管理上,很多社会组织由于没有专职的会计和出纳,或者会计和出纳由同一个人担任,这就导致这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滞后。其次,在资金使用上,人员工资开支占社会组织总支出的比例较为模糊,尚未形成既符合法律又有利于实践的参照标准,不利于吸引人才。第三,在人才管理上,通过调查发现,对关于社会组织的政策、法律、运行、管理等较为熟悉的专业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同时对发展社会组织所需的志愿人员,也因缺乏完善的长效参与机制而呈现出参与动力不足的状况。

三、江苏社会组织“怎么办”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保障社会组织持续化发展。一方面,需要省级民政部门不断完善现有网络平台中的社会组织年检信息披露栏目,强制要求社会组织公开收入总数、收入构成、支出总数、支出构成、项目内容、项目进程、项目评估、人员构成、税收等内容。同时,对于公众提出的质疑,民政部门应当要求社会组织在限定期限内对其进行公开解释。如果社会组织无法提供合理解释的,就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情形严重的,可剥夺其运营资格。另一方面,需要由相关政府部门主导发起并创建监管型社会组织。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大规模扩大民政部门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在评估、年检、网络平台维护、行业建设、注册服务等方面实施监管,保障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地发展。

明晰身份认定范围,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这一方面需要分门别类地对社会组织进行身份认定,如在具有完善财务制度的社会组织中,要大力拓展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的范围,给予税收优惠;在公益职能执行良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要扩大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的范围,以此拓展公益资源的来源;针对四星、五星的社会组织,要鼓励地方政府对其进行退税,以此激励其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建立社会组织专门的票据制度,推行社会组织专用发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和个人捐赠税收减免程序。这方面可效仿美国税法501(C)(3)条款,即通过严格界定社会组织营业性收入减税、免税的项目,以可操作化的标准规范社会组织的经营。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组织高效化发展。一方面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如对管理人员,政府可以在服务购买的资金中设置专项培训资金,即凡是承接政府项目的社会组织管理人员,都可以使用专项培训费用参加由政府组织的社会组织培训班;对工作人员,政府可以定期举办社会组织人才专场招聘会,并依托网络平台,逐步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库,以此搭建社会组织和各类社会人才之间沟通的桥梁,多渠道多形式地充实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关于社会组织人员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如在落户、五险一金、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方面给予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一定的便利。同时,也可督促政府设立教育基金,即通过减免学费、颁发奖学金等形式,将江苏大批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本领域工作。

明确组织职能范畴,确保社会组织有序化发展。一方面需要去行政化,即要禁止在职公务员在行业协会中兼职,退役公务员如要在行业协会中任职,需经原单位的审批。另外,去行政化还要清除政府机构与行业协会之间所存在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现象。在去行政化以后,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或者“以奖代购”的形式,把制定发展规划和行业规范、统计、培训、矛盾调解等职能转交给行业协会,让其对同类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与街道、社区的合作,并理清彼此之间的职能关系。如在老旧小区,街道、社区可以向社会服务类组织提供场地、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资源,而社会服务类组织可在助老、助残、助幼等领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在新建小区,街道、社区要帮助居民建立高素质的业主委员会,引领业主委员会构建稳定的运行模式,帮助业主委员会健康运行。

〔本文系南京大学朱力教授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上一篇: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江苏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下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需着眼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