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时间:2022-03-23 08:12:41

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摘要: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生物学科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6-01

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即教育应承担起向学生和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的责任。教育不仅要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学课堂中,生物学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从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人体组织器官与系统到基因遗传,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可见生物学科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传播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还能通过有效教学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今日的地球,森林正在减少;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增加;生物种类正在减少……人类面临的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都可以在生物学中得到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包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两方面。

1、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包括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保护人类权利及其它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权利、节俭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为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就是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他人和未来的责任感,并能把这种责任转化为个人和集体生活的的行动信仰。教师可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讨论哪些个人行为会导致环境污染,哪些行为能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学生把那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落实到生活细节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二、提倡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的特点,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成长环境,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探究、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

1、批判性思维学习

批判性思维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维工具。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与相关问题的研究,培养学习者独立的批判性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质疑和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我们提倡对那些似乎理所当然的现象提出质疑和挑战,并鼓励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对事物持疑问的态度。古语有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1]。教师要善于借题发挥,如讲解环境保护的内容时,就可以探讨一些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社会热点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审视,探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本质和深层原因。

2、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使其成为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思想的最有效、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探究学习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现实生活条件灵活运用所得结论。在探究过程中,收集资料时学生将面临如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问题;资料收集完后,学生还需进行分析、归纳、概括资料以及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现状等。通过探究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学科知识,获得了关于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角色扮演方式来实现探究学习。

3、体验式学习

体验法是在实际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从中达到提升认识、确立信念与形成能力的教育方法。教师可利用环境与学生生活高度联系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例如让同学们调查记录校园里的生物种类、数量与生活环境,并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使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除了课外体验活动,生物实验教学更少不了学生的亲自参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全程安排,不能预先告知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而应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避免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使用体验教学法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动地活动;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方法指导、过程管理和效果监督,同时,注意体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上一篇:关爱学生 铸造师魂 下一篇:高中生物前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