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标科际联系的认识

时间:2022-03-23 09:19:27

地理新课标科际联系的认识

【摘要】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关键环节,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要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在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必将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地理;科际联系;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 。这种密切的科际联系对于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地理学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因此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从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更为引人入胜 。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2.加强科际联系的理论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整体相关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原则为依据的。从多学科组成的开放性教学系统来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道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三项职能。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重相关作用,以保证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在综合性强、联系广泛的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这样就可形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效应。

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大势所趋。它不仅体现当今科学技术进一步分化必然导致进一步综合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改革方向。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课程综合化的探索和整体改革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个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作出圆满的答复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和丰富课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从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来,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高考各学科的命题逐年增加跨学科的综合题。如数学应用题通过计算能力的考核渗透人口意识和资源意识,英语阅读题通过阅读理解考察地温变化规律等。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起步阶段,高考命题的正确导向无疑是为我们的改革和探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动力。

3.加强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科际联系应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实施并确实取得最佳效益。

3.1 学科间沟通。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决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3.2 课内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进行有机渗透。具体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如引入比热的概念解释海陆差异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同化迁移;引入诗歌描绘、刻划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的异化迁移;引入平面几何知识分析日照图中晨昏线 、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分析太阳高度角和纬度的关系等方面问题的推导式迁移;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第二,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太阳 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又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断气旋、反气旋图中气流水平流动方向与气流垂直流动方向的关系特点等。

3.3 课外延伸。课外活动作为地理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内的读书、办报、竞赛、讲座、写作活动,开展校外的参观、调查、实验、观测活动等等。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在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必将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浅谈 下一篇:引领学生探寻轮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