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之“试卷评讲”有感

时间:2022-03-24 03:57:43

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之“试卷评讲”有感

一次期末考试,我班语文成绩在二年级部获得第三。不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感困惑,而是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按说,二年级我已经教过几轮了,一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考试成绩?如果仅仅是因为其它班级的奋起直追,使得自己班级的语文成绩靠后,那说明自己没有进步,不进则退,必须在新的学期里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为什么一样的教法,一样的努力却换不来一样的成果呢?是不是还有其它原因?是不是自己在教育思想上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教育手段上落入陈旧老套的模式?静下心来,我感觉自己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在教学手段上单一、缺乏创新。

在迷茫中,我打开了第四章的“考卷评讲课”一文,书中的理论给了我启发。举一反三,将书中理论与平日的实践相比照,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看到了自己与书中要求间的差距。获得一些心得,虽不全面,却受益匪浅。

一、一堂好课,需要正确处理“放”与“收”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放”,是指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研意识。倡导以生为本的主体思想。所指的“收”,就是有效组织学生围绕课程要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做到这点是很难。尤其做到收放自如,则更难。

让孩子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和树立不懈追求的精神,在探研中提升认知水平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是“放”的目的。在实践中,尽管具有这样的意识,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放”的掌控上捉襟见肘,缺少经验支撑,无法做到每一次讲评都能“放”到位,“放”得彻底。尤其是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心犯急燥之情,把握不住课堂进程和切入时机,无法充分保证让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究的时间,教师急于解题,强调答案,因而,缺乏学生主动思维和探究的应有广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如在让同学读题后,会让个别优秀生说一说对这道题目的理解,稍加点评后,就急于说出解题的步骤,并进行反复强调,意图加强学生对解题的理解。尽管孩子喜欢,但涉及面不广,尤其一些思维较慢,领悟能力较差的孩子依然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进度。结果,这种方法往往只是起到授之以鱼的效果,达不到激励孩子主动思维、积极探究的习惯培养。

“放”的不到位,“收”也就不可能理想。看似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但由于过多地由教师授鱼,孩子们没有掌握打鱼的方法,当试题一旦有所变化,知识有所扩展的时候,就出现了很不理想的结果。

二、在实践中努力实现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探研与教师引导、归纳、提练、拓展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把握不住教学进程,常常害怕时间不够,害怕浪费时间,这就形成了教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教师表述多,学生思考少的情况产生。学生不再主动思维,而是跟着教师的解题节奏小步快跑,缺少学生通过主动思维和探究而达成的领悟。违背了赞可夫所说的“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认知规律。

因此,要舍得给孩子多点时间,看看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疑惑,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弄清出错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了解自己,找出“病症”,也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孩子的思维状态、错误原因,对症下药,实现教学目标。

除了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创设探研的环境外,教师自身更应苦练内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知识水平,增强教学能力。要善于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按认知规律开展教学,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设计,提高课堂生成资源的归纳与提练水平,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闪点,适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努力拓展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探研与教师引导、归纳、提练与拓展的完美结合。

三、认真做好准备,是有效利用基础性资源与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丰富多样的食材,经过精心的炒作方能成为美味的佳肴;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合理有效地整合,方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我感觉准备工作分为课前准备与长期准备两种。

以试卷讲评课为例,准备工作就包括试卷的质量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答题错误的症结所在;如何帮助学生查找错误,有哪些方法和途径?如何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开发?只有准备充分,成竹在胸,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取得预想的效果。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一种短期内的准备,那长期准备则要求更高,更为重要。因为长期准备是一种累积,取决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钻研程度与日常教学工作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不能等同于炒作菜肴,无法简单地复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可能爆发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课堂资源。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上的反映;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思维路线形成的差异,都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可用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查找问题,进行思维碰撞,达到纠正错误,正本清源的目的。

敏锐地发现资源的生成,及时对生成性资源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出新的知识原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把学习的过程转化成主动探研的过程,创造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准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准备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以上是我这次读书的一些肤浅的感受,很不全面。我应在实践中结合理论,不断完善认知水平,总结和梳理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把课上好。

期待自己的改变与提高。

上一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下一篇: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