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与《指环》

时间:2022-03-24 01:11:27

三年前,电影《指环王》在北京上演,新西兰驻华大使邀请我参加首映式.很遗憾因为另有公干未能出席。后来看过电影的人告诉我,电影的情节和新西兰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其中一些外景是在新拍摄的。电影《指环王》缘吝一面,却一直有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这部电影与瓦格纳写的歌剧《尼伯龙根指环》是否都源于十几个世纪以前就流传于北欧的神话呢?剧作者托尔金(Tolkies)竭力否认,有人猜想或者因为他不想降低自己作品的原创性,或者不想与希特勒喜欢的作曲家瓦格纳扯上瓜葛。

其实,瓦格纳的歌剧《指环》我也只听过一些片段。据说要在剧场完整地欣赏它需要四个晚上,在家听唱片,也要放上15张。除非是专业人士或者发烧友,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

著名的国际贸易政策问题专家拉格哈万(Chakravathi g&gh&v&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把多哈回合的现状比作瓦格纳的歌剧《指环》。的确,两者都具有角色众多、情节复杂、矛盾重重的特点。《指环》里有200多个“主导动机”,瓦格纳要用音乐分别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并微妙地把握剧情,合理地向前推动,最终达到辉煌而动人的高潮;多哈回合有150个成自,利益复杂,纵横交错,但最终要达成共识,整体上推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瓦格纳需要编制庞大的乐队,甚至乐池也要量身订作,以体现特殊和音色和音虽多哈回合当中各方需要对农业和非农产品的各种谈判模式进行模拟和比较,然后合纵连横、讨价还价。

但无论如何,瓦格纳用了26年写成的歌剧《指环》是音乐史上的奇迹。他的成功除了天分和胆识之外,对原来神话中庞杂的情节他还是有所取舍的。他以布仑希尔德女神引导齐格里德进入瓦尔哈拉天宫作为重点,也就是歌剧第四部《诸神的黄昏》的主要剧情,其他三部都是作为铺垫和补充,而且是在第四部完成后创作的,结果使整个歌剧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电影《指环王》就更不用说了,与所有好莱坞电影一样,主题突出、善恶分明,情节生动但不复杂。面对多哈僵局,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Grant Aldonas)撰文建议WTO改弦更张,不再进行全球范围的多边谈判,而是进行一些“诸边谈判”。角色有限、范围收窄,达成协议的难度自然会减小。这样的建议是否可行暂且不论,那毕竟是以后的事了,现在的难题是大戏演了5年却难以收场。现实生活中谁是歌剧《指环》中跃马火中、让万物同归于尽、转换新生的布仑希特女神呢?

电影也好,歌剧也罢,神话终归是神话。谈判桌上无数次较量后,总会趋于某种平衡,尽管这种平衡未必符合《多哈宣言》所制定的“雄心水平”,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各方能够同意向未来的协议中注入多少水分了。

上一篇:“惊人的相似”与“惊人的不同” 下一篇:深入细致地做好WTO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